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波特曼
——《鼠戏》(二十二)
跟《大众文化》的谢总见面,路国庆的忧虑消失了。
谢总的意思,这是一个过度。路国庆在《影视周报》是影视部主任,那么,到了这里也应该有个相应的安排。眼下这里除了广告部主任是个空缺,其他的,最近的是总编室主任这个位置。总编室主任到年底退休,他一退了,你正好可以顶上。我们杂志社每年有财政拨款,一年有几百万,二三十个人也够花的了。所以广告部在我们这里可有可无,不过就是应应景罢了。钱多了,又不能乱发给个人,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消费还受严格控制,而钱还得当年花出去,所以每年怎么花钱是个头疼的事情。你那里有没有广告收入,还真不是个事。你在做广告部主任这个大半年,还可以帮助编辑部策划一些活动,拿出几个好的选题。这样,既能做几篇好文章,又可以到处走走,编辑、行政人员也能跟着得点实惠,大家也就念你的好,方便你今后的工作。
路国庆这才感到踏实了。铁饭碗捧牢了,吃饭就是香。他能理解报社王副总他们为什么羡慕这三个杂志社:钱不少拿,活不多干,人也不累。当然,知道了刘国栋当年是怎么折腾出这样一份报纸的经历,你不禁会佩服他:没要国家财政一分钱,硬是从无到有办起了这样一份影视圈里小有名气的专业报纸。他能体会刘总此刻的心情,那心中的苦楚无法言说。
对于《影视周报》为什么走到今天这一步,谢总的分析还算靠谱的:
当年刘国栋这个人要强,把自己的生存状态逼到了边缘,部里一看:哦,既然如此,那就由着你折腾吧,是生是死,你自己看着办。潘恩庆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拿出了把《影视周报》改造成报业集团的方案。他知道他的这个设想在部里上层是没有阻力的。至于刘国栋、赵承珍这几个人怎么想,就不重要了。改革的车轮,不可阻挡。
对改造后的报业集团,谢总也并不看好。
眼下的形式,已经不是潘恩庆当年办报时候的状况了。目前北京市城市商业类报纸,有时尚为主的《精品购物指南》,社会新闻为主的《华夏时报》和《新京报》。市民读者为主的,《北京晚报》稳占大半个江山,后起的《法制晚报》能吃点瓜落。实际上,真正对报业形成威胁的,是网络。你看那些白领,买报纸看的已经很少了,每天一早到公司或者单位,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看门户网站的新闻版面。喜欢体育的、影视的、炒股的,都有相应的栏目可以看,从发布的速度到容量,那是报纸没法比的。社交网络,QQ,天涯社区,更是青年男女经常上的地方。我们做大众文化,也时常研究这种现象,毕竟,媒体是大众文化传播的工具嘛。
这种时候,潘恩庆高调介入,去做报业集团,意欲何为?有两种可能:
一,误判形势。这几乎没有可能性。潘恩庆是做媒体的,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是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zz/1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