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的三环路上,有一座以“太阳宫”命名的立交桥。那么,太阳宫桥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太阳宫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那是供奉太阳神的庙宇,而且北京城郊不止一处太阳宫,城南城北都有。如今,老北京的太阳宫(俗称太庙)都已经没有了,但城北太阳宫地区的建置仍在,还成为朝阳区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城北的太阳宫相传建于清乾隆年间,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二月初二,都是上大供的日子,香火极旺。老菜乡新中国成立后太阳宫地区设乡,先后隶属于北京第十三区、第十区、东郊区。年,五路居、小黄庄、左家庄、五里沟、七圣庙等六个乡合并为太阳宫乡,年才归属到朝阳区。年成立太阳宫人民公社,年恢复乡建制,年设地区办事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当时太阳宫辖区很大,东起亮马桥,西至德外大街,东北三环两侧,包括如今朝阳区的麦子店、左家庄、香河园、和平街、小关、安贞等街道的大部分地块,均属太阳宫乡辖地。由于离城近,历史上的太阳宫一带农民多以种菜为生,除自己食用,还常年为城里供菜,是京城著名的老菜乡。春牛庙虽然春牛庙已拆,但迎春活动中仍有大春牛的习俗。太阳宫地区及周边古迹不少,且多与“农”字相关。除了太阳宫本身以外,还有“春场”,春场在东直门外一里许,《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尹和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迎春。”举办迎春耕牛犁地仪式,意在劝农勤耕。春场以北,建有牛王庙,前殿供春牛,后殿供关公,亦称春牛庙。据久居此地的一老者讲,牛王庙村早年间是个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每到农历十月,周边菜农、商贩,包括一些养奶牛的户主,都要到牛王庙进香,以求平安兴旺。庙身于年拆除,庙址大约在三元桥北侧桥体下。从牛王庙往东南不到二里处,有座三元庵,是供奉关公的两层殿庙。在建三元里住宅小区时,前殿被拆,后殿残存,不过如今后殿也早已没有踪影了。年9月,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元桥正式竣工通车。80年代的三元桥早年间,牛王庙旁侧有一条土路,是京城到顺义、密云乃至关外的必经之路,因为清朝皇帝每年到热河都要途经此路,清朝时也称“御道”。虽是“御道”,但高低不平,尤其到了春天,更是泥泞不堪,十分难走。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后,因为军事需要,把土路铺成石子路,但质量极差,依旧难行,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修成京顺路、机场高速路,才真正成为京北的通衢坦途。离牛王庙不远,还有“牛房仓”。《明会典》、《日下旧闻考》、《顺天府志》均有记载。“牛房”位置大约在今香河园街道柳芳里一带,据称,“柳芳”即取自“牛房”的谐音。如今,太阳宫及周边地区的这些古迹已无一处,代之而起的是东湖别墅、燕莎商城、京信大厦、三元立交、化工大学等现代化建筑及众多居民小区。绿油油的菜田也仅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但不管城市建设怎么发展,太阳宫人对“太阳宫”三字一直情有独钟。上世纪80年代,修建三环路时西坝河段有一跨路桥,取名“太阳桥”,该乡人大代表建议改称“太阳宫桥”,桥名至今保留,成为这一古老地区的标识。上世纪90年代,在撤除厂房兴建城市的热潮中,新建筑不少也以“太阳宫”命名,如太阳宫农贸市场曾是朝阳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零售、批发市场之一(现拆除);安定门外甘水桥的除尘设备厂原址盖起了星级“太阳宫宾馆”;在西坝河建起“明宫宾馆”,明,即太阳照明之意,是京城较早的北京烤鸭店分号。文字来源:北京晚报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好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fz/7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