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多少钱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14.html
陶老师的声音真是好好听哇,坚定而温暖。
北京晚报记者王金跃摄于陶玉玲北京家中。
一个春日的下午,天空中飘着丝丝细雨,我如约来到总政大院干休所小区的楼下,打了一个电话,当我刚走进小区不远,突然看见83岁的陶玉玲老师迎面走来,原来她已经在楼下“迎接我了”,这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时光如梭,倒退回年,她在《柳堡的故事》中扮演的“二妹子”,用她淳朴和甜美的笑容,迷倒了万千影迷。现在,她的脸上已不再年轻,但心灵却保有着真诚和善良,历久弥新。
一位真正的晚报迷
陶玉玲老师是《北京晚报》的老订户了,“我来北京后,家里一直订阅《北京晚报》,我是你们忠实的读者!”刚一落座,陶老师就夸起《北京晚报》来了,作为本报记者,心中也充满了自豪感。
陶老师可真不是表面上的客套话,她是真的对咱们报纸有研究,“你们的报纸既有国家大事的报道,也有对北京市民生活的介绍,最主要的是,能够给读者提供正能量的东西。”她还喜欢看本报的“漫画版”,“现在我晚上睡觉前就看一份晚报,看完后就睡了,晚报,成为了最好的帮助睡眠的安眠药。”
说完这些,她还不忘给咱们的报纸做一回广告,“真是一报在手,信息在心头。
除了看报纸,陶老师最近也追看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这个电视节目,赞不绝口,“这个节目很感动人,很好。”
为女儿的成绩感到骄傲
我们的谈话就像是拉家常,轻松而随意。陶老师有两个女儿,都是从事幼教工作。大女儿黄晖在香港从事幼教工作;小女儿黄珊是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的院长,陶玉玲很为两位女儿的成绩和工作热情而骄傲,“她们都很喜欢幼教这个职业,”顺带着,陶玉玲还提到了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黄会林教授和她的先生绍武老师,“黄珊的进步也得益于两位资深教授的培养。”原来黄会林教授是陶玉玲的小姑子,也就是她爱人黄国林的亲妹妹。
黄珊曾经多次带队支教过汶川、新疆等地,陶老师对于女儿的这一点尤其赞许,她们都做着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并且热爱自己的职业,“我很知足!”
陶玉玲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爱情,他的丈夫黄国林对她的事业和生活帮助很大,“我很感恩这辈子能够遇上他,下辈子我们还做夫妻!”
每天的行程很忙碌
最近,陶玉玲老师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她给记者拿出一本笔记本,上面写满了每天的工作计划。比如3月25日,她就参加了第七届环保大使总决赛的启动仪式;3月27日,她刚去江苏南京参加了老年艺术学院的开学典礼;3月31日跟中国影协到江苏“送欢乐”下基层;4月8日出席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开幕仪式;最近还要去军事台的《艺海军魂》拍摄4天的节目。“真是太多太多了!”她笑着说。
前不久她参加军事台7套的一个节目,担任三军仪仗队“终极英雄”的评委,她是五位评委中唯一没有穿军装的,为此,她感到很遗憾,有点后悔当天没有穿服装去上节目,“我是八一厂的老演员,是军人,虽然他们告诉我不必穿军服,但我的心里总觉得不合适。”
这次活动,也让陶老师对三军仪仗队中的女兵们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她们都是大学生,硕士生。对于身高有很高的要求,每天的训练都是腿上绑着沙袋走路的,非常辛苦。关键是,她们对于军队的知识非常丰富,回答问题对答如流,很了不起。”
不过当天陶老师也表演了节目,她看到一面墙上写着一首词,就抄了下来,并朗诵给现场的官兵们听,“如果穿了军装去,就完美了。”她遗憾地说道。
83岁了还是一个兵
陶老师最近已经接下来八一厂的一个角色,要在《一马三司令》中扮演一位老奶奶,需要三天的时间。平常没有活动安排的时候,她就在小区楼下的总政大院老年活动中心学画画,练书法,不过因为老是有社会活动,所以她的作品往往不能及时上交。
在她看来,别人做活动邀请她,那是“别人给我机会!”她能去的一定去。现在在活动现场,她最常遇见的老朋友就是谢芳、张目夫妇,她们曾经在《幸运的人》和《明姑娘》两部电影中有过合作。
她谦称自己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人,14岁参军,83岁了依然把自己当成一个兵,“处处受关怀和培养,心中只有两个字:感恩。
“虽然我现在退休了,但离而不休,我要站好生命的最后一班岗。”陶玉玲强调道。
现在演戏记台词困难
演了一辈子戏,最近她发现,很简单的几场戏,她却感觉越来越难演了。
虽然都是一些配角,但陶玉玲的眼中,“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她拿到剧本后,要对角色做大量的案头工作,虽然只有两天的戏,但她在家里就要准备剧本,背台词,揣摩角色,要找出角色的规定情境,并找出角色的潜台词。“年纪大了,我的记性越来越差,背台词要花很长的时间,很困难!”
她女儿黄珊跟她开玩笑,“妈,你太认真了!”她回应,“我是太笨了,太老了!”
不管如何,陶玉玲现在依然在发光发热,与时俱进,“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国家给了我这么多机遇,我要认真对待,让北京观众更加了解我。”
最遗憾不能唱好《九九艳阳天》这首歌
熟悉的观众都知道,陶玉玲老师曾经患过三种癌症,但最后都有惊无险,痊愈了。现在她出门打出租,司机们认出她来后,都会关切地问她,“陶老师,您的身体最近好吗?”让她非常感动,“我很好!”
有些司机会不收她的钱,但她在感谢之余,往往把钱坚持给司机,并顺带一句“不用找了”。
在她眼中,演员“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个职业只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她觉得,演员通过演戏创造了新的形象,顺带着被观众记住了,但这是形象的功劳。
她努力做到“德艺双馨”这两个字,“我在德上还可以,但在艺术上还不能做到多才多艺。”
她觉得自己在唱歌和跳舞方面并不是很出色,在琴棋书画方面也是到了老年才开始学习。尤其是唱歌方面,她笑称自己唱不好《九九艳阳天》这首歌,“如果能唱好,那该多好!”
对于现在的年轻演员,她提醒,“要多学一点本领才是。”
每天早上打四套太极拳
战胜了三种癌症,陶老师一定有自己的康复秘诀吧!她透露,自己曾经吃过10年的中药,现在不吃了。但是每天早上要打4套太极拳,三套太极剑,一共花一个小时时间。
另外,她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在饮食上并没有很刻意。此外,她就多参加社会活动,学习书法绘画,“观众还需要我,说明我还有用,我要为他们服务!”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说起曾经的苦难,她很淡然。最大的打击来自于特定年代背景下被下放到南通晶体管厂当工人,“第一次脱下军装,很难过,痛哭流涕。”当时要在流水线上跟普通女工们做8个小时,挪不了身体。她在干活的节奏上跟不上,好在有老工人帮忙,提前帮她做了一批产品,才不至于掉队。
她后来在南通当了三年的文工团团长,并认识了现在中影集团的总经理江平,现在一到过年,江平常常去这些老艺术家的家里探望,让陶玉玲很感激,“他把所有的老艺术家都放在心中。”
聊起“二妹子”这个角色,陶玉玲说,当时王苹导演找她拍的《柳堡的故事》都是南京前线话剧团的演员们,这是一种机遇。电影公映后,好评如潮。建国10周年的时候,她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总理,总理说,“二妹子演得很好,但你不要骄傲。”
下放到南通时,她听说周恩来总理身体不好,很着急,就通过新华社的关系跟周总理联系上,说好下午四点去中南海见面,但当天总理有要事,要接见外宾,邓颖超大姐告诉她,总理给她留了几句话,“你当过兵,当过工人,熟悉工农兵的生活,就能更好地演好工农兵,只要你为人民服务,就会有更加光辉的前程,灿烂的未来。”
她一直记得这句话,有一次,她跟谢芳、杨在葆等老艺术家们一起,参加一个纪念“九一八”抗战的演出,每个人都扮演一个角色,陶玉玲扮演一位要饭的老太太,提着篮子,拄着拐杖,她从台上走过,嘴里唱着“九一八,九一八”,还把拐杖不停捶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台上的观众掌声如雷,这一刻,她领悟道,“对艺术怀有赤诚之心,才能真正打动观众。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陶玉玲写给北京晚报读者的祝福
采写及图片拍摄|北京晚报王金跃
编辑|北京晚报王雯淼
ID:西裱褙昵称:西宝贝人文送票
原创
京味本号隶属北京晚报文化部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nr/1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