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7日上午,“致敬最美逆行者——抗疫家书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
本次展览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晚报、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主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援助湖北医疗队负责人、援鄂医护人员代表、部分家书作者、新闻媒体以及主办单位负责同志出席开幕仪式。(点击??这里,回顾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张建明致辞
北京晚报总编辑张冬萍致辞
北京市援鄂医疗队队长、医院管理中心医疗护理处副处长刘立飞讲话
主持人敬一丹
开幕式由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主持,她与大家分享了对家书文化的理解,并与韩金香护士长一起深情朗读了曾参加抗击“非典”的韩金香护士长写给女儿、援鄂护士李佳辰的一封家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主持人徐涵力,朗读了李佳辰给妈妈的回信。两代人的心灵对话和接力逆行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韩金香护士长现场朗读抗疫家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主持人徐涵力现场朗读抗疫家书
此外,医院呼吸科援助武汉护士王天骄,现场朗读了致家人的一封信;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学生王梦晗,现场朗读了她写给爸爸、昆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云南省首批援助湖北疗队队员王刚的家书,使现场来宾深受感动,把人们带回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
医院呼吸科援助武汉护士王天骄现场朗读抗疫家书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学生王梦晗现场朗读抗疫家书
医院援鄂医生李源杰女儿李书乐现场朗读抗疫家书
早在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七),人大家书博物馆就与《北京晚报》合作征集“战疫一线家书”,先后征集到余封家书。此次展览从数百封家书中精选出60余封,分为三个单元: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等你归来,坚强后盾;风雨同舟,众志成城。通过一封封家书实物、一张张精彩照片,辅助相关文字,聚焦逆行一线的抗疫战士及其家人,展示抗疫英雄丰富的内心世界,讲述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参展家书最早的写于年1月23日,最晚的写于7月23日,绝大多数写于第一季度抗击疫情最为紧张的日子。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北京援鄂医疗队队员为主,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军队援鄂医疗队队员,还有湖南、上海、山东、江苏、安徽、天津、陕西、宁夏、甘肃等地的援鄂队员,以及他们的家人,还包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交通人、警察、社区工作者、市场管理者、媒体人,以及在后方的教师、演员、学生、市民等,反映了全民抗疫的特点。可以说,每封家书都饱含真情,感人肺腑,充满了不畏艰险的豪迈,以及顾全大局的宽广胸襟。其中有不少家书在抗疫最紧张的那段时间里,经网络传播后,一度成为“网红”,感染了许多人。
展览现场还有十几本打印和出版的抗疫日记,作者有学者、作家、机关干部、博物馆馆长、画家、摄影家、军人、记者、志愿者等。作为抗疫家书的姊妹篇,日记真实记录了疫情期间各界人士的所见所思所感,与家书一起,共同记录了那段难忘的抗疫岁月。
展览现场
部分家书作者获赠样书
开幕式上,一本散发着彩色墨香的《逆行者家书》与读者见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向部分家书作者赠送了样书。
《逆行者家书》
这本书是人大出版社为配合此次展览赶制出来的,编者是家书博物馆负责人张丁。书中精选了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与家人的通信五十余封,分为“为你出征”“等你归来”两编,分别收录逆行者写给家人的信与家人致逆行者的信。
每封信末的“家书背后”专栏,图文并茂还原家书的写作背景、逆行者在前线的故事、亲人在后方的守望。出征前的犹豫和义无反顾,面对未知病毒的畏惧与一往无前,抗疫工作的紧张、忙碌,逆行者对家人的不舍、歉疚与宽慰,家人对他们的牵挂、支持和骄傲,尽在这些真情流露的家书里。朴实无华的文字从个体层面记录了这场全民动员的抗疫战争,折射出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责使命和大难当前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谨以此书向数万名抗疫工作者致敬,向坚强博爱的中华儿女致敬,为这场必将载入史册的抗疫斗争留下饱含深情与热泪的注脚。
“致敬最美逆行者——抗疫家书展”纪念信封、纪念戳及邮票
此外,为记录这一特殊的展览,首都邮学沙龙和北京报国寺中国邮品馆特别策划设计了纪念封1枚,并刻制纪念戳1枚。纪念封精心选贴了-9“鸿雁传书”特种邮票,并加盖“人大家书博物馆”风景日戳。
大坛展讯
《致敬最美逆行者——抗疫家书展》
展览时间
.11.17-.11.29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一层综合展厅
票务信息
展览免费参观,请预约成功后携带身份证件进场
扫码进入“中华世纪坛参观预约”小程序
监制:昭一
责编:小清
供稿: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校对:丝雨、心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