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江山江山廿八都古镇登上北京晚

原标题:江南古镇廿八都:一页繁华一页寂

廿八都,仙霞岭下一座古镇。北宋熙宁四年(即年)江山设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二十八,因此得名廿八都。

商铺林立的廿八都,只在白天开张摄影方跃

廿八都民居,融徽、浙、闽、赣与欧式风格于一体摄影方跃

九百年时光流转,一个山村变身集镇。冷寂转繁华,后又从繁华回归冷寂。繁华起落间,皆离不开那条著名的仙霞古道。这里有古往今来的商旅客留下的安家大寨,也有清代驻军留下的枫岭营。民国的血雨腥风不期然也能看见,所有这些,都像一本旧厚书,等着人前来翻阅。

廿八都,廿八都,离开这个镇几个月了,却在接近岁末年关的时候,又想起了它。以记忆作画,我为它画的第一帧,当是暮色中的廿八都:一座关帝庙、一座古戏台,中间一片空地,几排长板凳。

那是随《江南》杂志组织的“衢州非遗行”刚踏入廿八都的第一幕,正赶上看戏的当口。演的是什么?老戏加新曲,各式的拼盘,老实说,记不得了。犹记得舞台的背景布,荧光闪闪的,乍眼的新。惟一出戏,让我定住了神。是见台上一位演员,嘴巴一吐一吸的,几秒后反应过来,这就是我几年前在宁海采访过的江南耍牙。演员口含猪牙,吐进又吐出,角色的狠辣凶残便立马活脱脱。这是当年江湖艺人吸引人的绝技,现在则是非遗。一种技艺被命名为非遗,多少会让人提着心。现在看来,这耍牙,在江南各处,还有人继承。如此想,戏就似乎没白看,直惋惜这天光,怎么那么暗,想要提示身边人赶紧看,都未必能看清。也罢,也罢,再好的戏也是会散,何况耍牙。天地间只有戏台永在。而廿八都的戏台,暮色中还真是耐看,翘角飞檐,稳重大气。尤其是曲终人散后,空空荡荡,被寂寞的天光反衬着,地老天荒,也更见古远。

至夜,宿廿八都,也是行程中安排好的。来过的人说:这样的古镇不是来看的,而是来住的。住下来果真不一样,首先,夜晚,就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闲掷抛洒。

有人想夜游吗?这提议马上得到几个人响应。迈出客栈前,同行的一位女作家还愣是被客栈展示的绣花鞋牵绊住视线。穿着这样的鞋夜游廿八都,会是什么感觉呢?很快发现,任是怎样的妩媚妖娆,都会被掩没于无边的黑。黑的静悄,黑得又熨贴,虫鸣声声在耳,仅这些就让人觉得值——人在喧闹都市,你到哪儿能触到如此自然纯正的夜的黑?但还得打开手机屏照亮,这时就感到,这廿八都人,有些跟别地方人不一样。我们住的明明是繁华商铺街,但那么多店铺还是照旧到晚上关门打烊。只一家还敞着门,几个人齐齐迈进去。女主人正在准备第二天要卖的铜锣糕。铜锣糕是廿八都的特产。状如铜锣。由糯米里揉艾叶,包在棕叶里做成。满屋子都飘着一股艾叶、棕叶的香,而已做好的铜锣糕,果真就绿茵茵沉甸甸的,让人抓来就想吃。女主人则道这得蒸着吃或煎后吃,大家想想又放下。

再往前,主街巷旁又有无数小巷。依旧是家家闭户掩门,但还是有人发现惊艳。是那些深宅大院的门楼。层层叠叠,巍峨而高耸,上面木雕垂柱,装饰繁复。“往昔的春日,十五万石的城下啊。”心里无来由地蹦出这一句。俳句诗人正冈子规这句叹,当是冲的日本那些古代留下的城堡,但我想他一定是被同样的繁华与气势给震住了。但凡内在深藏的馥郁,是连黑夜都锁将不住的,黑夜只会加深它的神秘。也正是那一刻,我决定,把写廿八都的笔暂时搁一搁。

那夜,另一个让人琢磨的事是,离开门楼再往前走,到达一座风雨桥。夜风习习,人在桥栏上闲坐,所见也都是我们中间的人。此时也不外乎晚上九点多。当地人去哪儿了?他们真的不过夜生活?

到一个陌行之地,我有时很相信这初见时的直觉。而廿八都给我的最初印象,便是这般繁华又寂廖。听说这可是九百年历史的江南古镇,历史是怎样在这里翻转的呢?

廿八都,因仙霞古道之名都民居,有很多都是这样门楼高筑摄影方跃清初这里成了准边疆,有部队在此驻兵摄影方跃

无论如何,廿八都这个名字都算得上特别。别的江南名镇都叫镇,它何以叫廿八都?一路衢州行,我耳边就不断飘过这三个字,竟丝毫没将它与一个古镇联起来。头脑中闪出的第一个字是“念”,固执地认为,这是同行的文人墨客,在重温哪个古人诗词中的字眼。

廿八都大致的情况,网上有基本信息:距江山市县70公里西南端,与福建浦城与江西永丰接壤,可谓一脚踏三省。因北宋熙宁四年(即年)江山设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二十八,因此得名廿八都。

熙宁四年正好是王安石变法期间,朝野上下推行保甲制。江山设都,也可能是更方便地方管理吧。但“都”又是什么概念呢?按当地人的说法,这是相当于今天乡一级下的一个建制,比村大一点,或许就是一个村。由此猜想,在北宋王安石时代,那时的廿八都,和今天见到的集镇,肯定不是一个概念。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繁华都在中原,南方多被视为蛮荒地带。一个群山环绕中的山村,一下子化蛹为蝶,成为繁华小镇,不是那么容易。何况廿八都还是这样的古镇:镇上十几种方言,姓氏种,几个大姓都门楼高筑,庭院深深,镇上除关帝庙、戏台,还有文昌阁、观音阁、忠义祠,你能想出的乡村生活空间都齐备。一条枫溪绕镇而过,兵署驻扎过的营房至今犹在。有店铺有民居,建筑更是风格多样,有徽派的马头墙,也有浙派闽派的砖雕与木雕,外加西洋欧风。当宅主人愿意将各式风格都熔烩一炉时,你便能通过它揣想一下当年主人细密的心思……

一页繁华一页寂,繁华何起,寂廖何因。廿八都地处仙霞古道的沿途区域,我倒是在一本当代人写的《仙霞古道》(罗德胤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中,明了了一个古镇兴衰与一条交通要道的关系。仙霞古道因仙霞岭而命名,而仙霞岭地处钱塘江水系和闽江水系之间,为两大水系分水岭。这本书欲说仙霞古道,上来先述中国的水系与南北经济的关系。却原来,正因为中国的水系滚滚东流,所以历朝历代,都致力于打通南北。仙霞古道,便是跨越仙霞岭而将闽浙联接起来的南北旱路。它在南宋被命名为官驿道,大概也是跟南宋迁都临安有关。靖康之难后,大批士族南迁,“衣冠人物,萃于东南。”许多的货物要往来流通,这条道路就重要起来。而一些官吏赴闽就任,也要从此道通行。原来是土路,他们便给铺上石阶。不难想象,是土路时,货物经此道转运,车载人扛的,肯定很辛苦。铺就了石阶,自然要便利很多。这也是仙霞古道在闽浙交通史上能竞争过其它陆路的原因之一。而经行仙霞古道,必要在沿途歇息,而廿八都地处群山环绕的盆地,地理环境又封闭,因此更加让过往的商客有安全之感,也乐意在此安家置业。廿八都应该是靠着这个因素,集结成镇的。

但是是镇就一定繁华热闹吗?廿八都的繁华鼎盛,是在清代。这又有另外的成因。首先是国策。联接闽浙,靠海运或许更顺,但是,中国历史上,起码在19世纪中叶通商口岸开通以前,明王朝和清帝国大部分时间都奉守海禁政策,只允许广州及澳门作为官方承认的对外贸易港口。海禁政策对浙江的海上贸易是个阻扼,但对福建省诸海港的影响则相对较弱。那些活跃的福建民间对外贸易,当需要把货物运载交换到浙江这边时,作为旱路的仙霞古道,便成为其中的命脉线。

再一个是战事。一个朝代最初建国的年代总是不太平。清初统治者需要面对的,就有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的南明隆武朝。顺治二年,隆武朝将领欲假仙霞关与清军抗衡。到了康熙年间,又有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反清,所有这些,都使这一带忽然变成了准边疆。清廷便考虑在枫岭关设枫岭营,而营署就设于仙霞关以南约20公里的廿八都。

有了驻兵的廿八都,吸引了更多移民过来。人口开始变杂,商业也日渐兴隆。所以有资料说,清同治年间廿八都最鼎盛。当时光饭铺酒店就50多家。南北杂货批发商40多家。古镇几大家族,也都在那时起家。

繁华参透了,衰落其实就不难解。仙霞古道,我们此行也是去过的,那边的几十里山道,如今虽然依旧青石铺路,林深叶密一派清凉,但也似乎只能做人们怀古之思。人们固可以把黄巢起义的故事附会给它,也把年的那场壮怀激烈的仙霞关对日狙击战——据说当时国军就驻在廿八都——说与人听,但是这些都不能更改一个事实:当联接外面世界的通道越来越多时,仙霞岭自当回归它的山高地僻。而地处其间的廿八都,也自然就冷了一下来。

廿八都:以间谍之名廿八都,每一个街巷拐角处,都似乎能瞥见历史的背影摄影方跃廿八都的民间信仰摄影方跃廿八都因为水好,豆腐也有名摄影方跃廿八都民国开办女特工训练班。此为当时著名的特工姜毅英。摄影方跃

我其实也喜欢白天的廿八都,因为它更有现实的动感。一大早,就看到一条枫溪上,女人在河边洗衣,直接在青石板上捶衣而不用洗衣盆,这依旧是可以入画的美景。学生都去上学,店铺也都开张,连同一些供游人参观的宅第。有一处牌子不能不让人想去探个究竟,上写:“中美技术合作所廿八都女特工训练班”。

训练班设在一个叫姜守全家的宅院。资料说姜也是军统,与戴笠交往密切。戴笠便在在其旧宅开办了这个班。为什么会选这里,除了戴笠自己是江山人,我想还是因为,这里处于群山之间,比较容易隐人耳目。而且,这个地方,真就离戴笠位于仙霞古道上的故居,不太远。

那故居我们去仙霞关时沿途也经过。屋里有暗门,转角有暗哨,处处机关,都是特务头子的标配。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展厅里悬挂的大沿帽,一个黄斗篷。有时候见物如见人,戴笠不愧是民国时的神秘人物,家里如此,连死都死得那么蹊跷。

故居里有他一生轨迹的展示。我在那里却在想另一个事儿。中国人骨子里还是温情的,但凡四乡八村出了个历史人物,故乡人都尽量呈现得客观,多少还会有些隐恶扬善。也所以,你在戴笠故居看戴笠,看到他青年时期飞扬的样子,以及与亲友师朋的合影,大抵不会一股脑往反派人物想。有些东西好坏互见。有关浙江人有一个说法,所谓“江山军统、奉化总统、湖州财团、青田将军”,你站在这一处想一想,也是能理解的。往坏的说,这可以说是拉帮结派,往好讲,里面还有些乡里乡情的情份。

军统都是戴笠江山帮,戴笠也在江山这个廿八都培养训练他的女特工,这些人来自哪里呢?资料介绍,是从大批杭州、嘉庆等的流亡难民中挑选,多是16-21岁的女青年。想想过去老电影里的女特工,都是妖艳狠辣的角儿,但其实她们这时候愿意前来,大抵是在乱世寻找一种谋生之道吧。墙上她们的照片有的固然妖娆,但很多其实美丽又朴素。我们头脑中的女特务,只是其中叫得上名的。很多默默无名的,肯定是在其间承担着螺丝钉般的技术环节。

当然,这里能被展出的,多少还是有些说头。而且,虽都被称为戴笠手下,但又各有各的不同。比如张露萍,其实是个红色特工。还有一组被称为“中国远征军中的七姊妹花”的,当时是在远征军里任译电员,遭日军伏击后被追到一个石破上。看突围无望,也都砸了电台跳崖牺牲,说来也是为国殉难的女英雄。

这里最被人谈论的是女特工是姜毅英。馆里资料介绍说是破译了日本偷袭珍珠港密码情报的人,是民国唯一一位女将军。不过这个说法肯定是有争议的,因为包括小说《风语》在内,都倾向于将这个功劳记在另一个密码天才池步洲身上。

当然在江山地面,人们倾向于是她,是可以理解的。不管怎么说,姜毅英也是江山人,而池步洲是福建人。虽然都曾在戴笠手下,戴笠自己,私下里或更倾向于自己的老乡吧。

我当然无力鉴定这功劳的归属,但是有机会看到这个女人晚年在台湾的照片,还是多少有些感慨。到台湾的姜毅英最终褪却一身戎装,做了一所小学的校长。她年去世,享年98岁。就特工的一生来说,她真算是命终正寝,网上有资料说,她的孙女还是位台湾名模。年轻的女模特,又是怎样理解自己的长辈的呢?

国内的谍战剧,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无不在走传奇一路。里面的特工,要么是坏人,要么是英雄。但我似乎更喜欢外国的经典谍战作品。因为那里真能透出特工们那种刀尖上行走时的人性荒芜。我最热爱的英国间谍小说家勒卡雷曾说:“所谓间谍,就是在扮演自己时,也同时扮演着‘外在的自己’。”这是间谍自我的内在分裂性。看着此时此地陈列出来的这些青春丽人,我也觉得她们的美丽后面是一片荒芜。

戴笠又是怎样把女人训练成女特工的呢?这个馆藏远没有透露出这样的历史信息。映在我们眼前的,只有一面面的丽人墙,每个人都有身世介绍,虽不多,但已足够想象。

有百年历史的廿八都,因这特殊的训练班,突然可以窥到它民国的风貌。当然这肯定还不是全部。我拍下的照片里,还能看到“亚细亚煤油公司”的遗址,另有一处显示,那里曾是“东南日报旧址”。这可是当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机关报,是因战争原因才退到此地办公。

我的同行者还在这里的某个街巷,拍到一个“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标语。这当然是后来一个时空的豪情。我总觉得,这种种的遗存都能保存至今,还得归于廿八都后来的归于冷寂。

繁华已逝,但在冷寂里还能偶见繁华,以我的感觉,现在的廿八都,其实恰恰好。因为那种“山花开似锦,涧水碧如蓝”的美,正是经这繁华一转,才映现得格外清晰。

只是这么说的时候又有些担心,这小小的廿八都,会不会因为要重新唤回往日繁华,而毁了曾有的繁华呢?(孙小宁)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nr/1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