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中学课本上那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吗?
被抢救过来的阶级兄弟们
同学们,先让我们来复习一下这篇正能量滋滋冒油的课文吧!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一九六○年二月三日,农历正月初七
下午四点钟
在首都王府井大街,车水马龙热闹繁忙,商店披着节日的盛装,人们满面春风地南来北往。就在王府井北口八面槽路东的北京市特种药品经营部里,营业员们正笑盈盈地答对顾客;办公室里,算盘珠响个不停,快下班了,正忙着结帐。大家兴致很高,准备晚上去参加首都商业职工春节联欢会,会上将有著名艺术家的表演,内容十分精彩。
突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一个戴近视眼镜的业务员,一把抓起听筒:“喂,哪里?”
“长途!我是中共山西平陆县委,我们这里有六十一名民工发生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越快越好,越快越好!”听筒里的声音十分响亮而焦灼。
“我们立刻准备药品!”很怕对方听不清楚,他几乎喊起来了,“我们马上设法把药发到太原!”
“不行!太原离平陆一千多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不便,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
六十一个同志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千支注射剂,非得空运不可!……每一个字,都好似一颗钉,颗颗钉在人们的心上!人们的心里,早已把精彩的晚会丢得无影无踪。党支部立即召集紧急会议,立刻请示领导,全商店的人立即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这场战斗中去。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亿万劳动人民是一个亲密无间的整体。一根红线贯穿,颗颗红心相连,大家同呼吸,共甘苦……
事情原来是这样发生的:
二月二日
一座新落成的红色大楼里,灯火辉煌。中共平陆县委扩大会议正在进行。与会者正在讨论一九六○年的规划。
七点钟,县人民委员会的一位局长匆匆奔进会议室,医院院长说:
“一小时前,风南公路张沟段有六十一名民工食物中毒,请立刻组织医务人员抢救!……”
他的话还没说完,坐在主席位置上的中共平陆县委第一书记立刻站了起来,对大家说:“同志们,现在要全力处理这件急事,会议暂停!”
说完,他披起旧棉大衣,立即召开县委会议研究,全力抢救。片刻,大卡车就载着负责同志,医院全部最好的医生,在茫茫的黑夜里,翻山越岭,向我们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身边奔去。
这平陆县与河南省三门峡市,只隔一条黄河。县北五十里外张村一带,正在修建一条从芮城风陵渡到平陆南沟的省级公路,建设工程十分紧张。谁想竟发生了不幸!六十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生命有危险,我们能不心疼吗?
县里的汽车来到张沟工地以前,张村公社党委第一医院六十多名医护人员来到。他们正在忙着给病人洗身,洗脚,消毒。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刻参加诊断、治疗。
他们使用了各种办法:
给患者喝下绿豆甘草水解毒,无效!
给患者又注射了吗啡,仍然无效!
……
空气紧张,医生、护士挥汗如雨。医院负责医生经过紧张详细的会诊后,断定:
“非用特效药‘二巯基丙醇’不可!必须四日黎明前给病人注射这种药,否则无法挽救!”
就在同一个时间内
县委会里,不安之夜。
第一书记不停地吸着烟,守在电话机旁,他嘴角上的皱纹更加深了。他接到了患者急需“二巯基丙醇”的电话,马上派人去找。医院的两个司药员连厚衣服也没顾得穿,两步并做一步走,跳过一道道深沟险壑,到三门峡市去找药。
他们来到了黄河茅津渡口。在微微的星光下,只见那黄河翻滚着巨浪,只听那河水拍打岸头,震人心魄。这两个青年人明明知道夜渡黄河容易翻船落水,极其危险,但是,为了挽救六十一位同志的生命,在这重要的时刻,就是冒天大的危险,他们也心甘情愿!
听到敲门的声音,船工从酣睡中醒来:“敲门干什么?”
“请摆我们渡河!”
“黄河渡口,自古以来,夜不行船。等天亮吧!”
“不能等!为了救人,今夜非过河不可!”
听说是为了挽救六十一个祖国建设者,老艄公不故自己正发喘,猛然从热乎乎的被窝里跳了起来,系上褡包,吆喝一声:“伙计们,走!”后面几个人紧紧跟上。来到岸边,二话不说,驾起船,直奔河心。凭着与黄河巨浪搏斗了几十年的经验,凭着一颗颗赤诚的心,终于打破了黄河不夜渡的老例,把取药人安全送到了对岸。
可是,三门峡市没有这种特效药!
这已经是二月三日的中午了。
医院又来了“如果明晨以前拿不到‘二巯基丙醇’,十四名重患者中将会有人死亡!”
找药的电话不断地打回来了:
运城县没这种药!
临汾县没这种药!
附近各地没这种药!
县委第一书记斩钉截铁地说:“为了六十一位同志的生命,现在我们只好麻烦中央,向首都求援。向中央卫生部挂特急电话!向特药商店挂特急电话!”
一场紧张的抢救战,在二千里外的首都,接着开始了……
人心向北京,北京的心立刻和平陆的心一齐跳动……
二月三日,下午四点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的许多同志,立即停下了别的工作,办理这件刻不容缓的事。药品器材处长接到平陆县委打来的电话后,一面叫人通知八面槽特种药品商店赶快准备药品,一面跑去请示局长和正在开党组会议的几位部长。一位副部长指示:一定要把这件事负责办好,立刻找民航局或请空军支援送药!
电话里传来的是不均匀的呼吸声,显然民航局也在焦急:“明天早晨才有班机去太原,那太迟了,迟了!……对啦,请求空军支援!”
空军首长指示:“全力支援,要办得又快又好!于是,有关人员各就各位,研究航线,研究空投,向部队发出命令……一切都办得神速。
阶级友爱,情深似海。在我们中间,一个人发生困难,就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热情地向你伸出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你……
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
从首都广安门到八面槽的老远的路上,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连续不断的车流,走过大街走小巷,一位三十来岁的工人正冒着数九天的寒风,拼命地蹬着一辆载货自行车飞驰。
“同志们,闪道,闪闪道!”
这车上拉的就是“二巯基丙醇”。从药材仓库到特药商店有三十华里路程,这位工人只一个多小时就赶来了。
时间将近晚上七点
特药商店里,药品箱都快装好了,可是箱外的发光设备却还没个着落。这时,一个戴眼睛的姑娘猛地把辫子一甩说:“我找五洲电料行去!”
她飞也似地来到了五光十色的五洲电料行,把情况说完,紧接着问:
“三十分钟能不能办好?”
“放心吧,同志,坚决保证!”
七点半以后
平陆县邮政局的电话铃声一阵急响。这电话是空军领导机关打来的。亲自守护在电话机旁的邮政局长忙把电话接到县委会:
“请赶快找一找平坦的地方,要离河道远些,准备四堆柴草。飞机一到,马上点火,作为空投标志!”
“好!立刻准备!”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了!
这是一场共产主义风格大发扬的胜利战斗。
舍己为人、友爱互助精神万岁!〔岗尖岗尖〕方言。形容堆得又高又尖的样子。
夜里九点零三分
北京,繁星满天。一架军用运输机,满载首都人民的深厚的阶级友爱冲向夜空,向西南方向风驰电掣地飞去。
这是一次十分困难的飞行:夜间空投,在平陆空投场没有地面指挥和对空联络,地形复杂,山峦重重,空投的又是水剂药品,而且要保证做到万无一失。部队领导对这次空投任务极为重视,政委、大队长、参谋长亲自研究,特别选派了最有经验的机长、领航长、通讯长和机械师,并且派了两个机组前往。就在起飞之前,他们还选择了最好的降落伞,把药箱加了重,一切都筹划得最有把握,大家满怀着信心。
夜里十一点二十三分
“请平陆准备!准备!飞机再也七分钟就道你县,马上点火!”
接到空军领导机关的电话通知,人们向柴草堆上泼了一些煤油,火苗冲天而起,大火把天空和大地都照红了。
飞机已越过黄河,来到平陆上空。现在飞机的高度是两千七百米,为了空投准备,必须降低,越低越准。机长压了压操纵杆,飞机迅速下降,二千,一千五,一千……五百米,巍峨的山影从机身旁掠过,好危险哪!这是一场勇敢加技术的搏斗!
飞机上的全部人员,双眼睁得很圆,心情极不平静。机长突然兴奋地命令:
“准备空投!”
保伞员、机械师早就把药箱上的电灯接亮了,听到电铃一响,他们就把药箱推出机舱。一千支“二巯基丙醇”带着降落伞,带着闪闪发亮的电灯,准确地向预定空投地点坠下去,坠下去……从县委打电话向北京求援,到药从天而降,这中间牵动了多少单位,牵动了多少人,可是这复杂辗转的全部过程只用了七个多小时,这是多么惊人的高速度!
这一箱从天而降的药啊,寄托了首都无数人的最深厚的感情,它比泰山还重!
就在同一个时间内
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的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县委门口。药箱一上车,车就大开油门,医院飞奔。俗话说“平陆不平沟三千”,这里的山路狭窄崎岖,极端难行,汽车随时都可能发生故障抛锚。司机早把汽车做了最彻底的检修,可是他还在想:
“万一出了毛病,我就扛着药箱送去!”
二月三日,深夜
盼!盼!——在医院的大门口,社员们、医护人员们正焦急地盼望着……
汽车开来了!——好!
马上拿下药箱!
马上注射!
注射剂十分灵效,立竿见影,病人立刻止住了疼痛,恢复了神智。医生原来要求,药品不能迟于四日黎明找到,可在黎明之前就送到了。我们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化险为夷了。他们新的生命,是党给予的,是同志们用阶级友爱救活的。狂喜从人们的心底里迸发出来……
仅仅是这六十一个被夺回生命的阶级弟兄沐浴着党的光辉吗?不,六亿六千万人身上都沐浴着党的光辉!“平陆事件”充分体现了党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真相
如今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人,一定都还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平陆事件”,即“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毒事件。平陆事件当时几乎无人不知,但人们只知有反革命分子投毒搞破坏,北京有关部门为抢救阶级兄弟而连夜空运药品到平陆,至于事件的全部情况,并无人知晓。
当年作为反革命分子而被枪毙的投毒犯张德才,投毒的真正动机,原来不是破坏社会主义事业,而是出于报复的目的。张德才在工地,刚开始时还表现不错,热情而勤快,赢得好评,所以被安排为排长。但年,三门峡水利工地上的那些民工,被要求“大跃进”地干活,却吃不饱肚子。冬日的下午,张德才因“肚子咕咕叫”,竟然躺在宿舍没出工。于是他被在大会上“辩论”(即批斗)了,此前多吃馒头和窝头的事也被揭发出来。随后因不积极出工,又被“辩论”了一次,这次批斗得更厉害,列举的罪状有:他说去死了的几个人那里“能吃饱”,显然是诬蔑食堂吃不饱,还“装病”,“反对大跃进”。从此他被整得灰溜溜的,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他对被“辩论”怀恨在心,决计报复批斗他最厉害的副连长仝某,但因无法给仝的碗里放药,最后将药放进了大家的锅里,犯下了弥天大罪。
在家喻户晓的“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其实有不少是地主富农子弟,还有个别是反革命家属。在极重视阶级成分之日,他们是不能算作“阶级兄弟”的。但为了突出“阶级兄弟”的概念,这些出身不好的人的家庭成分均被填作下中农或中农,暂时享受了“阶级兄弟”的待遇。事件过后,他们又都全部恢复了原成分,在随之而来的阶级斗争和“文革”中,均遭受严厉打击,有的被毒打致残,有的被迫自杀,更多的是娶不到老婆。
当时只报道在感人的救助下,“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全部获救,并没有报道后来治疗的情况。其实中毒民工大多留下了后遗症,不少人患了眼疾,有的大脑受症而痴呆,有的因患了胃癌或肺气肿而死去,还有一些其他病。
当年中毒事件发生后,令人颇多感触的还有新闻界。平陆小报的记者当时最先得悉此事,但请示县委后,有关领导指示不许报道。晋南地区报和山西日报同样悄然无声,不作任何报道。中毒时间为正月初六,即年2月2日,直到2月6日,北京晚报才登出了一则报道《千里急救》,将该事件公开,从而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新闻潮。
当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时,太原、晋南的记者们,还有平陆小报的记者,这才猛醒,有人感叹说:还是北京的报纸有水平,“选择救人角度真妙!”于是立即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报道抢救经过,外地的报纸也都积极参加进来。影响最大的是中国青年报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使“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成为那次事件的代名词,新闻潮又引动了文艺界的竞争。新闻界、文艺界对此事件报道和宣传的声势和规模,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
平陆事件被报纸、电台、戏曲、电影大力宣扬,当时有其政治原因,这就是高昂的跃进曲响彻全国,而“左”的错误和浮夸风造成的灾难,也威胁着全国。于是平陆事件便被大力宣扬,用来抵消全国性的饥饿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平陆事件在全国大力宣扬,还因为它可以作为阶级斗争的具体表现,为主张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论提供了有用的依据,所以随后便用来为骤然高涨的阶级斗争形势推波助澜。由山西省委主管政法的副书记亲自定稿的平陆县人民法院布告,在省城大量印刷,在枪毙投毒犯的当日,全国各地同时张贴,在当时也是前所未有的。
后续的话这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发表于年2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是该报记者集体采写的,删节后,发表在年4月号的《人民文学》上,选作教材时,作者又作了修改。
新闻发生在年2月。当时为了支援三门峡工程,山西省承担了一顶任务,修建一条从芮城风陵渡到平陆南沟的省级公路。春节刚过完平陆县修路的民工们就放弃了休假,在张沟公路段投入了紧张的劳动,不幸发生了中毒事件。为了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从卫生部、空军领导机关及指战员、北京的特药商店、平陆县委会、邮电局、交通局及广大群众都投入了战斗,终于使二巯基丙醇及时送到,抢救成功。这篇文章被排成话剧,拍成电影;连续40年被选进中学语文教材;其时空交错、蒙太奇组合的精妙结构,几代记者都心向往之。这是一个记者最大的荣誉了。
然而44年后,作者之一王石对一位后辈说,这篇文章“是时代的产物,有局限”。采写那篇文章时,他只有27岁,梦想着要当一名剧作家,想考电影学院,满脑子都是蒙太奇,便把这种手法用在了报道中。
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还有多少这样的新闻?即使是歌功颂德,也是这么的美,这么的有煽动力,这样的中国好文案现在还有多少?
点赞是种鼓励
转发传递友谊
有情怀的新媒体,有深度的阅读,有角度的观察,有态度的互动。部分文章来源网络,标注来源作者,只为分享价值,与商业利益无关。
回复“1”,阅读年度大稿《无锡邓斌案与惊天e租宝”》
回复“2”,阅读煽情精品《写给即将消失的崇安、北塘和南长》
回复“3”,阅读深度分析《一年缴税22亿的无锡企业是哪家?》
回复“4”,阅读时事点评《深度透视无锡——一座庸俗之城》
回复“5”,阅读经济热点《和诺亚财富创始人谈钱》
回复“6”,阅读政经深谈《一个地级市的转型痛苦:凛冬将至》
回复“7”,阅读历史随笔《世间已无荣德生》
回复“8”,阅读历史随笔《一个堪称神人却不为人所知的无锡人》
回复“9”,阅读经济点评《富人已不再买房,楼市却暴涨的真相》
回复“10”,阅读高能广告《荣氏家族:他们为什么能强大年》
回复“11”,阅读随时准备被删的《失落的镇江》
回复“12”,阅读十三年前一名大学生震动高层的《谁是苏南老大?》
扫描白癜风土方治疗治疗白癜风的办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nr/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