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原《中国摄影》主编,祖父闻一多、父亲闻立鹏(著名画家),当这些标签都贴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不难在自己的脑海中,塑造出一个思想开阔精神自由的男人。闻丹青老师讲述着极其重要的年,在这年的四月,发生了一些不平常之事。四月影会的成员们用相机把那段历史记载了下来,这些照片数量的单位不是张,不是年,而是时代。
1月
周恩来去世
7月
朱德去世
7月底
唐山大地震
9月9日
毛泽东去世
10月5日
四人帮被捕,文化大革命结束
我现在想从年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的时候说起。
年周恩来是1月8号去世,大概是三月底,有很多人到天安门纪念碑去献花圈,这段历史史称四五运动。那么对摄影来说四五摄影是摄影史上最辉煌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个时候,很多的年轻人,这批人绝大多数都是业余的,都不是专业记者。因为在当年的情况下,专业的记者是不可能去拍摄这样的场景,所以都是一些年轻的朋友,家里可能有个照相机,会拍照,会自己洗,会自己放大,那么他们就去。
当时的北京的市民都去天安门广场,我想当时的广场上的人最多的时候是有上百万人,大概清明节是4月4号,3月30号就开始有人去天安门。
送花圈的人是越来越多,在广场上也有人演讲。
这张照片的角度是从大会堂上面从西往东拍摄的,看得出来广场上人山人海,人都满了。
在纪念碑的上上下下,很多人都是这样,很多年轻人问我,说他们都干嘛呢?他们都在抄诗,当时天安门广场上有很多人自己写了诗,或者是自己写了文章,小纸,写了很多贴在花圈上,也有贴在比如纪念碑的某个部位。我想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是不理解,因为现在我们都是手机的信息太快了,但是在当时那个环境,文化就靠口口相传,就靠一点一点地抄。
当时的媒体是不会说这些事的,而且当时的媒体之少,我想现在在座的年轻的朋友可能也难以想象。当时说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北京市只有一张《北京日报》,连《北京晚报》都没有。从时间上来说,当时的媒体也不可能很迅速地报道这些事。
所以,当时广场的一大景就是抄诗。我当时也是天天都去广场,也抄过这些诗。
这张是很明显,纪念碑上那贴了一小条大家都在这儿抄。所以我觉得照片它真的是有一种记录历史痕迹的这么一种功能,而且这个是现在看摄影我觉得是最主要的功能。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这首诗写地还真的不错,但是我知道这首诗,我当时抄,我的朋友们抄。
4月4号是一个星期天,正好是清明节,所以那天人是特别特别的多。花圈,我的印象里边花圈一直都摆到了长安街边上。清明节这一天是达到了高潮,到清明节的第二天,就是清明节的夜里,4号的夜里,花圈一夜之间全没有了,广场上干干净净。
但是5号这天大家又去了,又去了之后,广场上人还是非常多,这时候后来就发生了一些事情。广播车被烧了,有一个地方一个房子里边也着了火了。当时我是在一个小的工厂里上班,那天我是上中班。那天晚上我们厂一共才六七十个工人。但是那天抽调了十个人去天安门,去天安门我当时在那上着班,我就想,这么一个小破厂都抽十个人,我说这广场得去多少工人啊,多去多少工人、民兵啊,我说广场那帮人肯定就要瞎了。
果然,那天晚上当时的场景是广场的灯突然一下全都亮了,亮了之后工人、民兵,那会儿没有部队,也没有警察,工人、民兵就进入了广场,把纪念碑附近的这些人抓了一批。当时我也有朋友在那,吓得他们就撒腿就跑,当时年那会儿还没有纪念堂,那块是一片松林,他们很多人都躲到松林里,就跑了。
这张照片是池小宁,大家这个名字可能不太熟,他是一个电影摄影师,当年也拍照片,是张艺谋那部电影《秋菊打官司》的摄影师。他当时拍了这张照片,他是想用街拍的方法来看广场那一天,这大概就是5号那天整个的情况。
大家就能看到天安门的那个场景。同时你要看看角度,你看这个旗杆的那个位置,那个旗杆,跟前一张比,前一张旗杆在什么位置。他在哪拍的呢?他跑到了纪念碑放花圈最高的那个位置,现在不可能,现在绝对不可能有人去,但是当时在那个时候他上去了,他是在那上拍的。
在天安门拍年清明天安门广场的这批人,他们在那个之后,在这个之后他们相识了,原来这些人不知道,他们互相之间也不认识,是天安门四五摄影的这个时候之后他们逐步地相识了,这个时候组织了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叫四月影会,这个是文革以后第一个民间的摄影展览。但我有一个声明,我只是参加了四月影会后来第三届的展览,我参加了那个展览,我不是四月影会的成员。
那么四月影会在中国的摄影史上是最重要的一笔,在当时也是在北京引起了巨大的一个轰动,在它展出的时候。
那么这个是,王志平拍的。当时在那种环境底下突然看到这个,我就记得我看到这个展览之后觉得特别震撼,还可以拍这种东西。当然很多照片底下当时都配了诗,配了很多的诗,有的诗写得其实是真的是特别好。
同时也有这样的照片,这样的照片大家看它的题目,它的题目叫《》。他就把这个很常见的一个场景,他不是说我要去刻意地我要去怎么样,他就是说他突然想到一个音乐的音符。
这个跟刚才是同一个作者,金伯宏,也是四月影会最主要的一个人。这是回音壁,说听见了吗?听见了。听见什么了?什么也没听见。这个很生动地把一对老人那种一个很小的一个场景,他就表达出来。
这个也是现在很有名的,拍了很多照片,李晓斌的照片,其实就是街头的一个场景。
这张照片是叫《笼里笼外》,作者其实很偶然一个机会,他说他到那拍,但是进了这个动物园的猴舍,实际上是,但是被引起了批判。
这幅照片我当时看完我特别震撼,我觉得还能这么拍照片,就是几块砖头下点雪,他起个题目叫《卫士》,一看还真有这意思。
这张也是,拍的是石鲁,总算活过来了,黑的画家,白了一头青丝,掉了一口白牙,这个就真实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石鲁是陕西的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
我现在突然又穿越了,大家看到这张照片就跟刚才的照片完全是两回事,就是说四月影会的照片,和四五摄影的照片,这个对我个人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为什么那些照片会对我有影响呢?其实我想跟大家说这张照片,这是一个香港人拍的,香港人在六十年代初期,大概是、年拍这么一张照片,但是到了年,你看照片被打上黑圈了,就是说被批判了。
选自:一刻Live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医院医师白癜风有那些特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fz/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