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34届年会现场新民晚报记者刘歆陶磊王凯摄
9月5日至7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34届年会在上海举行。
本届年会主题为“媒体融合·新挑战新机遇”,全国各地家晚报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参会。在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晚协名誉会长任欢迎宣读了中国记协贺信。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出席并讲话。本届年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新民晚报社承办。
中国晚协现有会员单位家,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经营规模,中国晚报界都稳占中国报业的半壁江山。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晚报界也纷纷转型,亮点频出。
本届年会上,有13件作品获年度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首次设立包括短视频新闻、直播报道、融合创新等7个项目在内的融媒体奖。
赵超构新闻奖是中国晚报界最高奖项,每年评定一次。其前身为中国晚报新闻奖,后改为以著名老报人、新民晚报原社长赵超构先生名字命名,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
会上,中国晚协会长刘海陵致辞。他表示,中国晚协将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四全”媒体建设;助力新闻扶贫,为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发挥力量。同时,也将加大增强“四力”采访交流活动,并升级中国晚报网等交流平台。
作为本届年会“东道主”,中国晚协执行会长,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朱国顺向与会嘉宾分享了报社在工作室机制下的探索和实践。他指出,工作室机制是媒体融合迭代发展举措,是在原有报社基本框架不变情况下,优化运行机制、突出结果导向、提升工作效率的尝试。在半年的实践中,9个全媒体工作室收获了不少成果和感悟:主流舆论的传播力更强了,主战场的影响力更强了,主力军的战斗力更强了,媒体融合的信心更足了。
同时,与会嘉宾也探讨了他们对本届年会的期待和对媒体融合的展望。
中国晚协执行会长、北京晚报总编辑张冬萍对年会非常期待,她希望从年会上能够获得多方经验,与大家开展充分的交流。她表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融合发展是唯一出路。近年来的改革融合实践证明,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只有融合才能推动传统报业转型为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中国晚协执行会长、重庆晚报总编辑陈兵说,晚报是一个大家庭,晚协年会就是“家庭聚会”,希望这样的“家庭聚会”能年年兴旺、代代相传。对于媒体融合,陈兵谈了两点看法。“像晚报这样的区域性媒体,要做小而美的平台、小而美的产品。‘小’是指细分、特色;‘美’就是影响力。”陈兵指出,“媒体融合已经进入‘深水区’,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思考,专注做好一个平台、打造一个产品。”
新民晚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马笑虹希望晚报同仁在这次年会上激荡思想,为身处传媒变局中的报业激发新的思想。在她看来,互联网的确带来传播格局的变化,对所有晚报人来说都是巨大挑战,但同时也意味着巨大机遇,“希望所有晚报同仁能在这样的变局之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能够在变局中找到自己的全媒体新路。”
中国晚协副秘书长、今晚报总编室主任杨晓慧告诉记者,自己经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fz/1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