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6月1日,北京晚报第9版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打造信息特色鲜明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为题,报道了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国家和行业发展战略需求,突出信息特色,改革培养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相关做法和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报道吧!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打造信息特色鲜明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信息学科较为齐全的高校。在长达8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军工特色。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国家和行业发展战略需求,学校始终以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突出信息特色,改革培养模式,优化教育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出大批创新意识较强、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注重顶层设计
优化实践创新教育体系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完善实践创新教育教学体系,丰富培养方式,拓展培养渠道,构建了以“夯实工程基础能力、提高专业与工程实践能力、形成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的培养路径。
依托学校机械、电子信息、控制与计算机等学科专业特色和优良师资,面向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光电检测与系统、通信技术与微电子、大数据与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知识管理与循环经济等领域,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开展系列实践创新教育改革。遵循科学—技术—产品—市场的创新创业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创新创业知识方法传授、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和创业服务为宗旨,建成课程教学、创新实践、项目孵化紧密结合、逐层递进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
加强内涵建设
推进实践创新教育
坚持贯穿融入,深化实践创新课程教学。坚持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用创新思维类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专业教育阶段,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开设创新方法与创新设计类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基础类课程。跟踪信息科技最新发展,开设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系列课程23门;在毕业设计环节,利用实物型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将设计灵感、思想转化为实践创新成果。
拓展培养途径,实施分层分类实践创新训练。学校建立了国家级、市级、校级、院级四级实践创新训练体系。依托现代测控技术、家庭服务机器人、高动态导航技术等科研平台,吸收本科生进项目、进团队,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创新设计能力。此外,学生自主创建无人航空器、G-Robot等19个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开展相关研究和系列活动。学校每年组织“创新杯”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竞赛。每年组织机器人训练营、创新科技节,各学院成立不同学科特色“创客”空间,为学生实践创新提供多样化选择。
丰富孵化服务,助力学生创业成才。学校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余平方米,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和设备、设立创业培育基金。聘请在智能制造、信息领域长期从事创业管理、企业成长及创业投资专家,开展常规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为学生创业团队项目孵化做全面指导。学校与东升科技园、中关村创业园等孵化器合作,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路演平台。近三年,为54个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孵化服务,提供培育基金42.万元,直接受益学生余人
构建保障体系
支撑实践创新教育发展
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由教务处作为牵头部门、相关部门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形成举全校之力、统筹校内外资源、多方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领导。
整合多方资源,建好实践创新平台。学校大力推进科教融合,各学科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均对本科生开放;设立研究课题,构建面向本科生的“专业-学科-科研”一体化创新实践教育平台;积极拓展校外资源,联合知名企业,共同建设多学科、综合性突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目前,学校拥有市级(含)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创新基地7个。年,学校创新创业基地获批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首批孵化基地,年被批准设立为首批创业分园。
加强制度建设,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学校制定系列文件,系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工作,细化落实创新学分的认定与转换。修订学籍管理规定,明确为创业学生建立创业档案、延长修业年限等。此外,学校还设置科技创新奖学金及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激励制度,并为创新创业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增加经费投入,确保体系高效运行。学校持续加大实践创新教育的经费投入,实验实习经费近三年由.04万元增加到.43万元;每年设立约万专项资金支持实践创新项目余项、实物型毕业设计近项、开放性实验余项。
汇聚优良师资,建设实践创新育人队伍。通过鼓励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业务培训、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效提升校内教师创新创业整体素质。联合校友资源,聘请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建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人,其中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5人。
建设信息品牌
实践创新教育成果丰硕
创新实践蔚然成风。学校连续10年全面实施实践创新教育,参与学生人数逐年增长,近年来,全校深度参与创新实践、科技竞赛、创业项目的学生年均超过70%。机器人、节能车、电子设计、程序设计、就业模拟大赛及科技创新节成为品牌活动,形成了浓郁的创新实践校园氛围。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自主创新,“锐意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已成为学校师生的价值共识,深深根植于学校文化血脉。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显著,年均获省部级(含)以上奖励0人次。足球机器人“Water队”五次获得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型组比赛冠军,学校“捷能车队”连续四次蝉联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唯一最佳技术奖。在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该校是唯一一所连续两年晋级国赛并获得铜奖的北京市属高校。
学生实践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年均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申请各类专利20余项、完成实物作品余项。近三年学生创业团队注册成立公司7家,9个团队获评“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学生创业项目开发的LED防爆灯应用于石油化工基地,照明灯、示警灯等产品应用于高铁照明系统;无人机团队开发的测绘无人机用于工程实际,并衍生出无人机消防机器人、无人机教育类产品等成果;Keep运动社区、猛犸浏览器等创新创业成果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学校人才培养的信息特色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普遍认可。届毕业生中,就职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占全部就职毕业生比例超过45%,据薪酬网年数据,学生毕业后平均薪酬居全国高校第39位。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受到社会和同行的广泛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fz/1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