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汉字树复活汉字本来面目

  从东汉的《说文解字》到现在,汉字训诂已走过千年。然而,在数以万计的汉字里,常用汉字大约也有五千多个,这五千多个方块字的构成,到底有什么样的逻辑可循?如何解读汉字最容易让大众接受?又如何在正确解读汉字的同时,能够传递悠久的中国文化?

  台湾中华图像字教育有限公司执行长廖文豪于年开始,致力于《汉字树》的写作发表,主张以资讯科技解决汉字困境,使汉字成为最有系统的文字系统。在《汉字树》一书中,他用图像化的手段解析了一个又一个汉字,“复活”它们在诞生之初的本义,让汉字恢复最原本的面目,通过字义、字形的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份汉字的身份履历系统。

  如同《说文解字》的叙述方式,这种以图像字解析汉字的过程,廖文豪将其命名为“汉字复活计划”,以反向工程来恢复符号意义,让已经失去很多文化内涵的汉字重新拥有它们曾经附着的含义。譬如今年年初,台湾地区领导人误将台湾作家赖和的对联“自自由由幸福身,欢欢喜喜过新春”写作“自自冉冉,欢喜新春”,一时招致大众批判。有关部门匆忙将“自自冉冉”解释为“自自然然”或其他意思,但廖文豪通过分析“冉”字的本义及其在文字史上的演变,指出这些打圆场的说法毫无根据。

  现代人认识汉字的途径主要是课堂学习和通过字典自学,但通过汉字树这样追溯于上古的图像字系统,可以让人较为明晰地了解到汉字的本义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故事和实用价值。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传播,便于外国人学习汉字字形、字义,增强了中国文化输出的传播力。

  在《汉字树》一书的学术研讨会上,新星出版社副总编、知名作家高晓岩先生表示,过去我们学习的方式束缚了我们的汉字学习,现代普通的课堂学习以及字典的辅助,没有给出汉字演变的体系,不能让孩子感受到汉字学习的兴趣,而《汉字树》通过图像字,让从前只把汉字当成阅读工具的小孩子,在课堂与字典之外,真正去亲近汉字。

  《汉字树》系列共八册,业已分次出版,前后历时四年。其中,前四册与生物相关,主要介绍与人及身体器官相关的汉字;后四册与非生物相关,第五六册主要介绍有关文明器物及房屋的汉字,第七册介绍人的精神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汉字,如数字、神灵和祖先等,第八册则介绍与自然界中的山、川、水、火、土等相关的汉字。(来源:北京晚报)

[内容简介]

  在汉字解说领域,本书首次通过系统梳理汉字构件,描摹出“汉字树状图”,将看似毫不相干的汉字联系起来,探索字与字之间的逻辑关联。本系列丛书不仅详细解释这些汉字的基本含义、常见用法以及汉字背后的趣味故事,同时搜集并标注这些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字体以及繁简写法等,由简入繁、由浅入深逐步揭示汉字的发展脉络。

[精彩试读]

  [卓zhuó]:“早”起的“人”。由于“清早的太阳”将“人”投射出高大的身影,所以“卓”引申为高大挺拔,相关用词如卓立、卓越等。甲骨文的右偏旁呈现一个站立的人、小草、及太阳(甲骨文是太阳的象形字),金文及篆体是逐步调整笔划的结果。古人以“卓”来勉励人要勤奋早起,不要睡懒觉,才能成大功、立大业。“晨”也有同样的教化概念,“晨”代表“太阳”升起就前往“河岸边开垦农田”。

  [既jì]:一个吃完“饭”“打饱嗝”的人。“既”是描写一个人吃饱饭准备离开的景象。“既”的本义为食尽,引申为全都、已经,相关用词如既然、既得利益等。《礼记》:“君既食。”《谷梁传》:“既者,尽也。”日全蚀也称为“既”,如《春秋》:“日有食之,既。”《论衡》:“日既是也。”“日蚀时既。”









































白殿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9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