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
“家事法苑”公号今日分享
目录
1.法官、学者、律师不同视野下的:抢孩子大战,何时不再(来源:中国妇女报)
2.杨晓林:黄奕感恩法律被前夫抢走的孩子回家了抢孩子反会丧失抚养权(来源:北京晚报)
黄奕感恩法律被前夫抢走的孩子回家了
抢孩子反会丧失抚养权来源:时间:年02月22日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杨晓林
记者林靖原文链接: 黄奕前夫黄毅清趁探望之机,擅自将女儿带到美国,此事引发众议。不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离婚后思儿心切不顾法院既有判决强行带走孩子的事情均有发生。但是尽管法律体系和具体法律条文不同,但是在抢孩子这件事儿上,中美法官的法律认知如出一辙:不能放任纵容抢孩子,孩子的抚养权之争,以保护孩子利益为最高原则。新闻
被前夫抢走女儿回家
黄奕微博感恩法律
不久前,黄奕前夫黄毅清趁探望之机,擅自将女儿带到美国。所幸2月10日晚,黄奕在微博晒出一组与女儿团聚的照片,称:“宝贝回家,心安。感恩法律!感恩所有的朋友!”
黄奕与黄毅清的女儿在美国出生后的第二年,两人因感情破裂经法院调解离婚,女儿由黄奕直接抚养。之后黄毅清探望女儿受阻,去年提起探望权诉讼。经过两审,法院判决黄毅清有探望女儿的权利,并就探望的具体方式进行确认。
而黄毅清却在胜诉后,趁探望孩子之机,于今年1月16日擅自带走女儿,并发微博称已顺利带女儿至美国。黄奕只得微博隔空喊话,求前夫把孩子还回来。
随后剧情发展虽不明晰,但结局显然是美国法律没有支持“抢孩子”的一方,孩子重回母亲怀抱。
案件
前妻私自带走儿女美法院判变更监护权
本报记者了解到,另一起“跨国抢子”案正在海淀法院审理。原告魏先生日前从美国追至中国,状告其前妻李女士擅自将两个学龄前儿女带回中国,要求法院判决孩子由他抚养。
开庭时,李女士并未现身,法院进行缺席审理。魏先生拿出去年春天美国法院的一份离婚判决书,其中判决孩子的监护权归女方李女士,魏先生有探视权。魏先生很疼爱这对双胞胎儿女,几乎每周都去探望,分别时十分不舍。然而在去年3月份一次探望时,魏先生到前妻的住处却没见着孩子,也联系不上前妻。后来,他才吃惊地得知前妻已将孩子带回中国,而且似乎是在躲着他。魏先生追到中国,根据以往前妻在国内时的电话、住址及亲友联系信息等,到各处查找,却仍不知孩子下落。
在中国打官司前,魏先生已在美国的法院起诉,要求变更孩子的监护关系。而对于不履行判决、侵犯前夫探视权的行为,美国的法院看得很严重,惩罚比较严厉,最终判决变更监护权,改由魏先生监护两个子女。魏先生回国后,想请求海淀法院直接按照美国法院在监护权方面的判决内容予以执行。
对此,海淀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的孙欣法官告诉记者,在中国,法院只认可国外判决中“离婚是否成立”的内容,而对于其他有关人身关系的法律并不认可,当事人不能以此直接要求强制执行。
因此,魏先生在中国又提起抚养权纠纷诉讼,要求将其子女的抚养权判归自己。在法庭上,他陈述了自己的理由:“我在美国是大学教师,而她没有工作,是家庭妇女,从经济条件和教育条件上来说,孩子跟着我比较好。”
案件
国内也有类似改判案抢孩子方丧失抚养权
对于抢孩子一方,国内法院也有予以惩罚性改判的,将抚养权判给没抢孩子的无过错方。
吴女士与张先生婚后育有一子,但之后双方分居。吴女士起诉离婚,称丈夫经常酗酒,还打骂她。张先生同意离婚,但在孩子抚养权问题上,双方争议较大。一审法院准许双方离婚,因在双方分居期间,孩子跟随张先生共同生活,因此判决孩子由其父直接抚养,吴女士月付抚养费元。吴女士不服,提起上诉。但在二审过程中,张先生未经吴女士同意,强行将儿子带回老家,由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并不准吴女士看望孩子。
二审法院认为,祖父母虽能对孩子的抚育照料加以辅助,但始终不能替代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本案尚在审理过程中,张先生在未与吴女士协商的情况下,就将儿子送到老家,使其脱离了父母的关爱,远离其熟悉的成长学习环境,对年幼孩子的健康情智不利。而且张先生上白班,完全有时间和能力辅导照料已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但他却没能承担起这一责任。因此,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二审法院改判由吴女士直接抚养儿子,张先生支付抚养费。
提醒
“抢孩子”不讲“法”
法院做出惩罚性判决
实践中,离婚过程中及离婚后抢孩子的现象愈演愈烈。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婚姻家事法专业律师杨晓林认为,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已成为世界各国亲属法在处理父母离婚后子女问题时的最高准则。孩子具有独立属性,并非任何一方的私有产品,父母不能随意处置。在离婚过程中,男女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当,双方也应通过协商方式解决,而不该采取强行带走孩子、妨碍阻止对方及其家人抚养和探望孩子。这样既损害了孩子的利益,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缓解双方矛盾。
为此,法院在抚养问题上可综合案情做出此种惩罚性判决,以表明法院在此类案件上的司法态度,即夫妻双方在离婚争夺子女抚养权问题上,应通过正当协商的途径。不少夫妻离婚时认为先把孩子控制在自己那里再说,这样既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也是对对方合法权益的损害,法院完全可以、也应该说“不”。
拒绝交出抚养权
最严重可追究刑责
对于离婚判决中孩子的人身能否申请强制执行,在相当长时间内存有很大争议。其实,目前抚养权的强制执行并非针对孩子本人,而是对对方拒不履行法院已生效判决、妨碍执行行为的处罚措施。
不履行法院已生效的法律文书,可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老赖”在申请银行贷款、乘坐飞机软卧、高消费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对拒绝配合执行未成年人抚养归属裁判文书、探望权行使的,法院可采取罚款、拘留等排除妨害执行的措施;经罚款、司法拘留后仍妨碍破坏民事执行的,可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责。
杨晓林律师认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将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视情节轻重,可被法院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建议
尽快解决跨国问题
避免“跛脚监护”尴尬
跨国“抢孩子”案件涉及我国与外国法院离婚判决互认问题。目前,我国法院只受理与中国人有关的外国离婚判决的承认,同时对此类判决的承认实行分别制,有关解除夫妻身份关系的内容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申请承认,而对于外国法院离婚判决中关于夫妻财产分割、生活费负担、子女抚养方面,实践中一般是不予直接承认,要由当事人在中国有管辖权的法院另行起诉,适用中国法律处理。
杨晓林认为值得探讨的是,离婚判决中涉及监护权内容的承认,应与离婚判决中夫妻身份关系的承认同步进行,否则会产生“跛脚监护”社会关系。试想一下,假如两国法院判决结果相悖,即在中国孩子由母亲直接抚养,而如果孩子将来去美国,法律上却是由其父亲直接抚养或是担任第一监护人,那孩子未来利益如何保障呢?所以,对离婚判决中子女监护内容的承认应采取宽松态度,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利益,并有助于社会稳定,而财产问题现时可暂时维持现状。
推动我国尽早加入
《海牙诱拐儿童公约》
黄奕孩子事件过程中,黄毅清曾声称将孩子带到了美国。杨晓林律师认为,尽管黄毅清认为孩子遭受黄奕虐待,但如果他真实施上述行为,就属于典型的跨境“诱拐儿童行为”,也被称之为“世界上最残忍的偷盗”。
随着国际民事交往频繁发展、跨国婚姻及离异事件不断增多以及出入境手续日益简化,“诱拐儿童”现象也日益增多。诱拐儿童侵犯了另一方父母对儿童的监护权,又打断了儿童与其惯常居住生活环境的联系,极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中国内地对这一问题并未有相应法律制度保障,立法上及通常所说的拐卖、拐骗儿童行为并非同一概念。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年10月24日通过《国际诱拐儿童民事方面的公约》,即“海牙诱拐儿童公约”,通过缔约国中央机关、主管机关之间的直接合作,采取临时紧急处置措施,确保迅速返还儿童。截至目前该公约成员国已达90多个,而中国尚未加入。
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民法典,民法总则中监护制度正在修订完善之中。杨晓林律师认为,为使此类悲剧不再上演,我们应积极探讨中国参加该公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利用该公约简易快速的返还机制,及时有效地保护我国儿童利益,使依我国法律产生的监护权在国外得到有效尊重,减少我国境内此类国际性民事纠纷的发生。
本报记者林靖J
家事法苑 专注于婚姻家事继承诉讼实务研究,分享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及理论研究资讯动态,致力于推动家事诉讼程序立法及完善,共建特定专业领域内法律职业共同体阳光下业务研讨、正当、正常交流的和谐平台。 家事无小事,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和万事兴,共同 本平台分享信息均注明作者、出处及原始链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跳转至源网页! 《“家事法苑”婚姻家事法律资讯简报》于年2月15日创办,尝试搭建与律师同行、学者、法官、公证员、房管、媒体、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进行业务研讨、正当交往、信息共享的桥梁与平台,共同促进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获取方式:1)简报电子版下载: “家事法苑”家事法主题QQ群(群号:)---即时分享交流中国婚姻家庭法制信息动态,须以“城市+单位+姓名”实名申请、交流,只接纳法律职业共同体专业人士。
“家事法苑”家事法实务交流
“家事法苑”家事法实务交流
1、建群宗旨
家事无小事,真诚欢迎对婚姻家事继承法领域感兴趣的朋友,律师、法官、检察官、学者、公证员、房管、民政、学生、媒体、妇联等政府公务人员、法务工作者及其他法律从业者加入,即时分享最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制信息动态,家事审判动态、典型家事案例、立法动态、理论研究动态,共建阳光下专业领域内法律职业共同体业务探讨、正当、正常交流的和谐平台。
本群主题为婚姻家事继承法及家事诉讼程序,交流范围仅限与主题相关的实体及联系密切的诉讼程序理论与实务问题,定位为特定专业法律领域主题群,学习型群、兴趣群。
本群无意走向综合群,其他如刑事、商事、劳动、交通事故等其他领域话题可另行解决。
2、入群方式
为保障本群安全、质量及可持续发展,防止群友滥加群,本群对外不作任何宣传,群规则只刊发于“家事法苑”
为保证群的质量,本群一律由群管理员专人统一审查、邀请新人入群,未经群主同意,严禁擅自拉人进群,擅入者立即清退;
请入群者先添加群管理员邓雯芬助理()个人好友,请注明:城市+单位全称+姓名,申请加入家事法实务
3、实名交流
本群实行实名(真实身份)交流制!
群友入群后应马上修改群昵称,不接受实名规则免入,经一次提醒不配合的劝退。
律师署名方式:省份+城市+姓名+律师,如:山东淄博徐文丽律师,群昵称中不得显示电话、律所具体部门职务、业务方向及其它带有商业营销色彩文字。点击群界面右上角两小人头标志,向上划动屏幕,出现“我在本群的昵称”点击即可修改。
公证员署名方式:城市+姓名+公证员,如:上海公证员李**;
学者、学生署名方式:学校简称+姓名,如“南师大赵莉”,广西师大李**。
法官(检察官)署名方式:省份(城市)法院+姓名的方式,如果确有难处不愿意实名,可采取省份(城市)+法院+真实姓氏+法官(身份)的方式,如北京法院李法官、如宜昌法院王礼仁,检察官署名方式相同。
民政部门、妇联、媒体等其他界别群友参考前列署名方式,省份+城市+职业+姓名,如:北京妇联***。
4、尊重群友
尊重群友,未经事先允许、不得随意添加其他群友为个人好友,
严禁擅拉群友、加入自己设立的其他群,一经接到举报,立即清除出群;
5、基本设置:
如群消息过多,影响本人工作、学习及休息,可在手机右上角,点开群设置界面开启“消息免打扰”,定期浏览群信息、参与互动即可;
如群中有太多不熟悉的面孔:可在群系统设置界面打开“显示群成员昵称”;
6、友善发言
本群群友来自于法律职业共同体较广泛领域,大家非常难得聚拢在同一平台上!特别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互相尊重,发言交流,要注意顾及他人感受,不要有任何人身攻击、贬低他人人格或由个案引申对其他群体的上纲上线的言行。
本专业群,除大年三十至初二三天及八月十五中秋节外,不允许在群内发红包;严禁闲聊;严禁转发招聘、推销、心灵鸡汤、投票、优惠券、政治性等帖子。
7、鼓励、提倡交流
本群鼓励、提倡群友开展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的互动交流。
本群定位为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及实务交流群,非低级的当事人咨询群,严禁群友不加任何思考、只用三言两语提过于简单的问题;
群友不宜就过于具体的个案展开交流,应先概括基本事实,从中提取有理论及实务研讨价值的一个或几个问题集中深入交流。
群友探讨交流问题的方式建议为,自己发现问题,先主动查找资料,一次性把基本案情叙述清楚(不要再让群友追问事实)并注明自己的看法,能附上相应的法律法规法条及司法解释等依据最佳,抛砖引玉,希望再听取群友的意见和建议!如此这样,真正达到大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本群建群目的!
群友互动反馈也同样宜先思考,较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采用漫无边际地三言两语聊天式交流,以免影响群友。
群友可在群内畅所欲言,仅限个人观点交流,严禁群友未经发言群友同意、不管基于什么目的截屏在群外分享。
8、鼓励、提倡分享
本群鼓励群友分享与本群主题相关的各种审判动态、典型判例及最新法律法规及地方法院审判意见,鼓励分享自己原创的相关实务研讨文章,包括上传在自己个人网站、博客、
本群谢绝律师普法、营销、单纯表现诉讼技巧类文章;
群内严禁功利性的推销个人网站链接、博客链接、
9、尊重智力劳动成果
尊重智力劳动成果,群内资讯信息仅供群友学术实务研讨交流用,资讯搜索、编辑、整理需日复一日,耗费相当时间与精力,正常情况下,我团队每天收集、分享、推送的资讯信息,月底汇编起来就是每月的“家事法苑”婚姻家事法律资讯简报(下载:
希望群友不要经常性地或整体利用本群资讯信息取材上传网络(个人网站、博客、公号)、经常性转帖到其他
10、违规及处理
群友应自觉遵守本群规则并接受群主及管理员的善意提醒及劝告;
对于违反群规的行为,群主或管理员有权、有义务即时制止。
群友违反群规则经提醒一次不改,劝退,务必不要在群内与管理员争执、造成刷屏,影响其他群友,但允许私信方式向群主及管理员团队提出申诉,集体商量给出最后处理结果。
11、关于入群开通
承蒙大家支持、参与,我群学术实务专业交流氛围越来越好。不少群友也积极推荐相关朋友入群,但请群友推荐介绍新人入群前务必提前说清楚:
腾讯公司目前对
因
绑定银行卡、开通
良好的群的氛围,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共同呵护!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建专业领域内阳光下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妇联、媒体及其他所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正常、正当交流的和谐平台!
“家事法苑”
年10月31日“家事法苑”(famalw)专注家事诉讼实务研究,分享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及理论研究动态,家事无小事,共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fz/1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