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本好书,陪你过年丨你选书,我买单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荐读·书单

第2期

“过了腊八就是年”,此刻的你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回家过年的心情了?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全国各地都在倡议“就地过年”。然而,有好书相伴的春节,年味也不会淡。本期“喜阅”荐读书单向你推荐10本中华历史、传统文化类图书,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领略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吧!推荐书目均可通过长春市图书馆“喜阅——你选书,我买单”活动进行免费荐购,只要您持有长春市图书馆读者证,就可以在活动指定实体书店、网上书店选购3册图书,一个月以内还回图书馆,图书馆替您买单!具体荐购流程文后有详细介绍。(读者疫情防控期间逾期还书,不扣除积分,请尽情阅读吧。)每本书的复本量有限,记好书名,及时下单哦!全新好书快递送到家!更多好书等你发现!

Ps.参加“喜阅”抽大奖获奖的读者盆友不要着急,待恢复正常开馆后另行通知领取时间,如有问题请加入“喜阅”读者荐购QQ群(群号:)咨询。

01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责任者:王明珂

出版社: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7

ISBN:8

什么是中国人?华夏认同如何发轫演变?《华夏边缘》是著名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成名作,是理解中国历史与民族的关键读本,试图以“华夏”或“中国人”为例,建立解释族群现象的一般性理论。以深入考察族群自我认知的“边缘研究”,取代描述性概括族群特征的“民族溯源”,即从回答“我们是谁”,到回应“我们为什么要宣称我们是谁”。

王明珂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当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图形时,事实上是它的“边缘”让它看来像个图形……他的研究并非只是描述华夏的汉民族史,也不是描述一个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史。而是以“华夏边缘”的历史变迁来说明古代华夏到近代中国的深刻变化,并由此旁及“边缘”内外群体间的资源竞争、垄断、冲突,以至于在当代民族概念下的再整合、分享的过程。

——罗丰

这是一部对中文世界的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著作。作者从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变迁这个特殊的角度,来探讨华夏民族生长和扩张的历史,从而以十分新鲜并充满魅力的论证,为推进中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

——罗新

02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责任者:唐小兵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3

ISBN:1

全书以近代中国的历史转向为大背景,细分为两条主线:一是有关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与行动,围绕着传统中国知识人的价值观念、从传统士大夫到新式知识人的转型、启蒙与革命之间的选择、知识人的共同世界如何重建等议题,对部分学术著作给予了评析和商榷,对若干文化名人的年谱、日记、回忆录、书信等史料进行了解读;二是通过对上海文化、广东文化、成都文化等与城市文化有关的历史著作的分析,试图展现大一统观念主导下的中国文化内部的复杂多元。这些书评文字除了评书,还提供了知识文化上的增量,就内容、题材、写作风格来说,本书可谓关于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一次学术导航之旅。

在史观纷争的今天,这本深入浅出的书评集,很能够帮助读者修正一些当代中国历史的史识,从而调整史观。换言之,这部书评集不仅是书海中的向导,也能对部分国人僵化固执的史观起些“松绑”的作用。

——陈冠中

03

《九堂中国文化课》

责任者:许倬云

出版社: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06

ISBN:4

许倬云先生以较为宏观的“中国文化”为主轴,打破儒释道三家壁垒,贯通中西,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宗教和哲学等面向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专题讨论。许先生对“现代”的独到理解和阐释,给我们指明了新的可能性,并促使我们对现代化的历史反思。

有学问的专家不谓不多,但有智慧的大家实在太少,而许先生,就是当今在世的大智者之一。许先生心怀家国天下,从人类未来发展的大视野中,看到了中国文化贡献于世界文明的可能性空间。

——许纪霖

04

《年轻人的国文课:国学经典里的处世智慧》

责任者:张一南

出版社:浦睿文化丨岳麓书社

出版年:-8

ISBN:2

北大老师张一南反复打磨,有趣有料,专为年轻人倾力打造的经典国文课,从《诗经》到《红楼梦》,一本读懂20多部国文经典的精髓,提高文学修养,从亲情、人情到自我修养,全方位提升年轻人的生活智慧,正确打开国学经典的大门。

张一南博士以轻松优雅的风格讲解中国古典文学,带读者一步步领略传统文化中的美妙风光。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适合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学生轻松阅读的入门书,通过精选作品中的各类历史文学素材,侃侃而谈,见微知著,穿越古今,领悟先人的情怀,借鉴先贤的智慧,收获满满的美感。

——吴小新(复旦附中原副校长)

05

《汉字里的中国》

责任者:许晖

出版社:麦客文化丨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6

ISBN:3

重返语言历史现场,原来汉字这么有趣!哪些字光看长相就知道它要说什么?哪些字找到了另一半,却从此过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哪些字被挪作他用,却从此一借不还?哪些字被误用、错用了一两千年?哪些字命运多舛,后来谁也不认识它原本的意思?还有哪些字等级森严,又有哪些字有满肚子学问?“儿”“门”“卫”“夫”……,这些字,您肯定认识!但这个字的身世,您未必清楚!“语词清道夫”许晖带您重返语言历史现场,探究汉字身世之谜!

许晖是一位汉字研究专家。他在《贵州都市报》开设的“汉字密码”给读者解读文字的历史,让读者看到这些美丽的方块字如何鲜活地演变到今。许晖说,我们平日里信手拈来的许多话,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的本意和渊源,我研究汉字、汉语词汇和中国历史多年,就想还原这些字词的原始状态。

——《贵州都市报》记者姚曼

06

《如何欣赏中国画》

责任者:罗淑敏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4

ISBN:4

《如何欣赏中国画》堪称欣赏中国画的入门之书。本书就是从中国画的基本概念出发,如创新和传承的关系,写真与写意的区别,等等,来为读者打开进入中国画之门。

作者罗淑敏怀着对中国画的深爱之情,从中西画的传承流变、艺术赏析、人文特质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对比解析,阐述中国画笔墨的万千变化,用黑白浓淡泼洒出的空灵境界,在无中胜有、有又似无的中国画灵动意境中,追思古人风骨,展现画家灵魂特质的艺术内涵。

——胡艳丽

07

《古色之美》

责任者:青简

出版社:浦睿文化丨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1

ISBN:1

《古色之美》选取中国传统五正色和三间色:青红黄白黑紫绿褐,详析八大色系七十一种传统颜色(胭脂、藤黄、月白、藕荷……)的源流与现状,分析色彩的文化隐喻,解读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一本读懂色彩背后的中国文化。

作者的《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曾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点赞转载,在中国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片中使用,被誉为“美得让人窒息”。这一次作者走遍大半个中国,用镜头再现中国传统颜色之美。

08

《中国古建筑小讲》

责任者:张克群

出版社:麦客文化丨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4

ISBN:0

《中国古建筑小讲》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幅精美手绘图和实景照片,介绍了中国余处不可不知的著名建筑的前世今生,让读者更好地看懂皇家建筑、民间建筑、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渊源。

建筑师张克群对古建筑展开了持续经年的调查,亲笔手绘大量建筑景观,并深入考察每座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和人文风貌。我们致敬张克群独具匠心的写作,她以专业眼光透视历经沧桑的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和西洋建筑,为读者解读建筑背后的机关和门道,让我们得以从其恢弘的格局和精巧的细部,感受到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09

《口福:今生必食的道中国菜》

责任者:戴爱群,张婕娜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05

ISBN:9

《口福》是从美食家的角度推荐款中国菜肴,说明推荐理由、如何品尝欣赏,并就具体菜品与名厨互动,使爱好中国美食又不得其门而入者能够得到一个“向导”,通过此书比较直观、便捷地初步进入中国美食的殿堂,提纲挈领,得其大要。

中国菜的最高境界,是把简单的原料烹制成极品美味。若要达到他所向往的中国菜之美,戴爱群认为,无非一个“诚”字——厨师真诚地对待食材、真诚地向客人奉上美食。古人说“修辞立其诚”,烹饪亦如是。

——《新周刊》

戴爱群用十几年的时间将自己对美食的热忱付诸于生活的细枝末节。在戴爱群眼中,品尝美食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审美修行。

——《北京晚报》

10

《寻茶记》

责任者:楼耀福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8

ISBN:6

十年苦行,万里寻珍,只为一口茶真味。楼耀福与茶结缘几十年,遍访茶山,结交茶人,笔耕不辍。踏访和现场体验,与各地茶人、茶企结下友情,写下几十篇受读者欢迎的寻茶笔记。《寻茶笔记》以图文配合的形式,通过凝练生动的文字和鲜活的配图展现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雅俗共赏,既接地气又不失文采。

为了写一片茶叶,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作家竟然用超越身体负荷的毅力,去看去记录,不夸饰不虚妄。在一个呼唤工匠精神的年代,楼耀福用自己的写作态度告诉我们,用什么样的作品与作家这一身份之间画等号。

——吴玫

今日推荐《生命是孤独的旅程》。优质免费资源,随时随地码上阅读。欢迎体验,期待分享。

▲冬天,东北人十件奢侈而诗意的小事,你做过几件?▲#哪些瞬间让你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的有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fz/13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