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着半个北京城秘密的ldquo一条街

曾经有人说:北京有万人假装在生活;

还有人说:北京很富,我们却很穷;

他们说,对不起北京

我已经高攀不起你!!!

而最终让朕泪崩的是这座叫北京的城市

正在一点点消失......

因为,最近朕看到一条新闻,提到很多关于老北京记忆的“一条街”已经消失或正在外迁。

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阜成门内的“奖杯奖牌一条街”、南新华街和新街口的“乐器一条街”、西四北大街的“电子配件一条街”、鼓楼东大街的“电玩动漫一条街”等等。

它们曾是老北京人生活的“地标”,曾经的繁华也好、嘈杂也罢,凝聚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如今它们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们所承载着的城市记忆,也将被历史所记载。

今天,朕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这些逐渐退出北京历史舞台的“一条街”。

这条“奖杯一条街”阜成门内大街

阜内大街东起西四路口,西到阜成门立交桥东侧,它不同于南锣鼓巷、烟袋斜街等著名景点,这是一个很生活化的街区。沿街遍布餐馆、服装店,医院、少年宫等等,不过最著名的是这里曾云集着众多制作各种奖杯奖牌的店铺,人称“奖杯一条街”。

年前后,这条街上曾经同时有六七十家经营奖杯奖牌的小店,数量是年8月的两倍以上。那时候要想订做奖杯、奖牌或锦旗,只要在北京,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这条街。

现在,这“奖杯一条街”也渐渐消失了踪影。

朕不知道老舍曾经深爱的“世界上最美的大街”是什么样子,好在,它正在改造过程中慢慢回归!

这条“电子一条街”西四北大街

西四北大街至平安里一带,接近一公里,是历史悠久的电子市场一条街。

年后最初的那几年,西四北大街的电子市场很火。尤其在路西侧,几乎每一家临街小店都是经营电子元器件或是相关修理生意的。至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四北大街就已经有了不少经营电子元件的店铺。

北京的电子爱好者都会来这里淘换零件,外地店铺也来进货。

但是,自从网购兴起后,严重冲击了这条街的生意。今年4月,从西四路口到平安大街路口的西四北大街上,还有超过家电子元件小店。

但经过近几个月的环境整治,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店铺关闭了。很多店主已经转行,因为不赚钱,也因为疏解整治后这里的店少了,没有“扎堆”的热闹了。

这条“电玩一条街”鼓楼东大街

位于古老皇城中轴线的东侧鼓楼东大街是北京一条历史风貌保护街。

如果追溯鼓楼东大街电玩店的兴起,那可就早了,大概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末。伴随着《超级玛丽》《魂斗罗》的火爆,经营电子游戏机和游戏卡的小店逐渐在鼓楼东大街出现,并且越来越多。

这条东西走向的老街,南北两侧密密麻麻分布着几十家大大小小的店,一种是传统的专门卖PSP、PS2以及游戏软件的;另一种是卖如手办(手工模型)、毛绒玩具等动漫周边产品的玩具模型。

年的时候,这里已经是北京地区电玩动漫店的聚集地。兴盛的时候,大约是年至年。

“北京电玩一条街”的名气不仅让鼓楼东大街名噪京城,连一些外地商家也慕名进京采购。

可现在这条街上的电玩店,只剩下不到十家了。那时候没有这么多的烤鱼店、奶茶店、服装店,这都是后来电玩店改的。

这条“乐器一条街”南新华街

问起许多老人,他们都会告诉我,旧中国的乐器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平门的琉璃厂。旧中国,北京根本没有西洋乐器的生产,全都是民族乐器小手工作坊,北京的乐器制造业就是从这个地方发展起来的。

那老北京所谓的南新华街“乐器一条街”的名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是因为在文革当期间,琉璃厂文化街被作为封资修的代表受到严重的破坏,年,国务院决定对这条街道进行改建,以南新华街与琉璃厂街的交叉路口为中心,还在南新华街成立北京乐器总厂。

加上从年到年期间,当时的社会环境十分有利乐器经营活动,给乐器经销商创造了十分宽松的社会环境。

南新华街乐器一条街乐器店越开越多,越开越大,琴行的老板从大部分是业内人士,发展到一些业外人士,音乐艺术圈的人也开始挺进南新华街开起了琴行。一些临街住户几乎一夜之间,都改换门庭,改成琴行卖乐器。

从年开始,南新华街乐器一条街一发而不可收,逐步形成了中外闻名的“南新华街乐器一条街”,不仅全国各地的批发商都到琉璃厂来批乐器,而且一些国外的观光客,甚至外国乐器商人也慕名而来,大搞乐器买卖。

 

只可惜,今年整治“开墙打洞”开始后,乐器店的店门几乎都被封上,只留下窗户,顾客只能从胡同里绕进去。一些违建房被拆掉,一些在居住用途的平房里经营的小店被关停,原有的乐器一条街模样将不复存在。

这条“夜市一条街”东华门

有人说:夜市,直通一座城市的胃。而又有谁,比咱们中国人更爱吃呢?

所以,游逛夜市品味地道当地小吃,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大家最轻松自在,也最能满足口腹的夜生活选择。

要说起吃老北京夜市,绕不过的就是东华门夜市了。东华门夜市位于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侧,东安商场西侧,香港美食城对面,东华门夜市始建于年,距今32年历史,东起王府井北口,西到南河沿北口,全长三百米,占东华门大街的路北一面。

年王府井步行街改造完成,东华门夜市更名为东华门美食坊夜市。近百家摊位中,除了爆肚、糖葫芦等几样少得可怜的北京小吃外,四分之三的摊位都以烤肉串、烤龙虾、烤鱿鱼等各种烤串为主。

驻足各个摊位前的很少有北京市民的身影,最常见的是跟着导游小旗走进小吃街的外地游客和乘坐出租车来此的外国游客。

而如今,这北京人不曾再去的夜市关闭了,也在去年6月24日关掉拆除,成为北京夜市的历史遗址。住在这里的居民面对着改善后的街道,会寂寞?还是欣慰?

这条“鬼市一条街”潘家园

说起潘家园,“鬼市”更是中外闻名。每到凌晨四点钟,古玩爱好者便陆陆续续仿佛鬼影一般出现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打着手电“捡漏儿“。

在这里,有专心致志真心淘货的,有来打探自家藏宝的大概价钱的,有附庸风雅的,有看热闹的。

早在十几年前,刘建业先生花元买了19本清宫学者用来校对明末汲古阁版《十三经注疏》的范本,很快,就被《北京晚报》、香港报纸、美国及日本的华人报刊相继报道。此事产生了轰动效应,原来并不引人注目的潘家园一下火了起来。

随着时代变迁,潘家园没了原来的味道。

这样一个充满回忆和情感的旧货市场也要搬迁了,什么时候搬迁,搬到哪里,还未知,那种老北京味道可能也就随之消失了……

文:图文资料综合整理自北京晚报以及网络

责编:锅锅

-商务合作请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zz/12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