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批准创办《北京晚报》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周年,今年是北京晚报创刊56周年。半个多世纪,北京晚报与小平同志有着不解之缘。
广为人知的是年,小平同志曾为本报发起的活动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从而把这一活动推向高潮: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数千万人踊跃参与赞助活动。活动影响涉及到了海外,巴基斯坦政府以及希腊、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苏联、瑞典等26个国家的团体、友人和侨胞们,也积极参加了赞助。北京八达岭长城利用募集到的万元资金,修复了城墙米、墩台9座,使开放长度达到了米,墩台和墙台增至21座。
而不为人名的是,北京晚报创刊还是小平同志批准的!甚至连北京晚报人自己也是直到年晚报创刊50周年前夕,才挖掘出这段尘封的历史。
提到这个“惊天发现”,北京晚报人必须要感谢一位老先生——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编审方厚枢。正是这位87岁的耄耋老人为中国新闻出版史填补了空白。
年起,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与中央档案馆开始合作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曾任研究所副所长的方厚枢担任副主编。年底开始编辑的第9辑收录的是、这两年的史料。由这一辑执行主编方厚枢负责编辑来自中央档案馆的史料。
当邓小平关于创办《北京晚报》的亲笔批示出现在眼前时,方厚枢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史料,“很高兴,但由于当时《史料》只收出版方面的档案,新闻方面的档案未收。”方厚枢就将档案复印了一份,小心翼翼地保存在研究所。直到年6月接到《北京党史》杂志约稿,他才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撰文:《邓小平批准北京晚报创办。
年,上海已有了《新民晚报》(期发行数17万份),天津也有了《新晚报》(期发行数5万份),而北京还没有晚报出版。因此,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时不断有代表提出提案,也有人民来信向市委反映:北京需要一张晚报。
北京日报社的负责人曾为办晚报事口头向时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第二书记刘仁请示,他们都表示同意。于是,年8月16日,北京日报社社长范瑾、总编辑周游联名向市委写了请示报告,提出“建议由北京日报立即筹办一张晚报——北京晚报,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并占领这个宣传阵地”。
《报告》中对晚报的领导关系和报纸的读者对象及主要内容等提出具体意见:“北京晚报是市委领导下的报纸,具体业务由北京日报编委会领导,每日出刊四开四版一张,它的读者对象是城市居民——包括工人、店员、手工业者、干部和家庭妇女。每天有两版新闻,两版副刊和专刊。内容除时事新闻(综合改写)外,偏重于本市新闻(补日报之不足,如登一些各区消息)、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社会新闻——通过具体事例和简短活泼的文章,培养新社会的道德品质和新公民的思想修养。注意文短,图多,通俗易懂,编排活泼而又不流于庸俗。”
北京日报社给市委的请示报告经市委常委会讨论同意。年8月22日,市委宣传部发函请示中央宣传部批准。
中央宣传部8月29日收到北京市委关于创办《北京晚报》的请示报告后,周扬副部长于30日签署“可以同意”的意见,陆定一部长于9月3日在报刊处拟出的文稿上批:“送中央”。
年9月4日,北京晚报人必须记住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邓小平于在中央宣传部的请示报告上批示:“拟同意。刘、周、朱、陈、彭真核后退宣传部办。”
至此,晚报刊一锤定音。
年9月10日,中央宣传部向北京市委宣传部发出年发文第号批复函,内称:“8月22日函悉。经请示中央,同意北京市委创办《北京晚报》,此复。”
北京市委接到中央同意创办《北京晚报》的批复后,立即进行晚报的各项筹办工作。
经过短期试刊,年3月15日,北京晚报创刊,北京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晚报。
吃水不忘挖井人。正值小平同志诞辰周年,北京晚报人要道一声:感谢小平同志。
赞赏
长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