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古韵的白墙青瓦,造型独特的琉璃小花坛,绿色掩映的村头花园……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这处素有“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美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中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出租大院,修复古村风貌,使曾经被违建破坏的古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百米琉璃墙引游人惊叹
琉璃渠村位于永定河的出山口,元代起即在此设琉璃局,清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迁至此地,后又修水渠至此,村子因此得名。
从门头沟区政府沿永定河畔向北走3公里,就是琉璃渠村。作为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庄,琉璃渠村在门头沟的古村落中独具特色。走进村里,目之所及的是富丽堂皇的琉璃瓦顶,精美的琉璃构件随意散落在各处,特别是村中那道美轮美奂的百米琉璃墙,无不令游人叹为观止。
元代就在这里设官窑
说起中国的建筑特色,不能不提琉璃,故宫三大殿、北海九龙壁、颐和园、万寿山、天安门之所以熠熠生辉,琉璃的作用不可忽视。
这些琉璃从哪儿来的呢?最方便的当然是就近烧制,根据元史记载,年,元朝在琉璃渠正式设立了官办的窑厂,为修建大都供应琉璃构件,并专门派官员管理。
为什么皇家会把窑厂设在门头沟的琉璃渠呢?对村史颇有研究的村民肖永旺先生告诉我,那是因为这个地方的条件得天独厚,“我们这儿有一种黑色页岩,粉碎之后称为坩子土,土中含铝,带油性,烧制之后变成白色,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月斧修成玉色泥’,是制作琉璃最好的原材料;而且门头沟地区有优质的煤炭资源可供烧窑,这里距京城不过60里,方便运输,也便于朝廷管理,于是,多年来,这里就成了元、明、清三朝的琉璃官窑。”
自今年4月起,该地所有琉璃厂因烧煤不符合环保规定而被关停,这意味着相传多年的琉璃窑火暂时熄灭。门头沟北京古都国华琉璃制品有限公司经理孙宏利称,为让琉璃更好成型,门头沟琉璃制法一直沿用传统的烧煤方式。此前,该厂还承接着故宫、内蒙古成吉思汗陵等地的古建修缮订单。
私搭乱建问题严重
琉璃渠村村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三分之二是浅山地段。村中主街道有两条。其一为前街,俗称大街,也是京西古道的进山口,旧时京西古道从街穿过,全长1公里。其二为后街,旧时通往千年古刹椒园寺,全长0.5公里。
整治前
据龙泉镇相关负责人李劲松介绍,随着近年来外来人口和低端产业的聚集,村居承载能力不足,出现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商户私自设立广告牌,本就不算宽阔的街道变的更为狭窄,古村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整治前
今年年初,龙泉镇根据市、区关于“疏解整治促提升”相关要求,对辖区内进行细致排查,共查出33项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逐条建立台账。
整治中
截至8月28日,共拆除违法建设余平方米,清理出租大院3个,拆除沿街门店的户外广告牌匾36块。
疏解整治后旧貌换新颜
村民杨全和是土生土长的琉璃渠人,“原来这个村的前街就是一条大的‘龙须沟’,这儿是古村,村里道儿本来就窄,这种8米宽的街道,就算宽的,但因为两边侵街占道情况特严重,把街道都占满了,俩人错身都错不开,就更甭说村里5米宽的那种路了,经常卡死,上不来也下不去”。
整治后
让杨全和感到开心的是,“今年整治以后,村里路变宽了,两边的煤棚都没了,街道也整齐了,宽敞了。也没人随处扔垃圾了,村里还请了保洁队,每天定点儿清垃圾、扫厕所,不但村里气味好了,夏天连蚊子都少了!”
整治后
李劲松告诉记者,拆除整治是提升地区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手段,为了使古村落琉璃渠焕发新的生机,镇里按照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和要求,对村内主要街道路面进行硬化,铺上仿古地砖,将街道两侧墙面和防洪墙平米粉刷一新。
整治后
“下一步我们也将依法依规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李劲松介绍说,“保护规划范围内的古建筑周边建筑不得高于古建,且周边现代建筑原则上只拆不建,整体保持古村的传统风貌和格局,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张‘金名片’”。
北晚记者左颖
图片程功
编辑张骜刘英文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fz/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