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才
从一个外交官、法国文学的研究学者、翻译者、写作者,现在又给孩子谈诗、写诗,他的生命中一直没有变的一个关键词是诗歌。
树才最初写诗,是出于自发的兴趣,出于一种天性吧。早在年,树才在非洲的塞内加尔做外交官,就写过一首诗歌回忆童年,那首诗写得很豪迈,简直写到天上去了:“
太阳,我跟着你
到处疯走。
我们都是儿童,
看到什么,就照亮什么。
太阳,我们行的路,在身后发光。”
在采访的时候,他说:“也许,这首诗预示了我以后会去教孩子们写诗。以前因为不自觉,写童诗也是偶发的,但断断续续,一直在写,是我观察孩子行为和言语的一种记录,也是一种发现。我喜欢看孩子们玩儿,喜欢听他们说话,如果有机会,我便加入进去,同他们一起玩儿。”
现在他可以说,诗歌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存之中的激情……一种内在化了的激情。“在生存中,我一直有一个隐秘的愿望:尽力保护自己身上的诗性。
年我大学毕业,年我去了大使馆,年我进入中成集团,年我又去了科特迪瓦,年我调入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年我开始做儿童诗歌教育……所有这些工作,给了我这样那样的外在身份,但它们没有一个真正吸引我。真正吸引我的,不是任何外在的社会职业,而是“写诗”这件永远做不完、也做不完美的事情,如何真正成为一个诗人,这才是我五十余年来操心的大事。”
树才眼中的诗人不是一种职业,更不是向人炫耀的一种名分,而是意味着一种品质,一种诗性地活着的生活方式。“诗歌给了我异乎寻常的解放感和自由感。生活中有了它,生存中的困难、痛苦、焦虑、甚至绝望,你都觉得有挣脱它们的可能,一旦你把它们写成诗句,你就跟它们拉开了距离。在一个距离之外,一个人就可能幸存下来。诗歌在我的生命中起着一种看不见的轴心的作用。”
树才非常喜欢诗人阿多尼斯,这是一位阿拉伯世界的大诗人,近年来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我认识阿多尼斯时,他快七十岁了。这个智慧老人,总是站在正直的一边,时刻准备着用美好的言语来赞美女性,而且充满童心,比如他自觉说漏一句话时,会突然用手捂住嘴,闪出一种孩子似的调皮甚至害羞的眼神。”树才多次引用阿多尼斯的一句话:梦想也还会长大,但是朝着童年的方向。“我渴望像他那样,到了某个年龄,就开始“倒着活”,以童心为师,奔往童年的方向。”
诗是什么?就是天真的话语
李峥嵘:您在《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中谈到那些感动您的诗歌,那些生活中的小事,坐公共汽车的时候听到孩子和母亲的对话,都能触动您的灵感。从社会角色来看,您是老师,您教孩子写诗,可是您却谦虚地说,是孩子的童心开启您。我是否可以理解教和学是一种生命的双向流动?
树才:这本书其实不是写成的,而是“说”成的。我教孩子们写诗后,心里想,还应该同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建立关联。怎么建立呢?我就利用手机的便利,用白癜风治愈花多少钱白殿疯病正常生长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ls/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