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顺义区旺泉街道等被授予“国际安全社区”称号,到年底,北京的国际安全社区已经达到了27家。这一从瑞典起源的“洋理念”,自年首次引入我国并开展试点,经过十余年本土化落地,已成为保障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国际级别的安全社区到底有多“安全”?从北京两个国际安全社区“资深成员”身上,或许可以大致勾勒出那份岁月静好的模样。屋外大数据监测燃气报警小巧的白色探头,沿着墙壁垂下,在放置了多个液化气罐的空间里默默侦测着周边的“可疑气味”。这是德胜街道用于储存餐饮店面液化气罐的仓库,隔壁值班室的墙上,方形电子屏幕显示,此时仓库里的PPM数值为62。在街道辖区将近家餐饮店面的后厨,都安有这样一套装置。“每15秒钟更新数据,汇集到我们的餐饮单位燃气大数据报警平台上。”德胜街道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王志强点开系统,代表着各单位PPM数值的线条起起伏伏,如同心电图一般。“PPM是我们主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ls/1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