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冰系《金融时报》记者
原文刊于年9月30日《金融时报》
本单产品由民生银行全程主导,整个项目由于涉及国家对环保行业的政策和循环经济等因素,基础资产较为复杂,创新难点多。本次项目的成功落地成为该行在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领域承揽、承做、投资三位一体闭环式创新业务模式的又一里程碑。
9月29日,由民生银行主导的全国首单央企绿色循环经济资产证券化项目,“汇富华泰资管—中再资源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成功发行。这意味着,我国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又迈出了新步伐。
事实上,在中国的倡议和推动下,年G20会议首次将绿色金融和气候合作列为重点议题。多位监管层人士亦公开表态,中国将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国际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投资中国的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和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等。
据悉,此次发行的创新项目由民生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全程推动,项目来自该行北京分行核心优质战略客户,该计划发行总金额为5.4亿元,其中优先级规模为5.13亿元,产品期限42个月,全部在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成功挂牌,保险、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投资人参与踊跃。
该项目涉及行业为绿色循环经济行业,为当前“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据了解,民生银行在此单项目中担任了监管银行、托管银行、保管银行、优先级机构投资者等多种角色,全部实施动态管理,运作历时6个多月,实现了多种业务中收。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是民生银行助力国家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支持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践行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
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张立洲对记者表示,本单产品由民生银行全程主导,整个项目由于涉及国家对环保行业的政策和循环经济等因素,基础资产较为复杂,创新难点多。本次项目的成功落地成为该行在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领域承揽、承做、投资三位一体闭环式创新业务模式的又一里程碑,同时再次夯实了该行在全国商业银行中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领域领跑地位。
在张立洲看来,绿色资产证券化市场潜力巨大
“央行等七部委此前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总结前期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规范绿色信贷基础资产遴选,探索高效、低成本抵质押权变更登记方式,提升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流动性,加强相关信息披露管理等举措,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常态化发展。”张立洲告诉记者,通过大力发展绿色ABS是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比如许多绿色项目往往期限都较长,而相比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直接发生的融资行为,募集资金的数量和期限由资产质量和市场决定。对于优质的环保项目,证券化产品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另外,从资金使用的角度看,通过证券化方式融资更有利于通过社会化监督手段,从源头确保资金使用到指定绿色项目,大大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张立洲表示。
除此之外,在扩大绿色资产证券化规模方面,基础资产池的创新值得期待。放眼中长期,国内银行通过布局碳金融和绿色ABS来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将大有可为。就以往发行产品而言,基础资产多集中于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生物质发电电费收益权。另外今年发行了首只风电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证券,未来中国有潜力发行更多以低碳经济和生态领域产业(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类、污染防治类)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
“与之前相比,今年新增的入池资产类型有对公不良贷款、信用卡不良贷款、小微不良贷款、个人住房组合贷款、以个人住房为抵押发放的消费贷款等。可以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创新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预计未来ABS的入池资产尤其是绿色资产类型将不断丰富。”张立洲说。
数据显示,截至年底,绿色信贷在中国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为10%,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而截至6月末,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不良贷款余额为.25亿元,不良率为0.41%,较同期各项贷款不良率低1.35个百分点,资产优良的绿色项目已经越来越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年11月25日,是由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建设、推进生态金融领域政策研究与传播的、中国首个生态金融智库项目。该项目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运营管理,主要围绕生态金融产业等课题展开研究,探索如何促进金融体系与绿色、可持续经济的融合;探讨如何制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金融政策和法规;具体执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简称“绿金委”)秘书处职能。
搜索“人大生态金融”或查找“ecofinance”速速点击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fz/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