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国际档案馆日”,近日北京市档案馆联合16个区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17万余件。其中,市档案馆开放档案件,涉及全市12家单位。这些档案大部分形成于年至年,透过浩如烟海的老档案,依稀可以看到北京城当年的样子、那时的故事。
年
公园建设“让步”李贽墓保护
当城市建设与文化遗迹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呢?昨起开放的两份档案,或许能给你答案。
其中一份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民政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卫生工程局关于陶然亭处的高君宇及其妻石评梅二墓如何处理问题给彭真、张友渔、吴晗的签报”的档案,记载了年北京市卫生工程局在修整陶然亭公园时,发现高君宇烈士和妻子石评梅二墓,遂请示市领导如何处理,其中还提及了迁移二墓的方案。
高君宇是著名共产党人、“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石评梅是“五四”时期著名的青年女作家,在他们身上有一段广为人知的凄美爱情故事。修整公园发现烈士墓,该怎么处理呢?档案记录了当时市领导的批示:“就地填土修整,在周围用青砖砌墙,保护好烈士墓冢,将来供后人瞻仰。”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如今,石评梅写给爱人的诗句仍镌刻在墓前,诉说着美好的爱情和坚贞的信仰。
无独有偶,位于通州区海子公园燃灯塔西侧的“李卓吾先生墓”,也曾遇到过“迁还是不迁”的问题。上世纪50年代,为兴建公园,当时的“通州市”政府决定将附近的坟墓迁出,而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号卓吾)的墓恰在其中。为此,年,叶恭绰、章士钊、柳亚子、李根源等联名致信“通州市政府市长”,阐明了保护目的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保护意见。如今,这座已成为重点文物的名人墓仍安然静立,带领人们追忆先贤,展现着通州的文化底蕴。
年
本报开设专刊展现妇女风貌
“经市妇联领导决定,从10月7日开始,在北京晚报上出版‘北京妇女’专刊。”一份新开放的来自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的档案,记录了年本报一个专刊诞生的过程。
从这份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妇女”专刊每期都围绕一个主题,以城市公社街道生产、福利、服务事业中的女性为主,同时面向区属中小工厂女工等各阶级妇女,从中选取典型进行报道。除了报道动态消息外,还开设了“红旗榜”等两个专栏。文章比较活泼、短小,稿件一般在四五百字左右,人物典型也不超过一千字。
而这份档案同时陈述了这个专刊的“任务”:向妇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鼓舞妇女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向社会宣传妇女的新风貌。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入学、入园高峰随之而来,北京学位资源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自癜风控制患者经验补骨脂素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