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史料再现年前的法国画报的

京范儿很喜欢的一套史料图书《西洋镜》10月又出了新的一辑,这本书不简单,是“西洋镜”团队历时七年遍寻各国公私博物馆,搜集到了余幅罕见版画,整理出近20万字的原刊报道。它们均来自《画刊》《世界画报》等世界上最早一批以图像为主的法国报刊。

《画刊》是法国第一份画报,创刊于年3月,只比年5月创刊的世界首份画报《伦敦新闻画报》晚8个月。年,《画刊》成为第一份刊登照片的法国报纸。年,它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份刊登彩色照片的画报。

《世界画报》创刊于年,曾经连载了大仲马、乔治?桑等著名作家的小说。年,《世界画报》订阅量已达3.3万份,其规模与影响力堪与《伦敦新闻画报》相媲美。

正是这两本著名的画报曾经刊载了不少来自中国的文章和版画,反映了晚清时代(—)中国和北京的面貌,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国的政治史、外交史,同时记录了那几十年中国各式各样的风俗民情,日常生活、邻里情形,还详细记述了圆明园被焚前的繁华奢靡,以及被焚后的情形。这都是重建近代中国历史场景不可或缺的细节,最值得珍惜。那就让我们先睹为快,去看看文中有趣的描述吧——

北京,一座海市蜃楼一样神奇的城市

此文作者马沙尔·德·伦威尔长途跋涉,经由俄国和西伯利亚入境,一路舟车劳顿,终于来到北京城。他感叹全世界最古老且最庞大的帝国的统治者就居住在这里,越接近京城,脑海中海市蜃楼般的幻象逐渐清晰起来——

北京城北群山环绕,于高处向南眺望,京城全景便跃入眼帘。触目所及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周边防御工事更是蔚为壮观,灰蒙蒙的色调亦为其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北京处于平原地区,适宜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生长,榛树林、柏树林比比皆是。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木之间,寺庙若隐若现,屋顶造型独特且明亮闪耀。走进寺院,景色生动别致,墓园静谧,绿树成荫,有康熙乃至乾隆年间享誉清朝的法国人长眠于此。

城区通常是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简陋的小推车在城中穿梭往来,向皇宫运送各种时令果蔬、蒙古酒水和奉天酥油。造型与颜色各异的轿子络绎不绝。一眼望不到头的骆驼队,满载着俄国、清朝东北等地区的特色商品,充满异域风情。各路旅客穿越了长达多公里的沙漠经由张家口来到京城。他们服饰各异,给京城增添了几分时尚。

北京有16座城门,城楼建筑规制极为相似,均为双层蓝瓦塔楼,中间拱门高耸。城墙周长约40公里,拐角处设有与城门处相同的塔楼,上面有数门大炮。所有城墙外部均筑有雉堞,其中内城城墙高15米,外城城墙高10米,宽皆为10米,可容4辆马车并排通过。

北京拥有多座寺庙,如果全部介绍需要约20卷内容。其中一座佛教寺院最负盛名,有名僧侣在此修行。他们白天和晚上都要做功课,年长的僧侣在白色大理石墩子上打坐,年轻的则在沿着寺庙墙壁的石板上打坐。

城内王公大臣府邸的数量堪比寺庙。他们的房屋建筑美观大方,梁柱美轮美奂,只是大部分都被包裹在墙体中或者隐藏在庭院和花园的枝叶间,因而从街上看不到。

“琼岛春阴”是燕京八景之一,位于琼华岛上。岛上建有白塔(又名白塔山)。白塔山周围花园的景色千变万化,各种巧夺天工的精妙设计令人目不暇接。花圃繁花似锦,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假山怪石嶙峋,危峰兀立,触目惊心;岩洞幽暗深邃,变幻万千,别有洞天;瀑布奔泻而下,飞花碎玉,气势磅礴!

然而这一切美景移步换景,转瞬即逝。优美的旋律翩然响起,不禁使人沉醉其中;微风在堆叠巧妙的岩石中穿梭而过;铃铛随风起舞,发出悦耳的声音,奏出扣人心弦的曲调。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完美,不知不觉,整个人好像走进了梦幻的世界。登上山顶,触目所及,气象万千。

城通向外城的主要城门叫正阳门。中间拱门仅供皇帝通行,普通百姓只能走东西两侧门。一条笔直宽敞的马路从北向南横贯整个外城,街道两侧店铺林立。

那些唱戏的、卖艺的、拉弦儿的、变戏法的、驯兽的、江湖郎中以及其他行走江湖的,都只能住在外城。他们也是钱庄和赌场等场所的主要客户。外城还有数不清的小作坊,其中以陶瓷和玻璃作坊的数目最多。当然也少不了庙会、集市、菜园、耕地和池塘等等。

从国子监逛到崇文门,这位哥们都看到了什么

这篇文章的作者马沙尔·德·伦威尔先生,是一位在北京生活了一年的游客,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从国子监逛到崇文门,他都看见了什么?上图在画报中的标注是国子监牌楼,看着有点怪怪的。他在文中这样写——

国子监街是北京城中最宽的街道,有24步宽。而一般的小街道只有12步宽。街道的南边是正蓝旗和镶蓝旗所在的军事领地,街道的北侧是镶黄旗和正白旗所在的军事领地。街道上的商人使这里别有一番生机。

沿着街道往前走,人们会遇到一个哨所,就像在其他街道正中安置的哨所一样。官兵会在哨所张贴朝廷的军令或文令。驻防的军官手下有一队人马会按照他的批示行事。一听到动静,岗哨的士兵就会跑过去,说几句带有威胁性的话,或者抽几鞭子,来阻止各种纷争。夜幕降临,小街上的栅栏都关上了,人们都回到自己家里。整条街上只能听到士兵守夜打更(我们可以在其中一幅版画里看到这个场景)和巡逻队夜巡的声音。巡逻队的努力工作使得北京城里没有入室抢劫或谋杀之类的事情发生。一旦发现火灾,消防员、士兵、手工业者、官员甚至是王公贵族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救火。白天人们会在街道上喷洒好几次水来清扫灰尘。夏天,街道上还设有许多小凉棚,供百姓领取冰水。

在清朝的其他街道上很难发现一栋有多个窗户的房子,三层楼房就更少见了,而在国子监街却可以看到很多。楼上的房间变成了商铺或者店员、仆人的客房。街上设有钱庄、金银首饰铺,其中有些商铺还经营做工精美的玉饰。街上还有书店,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小饭馆。顾客可在各种丝质或纸质的招牌上看到在店内能品尝到的美味佳肴。街道上还有很多茶馆,一碗茶水卖一钱或一苏。

茶馆里都有乾隆皇帝的题词,大致意思如下:“将一个装满雪水的三角杯放到文火上,加热到足可以烫煮鱼蟹,立刻将水倒进一个盛有精选茶叶的茶杯,直到蒸汽从浓云变成轻盈的雾气。此时慢慢品尝这杯茶,便可以有效地排遣人生五味。”

街道上还有些店铺卖蒌叶、槟榔、人参、化妆品以及一大堆让妇女容颜焕发的珍品。蒌叶是清朝人生活的必需品,并且成了文明礼仪的一部分。离别时,人们会把蒌叶放到锦囊里,作为礼物互赠给对方。与达官贵人讲话时,没有人敢不在嘴里衔着蒌叶。女人们还会在各种场合使用蒌叶增加自己的魅力。

十字路口向南是灯市口大街。之所以取名为灯市口,是因为这里汇聚了全北京城卖灯笼的店铺。许多女士会因为孩子的降生、生日宴、宴会或晚会来这里购买灯笼。灯笼大小不一,材质也各不相同,有牛角的、玻璃的、丝质的、纸质的、蔓菁的、辣根菜的。在北京,人们白天出门必拿扇子,晚上则一定提灯笼。官员宅前悬挂的灯笼数是人们判断他的品阶和权势的依据。

沿着国子监街向南走,一直到崇文门,是清朝政府大部分行政部门所在地。离崇文门不远就有礼部、户部、兵部、工部以及一些有名的学府。白天,官兵和雇员通过此门进入北京城;夜晚,崇文门则禁止通行。他们都准备去鲜鱼口(Sian-yeou-kheou)和大栅栏(Ta-cha-lar)这两条街上找乐子。在那烟花柳巷之地住着许多苏州舞女。苏州的女子一向以天生丽质、才能出众、文化素养高而闻名。外城有戏院一条街,也是美食一条街。在清朝,这条街被视为堕落之地,也被视为清朝腐败落后的原因之一。

清朝的北京有钱人吃米粥搭配清蒸鸭鹅肉

伊雷内·崴瑞看到清朝的北京人是这样生活的,不过清蒸鸭鹅肉是什么鬼?北京年前就有烤鸭了好吗?还有小贩的假冒伪劣,怎么看着和今天没什么差别啊——

在院内,妇女们的活动主要是玩纸牌和纺织,或者聊一些邻里间的闲话。窗户对着路口的妇人还喜欢从窗帘偷偷观察外面的情况。家务对她们来说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就连孩子她们也很少操心。孩子常常被放在席子上,躺着或是坐着任意打滚玩耍。会跑的孩子则被批准到外面玩,但是宅子如果靠近水边,家长会特意在孩子脖颈上系上葫芦或气囊。这样,万一孩子掉进水里,也能给家长争取更多的施救时间。

中产阶级的饮食只是粗茶淡饭,米粥搭配清蒸鸭鹅肉就已经是人间美味了。老百姓如果能早晚吃上一把米、喝上几杯茶就已经很满足了。水果丰收的季节,老百姓的家常菜里还会添些李子、杏、桃子、葡萄、苹果、梨、甜瓜等水果。

北京的道路和广场就是永不休止的集市。在路上摆摊的商贩使这里成了商品集散地。这种水泄不通的局面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深夜,硬是让宽敞的大道变成了只能用手拨开行人才能前进的狭窄小路。店铺的门帘都镀了金或者刷上了耀眼的颜色。每家商铺上都挂着硕大的布牌,上面用大字写着商品名和商贩祖先的德行。不过千万别被这些幌子欺骗了,更别轻易付钱。不管你们买的火腿肉色泽多么上乘,可能都是肥肉中加土的冒牌货。

英法联军从安定门进入北京城

这是《世界画报》在年10月20日刊发的特别报道,K.L.上校的文和图记录了历史的真实一瞬——

随书信寄给您一张北京东北方向城门的素描。这座城门被清朝人称作安定门,10月13日中午被英法联军占领,并在城门和内城墙上架起了大炮。

我们到达那里的时候,英国人已经登上了城门,但这并没有阻止法国军队在军乐声中、在清朝百姓面前摆出一副强大的阵容。人群中传来“皇帝万岁,法国军队万岁”的呐喊声,紧接着又传来“英国女王万岁,英国军队万岁”的呼喊声。

北京内城墙由两个墙面构成,一面是砖,一面是巨石,宽3米,高19米。如今我们亲眼看到并且实地测量了城墙,曾经认为两天内就能把城墙打开缺口的炮兵确信,以英法联军掌握的武器是无法将其打开缺口的。不过我们还是挖掘了战壕,而且负责打开缺口的部队也已经准备就绪。可就在此时,为了挽救这座城市,北京城的居民决定给我们打开一座城门,这便是素描上的那座安定门。

法国所有的皇家城堡加在一起

都比不上一座圆明园!

保蒂埃(G.Pauthier)写了一篇纪念东方奇观圆明园的专论《圆明园游记》,在接近尾声之时,他引用年清朝远征军成员海军上尉帕吕正式发表过的言论:“无论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思想差异多么巨大,圆明园给盟军所有成员留下的印象都是一样的,所有人都被彻底震撼了。我们再也找不到能与之媲美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法国所有的皇家城堡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一座圆明园!”难道就是因为被震撼,他们就把圆明园烧了抢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丑恶的一页。保蒂埃为我们留下了焚毁之前的圆明园的样子——

王致诚出生于法国弗朗什孔泰省多勒市,是乾隆皇帝的御用画师。他于年11月1日在北京写过的一封信中是这样描述圆明园的:

“在园林别墅中,它可谓举世无双。几条清澈见底的运河流经此处,在多处汇合形成池塘湖泊。人们乘坐漂亮的船只在运河、池塘、湖海中畅游。无论在青葱翠谷中还是在湖畔河滨,各式建筑布局巧妙,住所、院落、开放式走廊、封闭式走廊、花园、花坛、瀑布等景致错落有致,整体效果绝佳,令人赏心悦目。

所有的山岭都花红柳绿,郁郁葱葱。在圆明园,这样的景观平淡无奇、比比皆是。这里真是人间天堂!每个季节盛开的花各不相同。各种鲜花铺满了河岸,绽放在石缝中,真像大自然的杰作。

每一处小山谷都配有别院。与整座园林宏大的规模相比,别院显得小巧玲珑。其实别院一点儿都不小,足够容纳欧洲排场最大的君主及其随从。许多房屋都用雪松木建成。在这片广袤的园林中,像这样隐藏在小山谷间的行宫别院总共有多座!“

对于圆明园的主殿,王致诚是这样描述的:“这里是皇帝及其后宫日常起居之所,包括皇后以及各个等级的妃嫔,还有太监。整个建筑群不可思议地汇集了房屋、庭院、花园等一系列不同元素,却又浑然一体,蔚为壮观。简言之,这就是一座城,而且规模至少比我们的多勒市要大。至于其他宫殿,基本上只是用作吃喝玩乐。“

皇帝的寝宫位于一个小岛上,四周环绕着又宽又深的运河,也可以称之为后宫区。各房间内的陈列摆设包罗万象,包括家具、饰物、绘画(本人钟爱中国风画作)、珍贵木刻、日本清漆、中国釉彩、陶瓷古董花瓶、丝绸锦缎、金银器皿等等。这里的艺术品精美至极,将大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的工艺和品位完美结合在一起,挑战着人类想象力的极限。

接下来我要描绘只有在这里才看得到的长廊。这些长廊的作用是将那些相距遥远的房屋连接起来。有时候,从里面看它们是由壁柱支撑的,从外面看则是从各个窗户中延伸出来的。有时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全部由壁柱支撑,从某处宫殿通向某个凉亭的长廊就是采用这样的构造。尤为特别的是,这些长廊几乎都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千回百转,时而经过小树林,时而路过假山,有时还环绕池塘,所经之处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全部参观完以后,一名官员引领我们来到皇帝最喜欢的、以天命名的书房。这间屋子位于广阔的湖中心,岸边就是山。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过最棒的地方。

皇帝书房内藏书颇丰,堪比一座图书馆。一组开放式的壁橱,汇集了清朝最珍贵、最稀有的宝石和古董。后来,皇帝书房里的这些奇珍异宝被带到了欧洲,公开拍卖,深受文物收藏家们的追捧。现在,他们用这些文物来装饰自己的书房。年,额尔金勋爵下令烧毁圆明园之时,伟大的乾隆皇帝的藏书阁和其他宫殿一起葬身火海,这成了永远的遗憾。

从藏书的数目和种类来看,圆明园藏书阁完全可以媲美亚历山大图书馆。它们都代表着世界文明的精华,但都在熊熊大火中毁于一旦。这场战争的火焰不应该烧到这里来。

以上内容节选自《西洋镜》14辑《法国画报记录的晚清—》,并取得了授权。

曾任北京晚报首席记者

书写不一样的北京故事

如果您喜欢

就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nr/13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