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镜鉴丨化危为机,舆论引导最高境界以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dbfzl/140109/4324151.html

湖南医声

在线发声

编者按

传统观念认为,负面事件只会产生负面新闻,可是,危机一词,有危险也有机会,当然,这需要高超的智慧与勇气,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起负面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例,简要梳理如何使负面事件产生巨大的正面效果。

一、山西书记不让报道、北京记者却写出教材级稿件

年2月2日,大年初六,晚饭时间,山西省平陆县负责三门峡水利工程配套的风南公路张沟段施工,有61位民工食物中毒。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起突发事件,事发后,时任平陆县委书记郝世山当机立断,连夜用卡车载着负责同志、医院全部最好的医生,翻山越岭、前去救治。

而在媒体报道方面,当时,平陆县县报记者得到消息,据实写下了一篇新闻稿件,稿件提交至县委,县委领导不准报道,晋南地区的党报和《山西日报》,同样是沉默、不报道。

可是,即便是在上世纪60年代,“左”风盛行,只有党报和党台,即便在山西平陆县委书记已经下达命令,不能传播的情况下,这则消息还是传了出去——第二天下午,《北京晚报》记者郭仲义接到一名通讯员的电话,原来,平陆当地没有抢救药,必须由北京王府井特效商店调药,由北京的飞机连夜飞往山西空投药品。

随后,郭仲义带上相机就跑到了王府井特效商店,店员一听说是《北京晚报》记者要求跟机采访,立即表示欢迎,由此,这起事件的第一篇新闻报道正式登报,中国新闻界最经典的新闻大战,在北京正式开启。

二、全国媒体跟进,成就“一首久唱不衰的赞歌”

《千里急救》一文登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这个消息,远在山西平陆的通讯员们听到后,非常激动:“还是人家北京的大报有水平,从救人的角度报道这一事件,这个角度选择得很好!”

郭仲义巧妙的选择,成功地突破了当时“左”倾思想的制约和束缚,更激活了全国媒体的活力和激情,其中,《山西日报》在头版刊文《崇高的阶级友爱精神,伟大的共产主义风格》,《平陆小报》头版头条刊文《毛主席派飞机送来救命药》,《中国青年报》更是精心策划,推出长篇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采用“蒙太奇”手法写作,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将不同时空中的镜头交叉切换,从事件发生的连贯性出发,按时间顺序,一个场面接一个场面,环环相扣,渐次推进,把平陆事件全景式呈现在国人面前,达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奇效。这篇力作当即被收进中学语文课本,并一直保留至上世纪90年代。

新闻报道热潮又带动了文艺界的宣传竞争,《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同名电影只用了二十几天就拍完了,全国范围内上映;之前决定坚决不做报道的县委书记郝世山,也联合县长共同署名,发表了《党给了我们新生命》、《崇高的阶级友爱》、《颗颗红心紧相连》等系列文章。

至此,这一起破坏团结的、极端恶性的事件,被成功化解,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全力帮助救治中毒者,体现了尊重生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极端困难的时期,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激发了全国人民共度时艰、建设国家的活力。59年过去了,这个故事仍然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最好注脚。

三、启示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对于“平陆事件”的成功处置,是使负面事件发挥正面效应的典型案例。其中,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新闻“捂不住”,必须科学运用媒体。

年,我国新闻媒体结构非常单一,中央、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四级党委和政府,只有党报和党台,新闻媒体被严格管控,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仍然是“捂不住”的,更不用说现如今人人都有照相机、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遇到负面事件,必须理智评估、策略得当、谋略精巧、计划周到、组织严密、措施有力。同时,科学运用媒体,注重采编艺术,不但有可能迅速摆脱困境、走出危机,还有可能使之产生正面效果,甚至有可能实现正面事件无法实现的效果和目的。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fz/12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