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贵州,不管你去过没有,你会想到什么呢?在影友胡景文的眼中,这里不光风景美,还有上千年历史文化所形成的独特风貌。他将这份独特的游历呈现在你眼前……
黄果树瀑布
说到贵州的风景与文化,往往让人联想到层峦叠嶂的山与清澈碧绿的水,以及各色各样的少数民族,但最有名的莫过于黄果树瀑布、苗寨、侗寨以及七孔桥,因为它们有着让人铭记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30年前的《西游记》是70后、80后成长的烙印,唐僧师徒行走在壮阔的黄果树瀑布上,以及孙悟空从水帘洞中翻滚而出……这一幕幕场景寄存着两代人的青春年华。
黄果树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
Part
1
每一位自由旅行爱好者都喜欢贵州的原生态,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祖国壮阔的大山绿水,更多生态的少数民族部落。位于黔中的安顺市,这里可以找到由古代汉族人兴建的屯堡——本寨屯堡和天龙屯堡。
本寨屯堡
屯堡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为了西南地区的稳定便在这里大量屯兵。当时命30万大军就在此屯军,明朝军队从江浙安徽一代征召了大量的当地人来到贵州,在这里屯田兴业备战,因此有着徽派建筑文化的遗风,至今这里的人都没有遗忘祖先祖的文明,代代相传延承着这种文化。
在本寨外远远望去,就能看到一片石板瓦顶上高耸着七八座碉楼,全部房屋用石礅奠基,石块砌墙,石板盖顶,以三合院和四合院相套而成。
在这里,可以看到人们的穿着仍然与明朝服饰相近,很容易被误解为少数民族。但他们依然在传承着耕织、屯田以及汉族的文化。妇女们通常是宽衣大袖,大衣袍长及膝下,领口、袖口、前襟边缘皆镶有流绣花纹,腰间以两端垂于膝弯部的织锦丝带系扎。
本寨屯堡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每一块砖头都是岁月的沉淀。在古老的建筑群里,一盏古灯与古堡的气质相得益彰。
建筑上,在碉堡的不同方向留三角形的观察窗眼,现在依旧保存完好,岿然屹立。
关于信仰,屯堡人所信奉的神灵主要是以历史上有关军事方面的人物和汉族所普遍崇拜的诸般信仰,比如关羽、道士、山神等。
现在,这里六百年大明帝国军魂仍在,六百年石头古堡犹存。漫长的岁月中,征南大军及家口带来各自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和演变,成形屯堡文化。
走进天龙屯堡,可以看到也还未完全开发,处处尽显沧桑感。
石头、瓦砾、茅草、老树,带人回到了自然平和的原始状态。
外来的游客并不多,屯堡里的人在旧房子上建起新房,老人们生活在已经习惯了多年的老房子,年轻人则住进新房子,各种生活用品在屯堡中隐隐可见,充满了生活气息。(组照可滑动查看)
老屯堡已经成为贵州现今遗留唯一的屯堡建筑文化群,多年的遗存,成为贵州特有的文化遗产。
Part
2
高荡村,不同于汉族人的屯堡,它是当地最大最古老的布依族村寨,是布依族风情蕴含丰饶的村庄。
寨子一直落在崇山之中,像群峰上托着一口锅,布依语称“瓮座”汉语直译“高荡”。
这里的建筑具有明显的特质,看上去显得平和而美丽;朴实的民风和所有的石头一样,是高荡村的所独有的。
这是一个明朝遗留下来的布依族人文老村寨,历史痕迹明显,重峦叠嶂群山中,年轻人甚少见,只有孤守老人们。
这里的建筑具有典型的第三土语布依族村寨特点:房屋、寨门保存基本完好,石木结构干栏式传统民居与古寨风貌保存完整,周围绿水青山,环境优美,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Part
3
位于黔东南黎平的肇兴侗寨是当地最大的侗寨,千千万万的侗族人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而荔波地区的大小七孔与广西接壤,自古以来就是黔桂经济商贸来往的必经之路,有着悠久历史。
肇兴侗寨居住着最多的侗族人民,到处建造的吊脚楼和鼓楼,被称作“鼓楼文化艺术之乡”。晚间的吊脚楼炫目辉煌,鼓楼和吊脚楼是侗族建筑特有的样式与风格。
孩子与他的大公鸡,颇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画面感。
这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在外地打工。清晨天明,公鸡报晓,人们开始出门做工,老人织布染布制衣,鼓楼里又架起了大把火柴。
这里不仅是鼓楼之乡,也是歌舞之乡,在广场每天可以看到载歌载舞的侗族男女,人们喜欢在楼里的火堆前闲谈和唱歌,男性老人们在鼓楼里火堆旁抽大烟袋,女性老人们在楼里齐唱侗族大歌,声声悦耳、音韵流长。
待中午之时,也有家庭门口摆上大桌席,各种大肉、粮米、蔬菜,自制酒摆在桌上,人们欢声笑语,推杯换盏,怡然自乐。
到了晚上,鼓楼里演侗戏,寨里的老老小小簇拥着过来看戏,热闹非凡。
寨里全为陆姓侗族人,根据五大房族分布为五个团,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走进肇兴侗寨,看着老街独自奔跑的小孩和缓慢前行的老人,生活气息浓厚。
Part
4
在这些侗寨的周边,有一个黔东南最大的苗寨——岜沙苗寨,这是当地最大的苗寨,被众多侗寨所包围。
寨子建造起因是当初的苗族与侗族产生冲突,他们为了保全而被驱使到山上自建家园,为了族人的安全与繁衍,男人们都身挎火枪和腰刀,至今也延续着这一独具特征的文化气息,岜沙苗寨也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拥有枪支的民族部落。
走到寨子当中,你会发现这里到处手持或肩挎火枪的男子,头部缠围白色头巾,嘴上叼着大烟筒,民俗味道十分典型,当地的原生态气息非常浓厚。寨中经常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枪法表演,高高在举的一杆杆火枪齐声鸣放,清脆震耳。
镰刀剃头是当地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光亮尖锐的镰刀沾满水,贴在脑袋上一下一下的把毛发从头上刮下,场面惊险夺目。只需几次的刮剃,满头毛发就会被剃的一干二净,刀法之快手法之捷让人称奇。
岜沙人的独特生活风俗让人大饱眼福,如此原始如此自然的生活文化在贵州这个拥有众多民族村寨的地方屈指可数,熟知岜沙苗寨的游客来到贵州以及黔东南的地区是必不可少的地点,所有来此的现代城镇人都会被这个神奇的苗族村寨所吸引,她没有同是苗寨的千户西江那么多的人来人往,也没有西江那么商业化的布局与名气,但她是最值得感受原生自然风情的苗寨。
贵州,她的多彩多姿,她的生态美丽,让每一个去往的人不仅看到她的样貌之美,也能感受到她的内涵文化之美,多个民族的声音,多样人群的文化。
作者简介
胡景文
求婚策划师,全景视觉/东方IC签约摄影师、去哪网酒店试睡员、自助游达人。
擅长领域:风光摄影、人物抓拍、建筑摄影、纪实摄影等。
作者:胡景文
编辑、设计:马旷
来源:北京晚报治疗白癜风的中药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jj/9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