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不打烊的ldquo城市书房

30平方米,一张圆桌,三把椅子,五个坐垫。这些简单的装备,就构成了北京市第一个24小时小型图书馆。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册图书,和24小时随时可以推开的门。

这个24小时小型图书馆位于大兴区高米店地区的康顺园小区门口,从去年夏天开始,这个安静的居民区多了一个掩映在树后的“24小时城市书房”。

如何推进全民阅读,如何为城市留住阅读空间?北京出了哪些新招、实招?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阅读,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图书馆、书房、书店、书屋、阅读亭……多样化的书籍储存场所映射着人们对阅读的需求。而在北京这样一个超大型、快节奏的城市里,书籍触手可及显得更加迫切,“城市书房”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

“城市书房”是以实体图书馆为基础而创建的城市阅读服务体系。它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无人值守,面向所有人群免费借阅书籍,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书房”和“精神粮仓”。

北京首家“城市书房”馆长幸福的烦恼

相比闹市,建在安静的小区旁的大兴区的首家城市书店,掩映在几株绿树下,更添几分读书氛围。

目前书房内藏书近册,在分为少儿和成人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的图书涵盖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健康等多个门类。一旁的电子阅报机还能提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种报纸的在线阅览。

“我现在就担心一下子涌进来的人太多,超出书房的承载极限。”坐在新开张的城市书房内,大兴区图书馆馆长孙海波满脸“幸福的烦恼”。临近社区又温馨,书房受到了群众热捧。

孙海波介绍,正式启用后书房每日接待量达到多人,晚上7点至9点是阅读高峰时段,这间30平米的书房内常常出现“客满”的场景。

接下来,大兴区还将在新航城、大兴新城、开发区综合服务配套区等地继续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力争明年再增5家,打造有温度的城市文化空间。

独具特色的8座朝阳城市书房

当灯光随着入夜逐渐熄灭时,遍布在朝阳区街头、广场边的城市书房却彻夜明亮,一盏盏橘黄色的台灯照亮了一本本打开的书,照亮了首都的文化夜生活。

到年年底,朝阳区城市书房已达8家,成为全市最大的“城市书房”群。这8家书房分布在CBD商务区、文创园、三里屯、等地,书房面积超过平方米,提供图书近3万册,读者可享受不打烊的免费借阅服务,书屋均配备数字化阅读设备,并介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服务系统,实现免费借阅,通借通还。

8家书房各具特色。

尤伦斯馆坐落于艺术园区,以未成年人艺术阅读为特色;

梦工坊馆为残障良阅书房,涉及文学、艺术、科普等不同门类,读者可享受不打烊的免费借阅服务。

此外,良阅书房将打通线上读书社群,通过“云借阅”下载电子书刊资源,与此同时,也注重线下活动建设,定期举办线下大师公开课、书友会、文化沙龙等活动。

在朝阳区另一文创园,东亿产业园也拥有一座24小时城市书房——东亿产业馆,以影视、艺术、社科经典为主,为在此园区工作、影视爱好者提供精神家园。

郎园vintage、东亿等知名文创园区主动参与“朝阳城市书屋”建设,实现了政府与园区的共建、共治、共享。

而坐落于CBD中央商务区的“宸冰书坊”就是朝阳区图书馆与企业合作的成果之一。

在这座带有复古色彩的书屋里,融进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时代元素,一座古朴和现代相结合的新阅读空间应运而生。

快餐店里的“新风景”

人们一直认为书香飘散的地方,一定是一处静谧的地方,只有花香,只有鸟语,但朝阳区文化馆与毗邻的麦当劳餐厅联手打造的这处公共文化空间打破了以往书店人的印象,激发一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新业态。

扩容文化空间并不是全部,文化馆其实谋划得更为长远。“麦当劳有一整套维护客户的操作规范,通过后续深度合作,我们也可以取人之长。”文化馆副馆长张馨元介绍,年前双方试水合作的一场演出,做到了整场座无虚席。

快餐店铺是人流量很大的地方,消费群体多是年轻人。“快餐书店”的出现,也就给在年轻人群体中传播阅读情怀,传播文化馨香提供了好的机会。

阅读渐行渐远,拯救阅读就是拯救文化,创新式样的“另类书店”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眼下全国范围内都在打造“城市书房”,“城市书房”需要“快餐书店”样式的创新和尝试。

也许今后再走进快餐店,扑鼻而来的除了汉堡包的香味儿,还有一缕书香。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北京日报

北京阅读季整理

赞赏

长按







































我国著名白癜风专家
北京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10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