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正是读书天,本期布客榜书单来了。下面这十几本书都是从前段时间的新书中遴选出来的,我们这些读书媒体同仁(至于都是谁,至于我们是怎么做的,请一直往下拉~)觉得还不错,并附上了一些点评。希望它们能陪伴你度过这时而阳光暴热时而大雨倾盆的时节。周末不用为出门而关心天气啦,安心在家读书吧:)
请——
1《“边缘人”纪事:几个“问题”小人物的悲剧故事》杨奎松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如果说其前作《忍不住的“关怀”》已将研究与写作对象从国共两党领导人变化到大知识分子个体遭际上,那以中共党史、建国史研究见长的历史学者杨奎松在这部新作中的视角更加微观、具体,几位年前后在时代变迁和运动冲击中有“问题”的所谓“边缘人”进入作者视野,从他们的原始档案着手,纵横交错地回顾、观察、剖析,尽可能客观地还原他们的经历,接近他们的思想脉络和内心起伏。“和我一向重视的史学研究要有人性关怀的观念有关。我们所研究的历史,说到底都是人的历史”杨奎松在该书“前言”中这么说,这些大历史下小人物的命运,似乎更能牵动普通读者的心。(点评人:丁杨)2《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美)孔飞力著
李明欢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对于华侨的理解,我们常常沉浸在“背井离乡,在异国艰难奋斗,凭借个人努力和传统美德,最终取得成功”式的刻板印象中,似乎华侨只是中华概念的延伸,由此产生两种幻觉:其一,夸大了华侨的成功;其而,夸大了华侨与故土之间的联系。事实是,移民史中从来不乏偏见、斗争、嫉妒、孤独、苦难乃至屠杀,漂泊不仅使人产生身份认同的危机,更会让小社会崩溃,将人还原为原子化个体,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困境。本书虽不能视为华侨史的全面解读,但作者孔飞力试图从边疆学的角度来理解华侨史,可谓见识独到。(点评人:蔡辉)3《中国文学史》钱穆讲述
叶龙记录整理天地出版社钱穆讲中国文学,是打通文史哲的讲法,完全不同于从西洋舶来的现代学科规制,因此被批评为“不专业”。然而这个“不专业”,恰恰是这本书真正价值所在,它关乎我们与自己文化之根的断裂。过去一百年,中国向现代化一路狂奔,古老的伦理、道德、思想、文化被一股脑丢进历史的垃圾桶。当我们再也找不到文化认同时,钱穆却在他的课堂上让学生描写红烧肉的味道,描述风穿过松树的声音……传统文学里住着中国人的精神故乡,钱穆所做的全部努力,是提醒中国人,别忘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别忘了保持它的内在生命力。因此,读这本《中国文学史》是一种补课,补的不是文学常识,而是如何理解我们丢失了什么、断裂了什么。(点评人:刘悠扬)
4《内藤湖南:政治与汉学(—)》(美)傅佛果著
陶德民何英莺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内藤湖南是一位奇才,不仅在学术上颇多创建,比如提出“唐宋变革论”,此外还是名记者和“意见领袖”,但正因如此,他一生充满争议:一方面,他精熟并热爱中国古典,力拓“京都学派”,以发新声;另一方面,他又“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出谋划策”,自觉地充当起吹鼓手。本书最大特色在“克制陈述”,作者傅佛果以情感零度的笔调,细致地刻画了内藤的背景与创作,而正是这种对真相的忠实,为我们深入谜一样的内藤湖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点评人:蔡辉)
5《清流文化与唐帝国》陆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唐代是中国从贵族社会转向平民社会的关键阶段,以往提唐史,人们更多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好早期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