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大家好!
年的北京市两会,因为疫情防控新形势,首次在全闭环管理状态下召开的。今年是总编办第一次全方位负责两会报道团队的保障工作,这里必须要给以葛京淳老师为主的保障团队一朵小红花,前方对接新闻处、酒店、移动联通,后方协调技术部、视频直播部、车队等等,每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解决了采访团的后顾之忧。后勤保障给力,前方记者同样给力,下面就让我们听听参与这次特殊两会的记者们说了些什么——
两会背后·暖心事
这件事让人意外又暖心
刘英文
又是一年两会时,与以往不同的是,因疫情原因会期缩短,给大家带来巨大压力,但压力之下意外、暖心的事情自然是有不少。但最意外、最暖心的,还要属这件事。
1月26日晚,两会闭幕前夕,我和其他视频部小伙伴以及于丽爽老师正在北京日报社直播间外紧张地忙碌,进行收官前的最后一役。无意中一次抬头,诶,这不是市政协主席吉林吗?我便打了声招呼“吉林主席好!”让人意外的是,吉林主席竟然走向我们,亲切地回应:“你们好!”我急忙起身跟吉主席问好。简单寒暄之后,吉主席便离开我们的工作区……
大约10几分钟后,一名工作人员来到我们工作区,问到:“吉主席想在你们这歇会,可以吗?”于丽爽老师我们连声应到:“当然可以!”说罢,吉林主席已经走过来,坐在了椅子上。
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吉主席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话题:“你们直播间外边这北京日报客户端、都视频、京直播、北京号……都是什么关系啊?”于丽爽老师掏出手机,打开App,跟吉主席一一汇报。谈到我们本次两会重点打造的“一把手访谈”栏目,以及报社的媒体融合情况,吉主席连连点头。
工作聊罢,吉主席又拉起了家常。问到视频部的小伙伴,你们几个都是什么时候来的报社?家是哪的?房租多少……双方有来有往,聊得热火朝天。
大约20分钟的时间,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和暖心。意外的是,吉林主席竟然会坐在我们的工作区,听我们汇报工作、聊天,暖心的是,吉主席言语间无不透露着对年轻人工作以及生活上的支持和理解。
两会背后·新鲜事
“老政协”遇到新课题
孙颖
在一场如期而至的雪中报到,又在一场雪中闭幕。年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是我参与的第17次市政协全会报道,但依然有很多新鲜事。
会上很多第一次
这次会上还有许多首次:首次举行针对委员的视频云采访,首次以视频录播形式举办大会发言,首次在委员履职平台设立6个议题开展网上讨论,首次组织因疫情防控不能参会的委员通过视频连线参加会议、发表意见,首次组织模拟政协活动师生远程观摩相关会议活动……
会前日报、晚报的领队贾晓宏、龙露就与记者们进行沟通,我也向他们及时通报了本次大会的各种“意外”,早做预案。
提前一周,我已经和不少委员取得了联系,拿到了不少提案,归归类,分分堆,议题还是蛮丰富的。副中心建设的,组个话题,两区建设的,组个话题,疫情防控的,组个话题,交通、养老是常说常新的话题,准备好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乡村振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zz/1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