北京晚报帕金森你别怕

目前,全球约有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超过万人在中国。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预计到年,中国的帕金森患者将达到万,高学历、男性的患病率更高。

帕金森病是个老年病。60岁以上人群帕金森发病率达到1.5%,80岁以上发病率20至30%。“有的老年人特别不理解,怎么自己就成为帕金森病的患者了?”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陈彪说,“永远不得病是人们的目标。”从现阶段来看,老年病是必须要得的病,因此,“活得好”才是目标。帕金森病是从得病到发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人得了病不代表就一定发病,如果能够控制疾病,让它晚发病甚至不发病,把病带到棺材里,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得了帕金森病的人很痛苦,但并不代表就没有治疗手段。“药物可以控制,手术可以治疗。”

骨科手术前发现不对劲

今年68岁的周阿姨是在3年发现自己“不对劲儿”的。她去体检,需要在报告单上签自己的名字。“眼看着别人都签了字,可我怎么也写不出来自己的名字,给我急得啊。”那天,她决定去看病。这次体检前,周阿姨已经出现了一些症状:僵硬。“我觉得抬不起胳膊,抬不起腿。”这种症状往往让人容易联想到颈椎和腰椎疾病。医院,一拍片子,果然颈椎和腰椎都不太好。很快,医院的骨科病房,准备接受颈椎和腰椎的微创手术。就在手术前一天,骨科主任来看她。敏感的骨科主任觉得不对劲,“不像骨科疾病,有点像帕金森。”于是骨科主任找来了神经内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来了之后看了一下就说,你这就是帕金森,都不用检查。”

脑起搏器一开手就不抖了

在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病房里,住着将近十位刚刚做了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他们的手术只有一个目的,控制症状。目前帕金森病患者接受的这种手术治疗实际上并不是非常庞大的手术,只需要在头顶上埋个细小的电极,然后在脖子到胸部建立一条“皮下隧道”,皮肤下面埋一个电池,电极则通过皮下隧道与电池连接,电池可以充电,也有一次性电池,根据个人使用情况的不同,一个不充电的电池可以用6年到9年。

安装好这样的脑起搏器后,绝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就神奇般地好转了。60多岁的陈女士(化名)就是一个刚刚安装了第二台起搏器的帕金森病患者。“机器一打开,我的手立刻就不抖了。”手术刚刚做完3天,陈女士头上的纱布还没有完全拆掉,但是疾病被控制住的那种喜悦已经印在脸上,特别开心。

多患者已重获新生

“科技进步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李勇杰说,目前脑起搏器是脑机界技术最成功的案例。这种手术已经使用了25年,全球已有超过1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接受了这项手术,我国也有超过名患者接受脑起搏器治疗,重获新生。

到底什么是帕金森症?

“世界帕金森病日”定在每年的4月11日,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个日子?因为4月11日是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年,帕金森博士最先发现了一些老年人经常有手足震颤、身体发僵、行动迟缓等症状,当时帕金森将这些症状总结为为“震颤麻痹”,以后,其他医生就用“帕金森病”来描述这种病人。年开始,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将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以此促进国家政府部门和国际医学团体合作,共同推动帕金森病的研究与治疗。

认识帕金森病早期症状

1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是帕金森病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震颤往往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手指震颤的动作看起来就像在搓丸子或者是数钱。这种震颤会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患者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震颤会加剧,但睡眠中震颤症状甚至可以完全消失。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节律性。帕金森病患者震动的频率是每秒钟4至7次。

2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发病初期患者会感到某一肢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然后逐渐加重。

3运动迟缓解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也减少,表情呆板。行走时起步困难,医学上称为“慌张步态”;转身困难,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能转身。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导致大量流涎。言语减少,语音也低沉、单调。严重时可导致进食饮水呛咳。

以上内容来自于:北京晚报

原文链接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北京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nr/8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