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夏的北京,又一次穿过东华门,来到故宫东北角的乾隆花园,清华控股成员企业清控人居集团旗下同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胡洁已经记不清这是9年来的第几次了。
和过去无数次到访乾隆花园不同,这次,包里放着的厚厚资料,让胡洁分外踏实。这是一本即将正式出版的图册,它用数字化的方式重新诠释了乾隆花园。“过去,故宫的古建保护,建筑和园林是割裂开的,园林这一块几乎就是个缺项。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故宫乾隆花园的数字化扫描和三维模型搭建,这在故宫、在中国古建保护领域都是首次,也是技术最前沿。”
乾隆花园三进院三维模型
乾隆花园,故宫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被认为是18世纪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从年开始,故宫就开始修复乾隆花园,至今已完成倦勤斋、符望阁等部分修缮,其他部分仍在进行中。用故宫古建部总工程师王时伟的话来说:“乾隆花园属于研究性修复,修复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发现的过程。”
利用数字化技术,胡洁和他的团队从年开始参与乾隆花园修复,当海量的数据转化成了三维模型,花园的结构、假山的走向、花盆的纹路都尽收眼底。甚至,他们还发现了花园设计师乾隆本人,“藏”在假山石上的一首御笔题诗。
首开先河
既研究房子,又研究院子
乾隆花园,其实是宁寿宫花园。乾隆皇帝在位时,为自己退位后准备太上皇宫殿,从公元到年,改建了宁寿宫。宁寿宫的花园不大,南北长米,东西宽37米,占地面积平方米,但由乾隆本人亲自主导设计,吸取了江南私家园林精华,成为宫廷园林的典范。乾隆花园位于故宫内受扰动较少的区域,基本保持了年建成时的原貌,所以愈发珍贵。
乾隆花园中轴总剖面
王时伟告诉北京晚报记者,修复工作从年开始,最先选择的是倦勤斋——乾隆花园北部的一座建筑。“一个倦勤斋,就花了七八年时间。”王时伟说,这段漫长的时间,针对倦勤斋的通景画、刺绣、雕刻等等,不断有古建专家、科研团队、传统工匠加入进来,一边研究、一边修复、一边又有新发现。比如装裱通景画的纸张,过去叫乾隆高丽纸。这种纸张失传已久,故宫几经周折在安徽山区找到了留存的作坊。这种全手工制成的纸张,用每年春天上山采集的桑树皮作为原料,当地称为“桑皮纸”。
不过,所有这些,都局限在房子里,院子的部分,一直没有触及。直到年,刚刚主持设计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胡洁率团队,加入乾隆花园的修复。王时伟透露:“以前,对院子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湳瑕佸灏戦挶鍖椾含涓鐧芥鐤尰闄㈠ソ涓嶅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zz/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