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故事晚报新闻贵在今前副总编讲述

作者近照

          

弹指间,北京晚报步入了花甲之年。回顾自己在晚报的工作经历,有件事印象深刻,那就是:发起并组织了北京晚报的首次“今日新闻比赛”。

发挥晚报优势拼抢当日新闻

年国庆节前夕,我从《北京日报》工交部被调到《北京晚报》,任《北京晚报》副总编辑兼新闻部主任。开局伊始,我潜心于对各家日报、晚报新闻采编及运作流程的差异进行比较,试图找出晚报的特有优势和规律。我感到二者的一个明显不同点是,在及时报道当天上午发生的新闻方面,晚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突出抓“今日新闻”,是搞好晚报新闻的一大优势。

从年1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竞赛截稿,本报共刊发今日新闻62篇,几乎天天不落,其中不乏新闻时效强、新闻价值高、写作技佳的好新闻。

在晚报新闻部全体会上

我明确提出了晚报要着重抓“今日新闻”的理念:

晚报新闻的首要特点恰是个“早”字,这个“早”,是由晚报的出版时间及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如果晚报不能充分发挥抓住“今日新闻”这一优势,晚报新闻的竞争力又从何谈起呢?我的上述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接着,我们特意做了两次试验:

第一次是年10月15日,北京图书馆新馆(后改称为国家图书馆)开放。我们派记者采写抢发了《北图开馆第一小时》的消息和照片。

第二次是11月26日大雪降京城,我们清晨组织几位记者分头突击采访,发出了特写《大雪纷飞,千路通畅》。这两篇报道均作为今日新闻在晚报头条位置发出,取得较好效果。

初战告捷。我正式向编委会提出在晚报第一版开设“今日新闻”专栏,并举办“今日新闻采写比赛”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许文社长、叶祖兴总编辑的支持和鼓励。

11月下旬——

我们召开晚报骨干通讯员会,介绍了抓今日新闻的设想和安排。

11月30日——

我们在头版刊发了《本报将办“今日新闻东风奖”比赛》的消息。

12月26日——

我们又在头版上公布了“今日新闻联系电话”,并开始建立今日新闻记者值班制度,由记者轮流提前上班,接纳通讯员或读者通过电话传来的新闻线索和稿件。

北京市委和报社领导参加晚报今日新闻比赛发奖会

右起为:北京日报社长许文、主管晚报的北京日报副社长顾行、北京晚报总编辑叶祖兴、市委副书记汪家璆、本文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薄赣培。

经过与新闻部同仁们共同研究和精心准备,首届“北京晚报今日新闻比赛”于年12月1日正式开锣。为确保记者们尽心尽力去抓今日新闻,我们还试行了“轮流坐庄”式的今日新闻采写责任制。一张大表贴在新闻部办公室墙上,上面按日期依次排列着每位记者的尊姓大名。

一纸在墙,好似一个擂台。

记者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通讯员们闻风而动,不甘后人。

从竞赛开始至次年1月31日竞赛截稿,本报共刊发今日新闻62篇,几乎天天不落,其中不乏新闻时效强、新闻价值高、写作技佳的好新闻。

62篇文章凸显5大新闻特色

1新闻时效强

“今日新闻”所报道的均是当日零点至当午之间发生的事情。稿件中新闻要素Whn的表述用词绝不再是最近、目前、昨天之类表述旧闻的专用术语,而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今天”二字。

如:

1.“繁忙的首都机场今天破例转运了从联邦德国到山东省东营市落户的头种奶牛。”

2.“今天清晨,在崇文门东大街过马路的人流中,出现了七八个鲜艳的‘小黄帽’。”

2涉猎方面广

由于是包罗万象的新闻比赛,记者不仅任意发挥对所跑路线情况熟的优势,而且挖空心思去开垦新闻处女地。刊发的“今日新闻”,涉及工交、城建、财贸、科教、政法、卫生、农林、文体等诸方面。从空中的飞机到水里的珍禽,从天安门城楼的观光客到通县后甫村的老农民,从在中央电台编发早新闻的真记者到在个体餐馆吃饭不给钱的假记者,从问诊醇亲王府的古建专家到守候台的擒火精英……显而易见,今日新闻竞赛,拓宽了晚报的报道面。

3具有突发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突发性的新闻才是真新闻。《今晨一卡车丢一轱辘仍行驶》、《3名劫车者今晨被抓获》等稿件,在比赛评比中格外受青睐。

4呈现行进态

采写今日新闻,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所采访的新闻事件尚未完结,是等等再说,还是当即就报,我们选择了后者。

如:

《北京迎来第万位海外旅游者》这篇今日新闻是晚报最先发出的。当天上午飞机晚点,这位幸运的德慕兰先生刚下飞机,还容不得记者上前问清楚姓名,晚报截稿时间已经到了。但是,我们还是发出了这条消息,至于他姓氏名谁,如何成为幸运者,且听下回分解。

1富于现场感

既然是今日新闻,须当即采访,当即发出,现场见闻清晰在脑,不容你放放鲜、炒冷饭。这都为今日新闻得以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

1.“奶牛个个膀大腰圆,昂首挺立,面对迎接它们的众多陌生人,一点也不胆怯。”

2.“孩子们指着戴在头上的写有‘安全’字样的黄帆布帽争着说:‘这是警察叔叔送给我们的’。”……

读到这些文字,使人如临其境,而且是当日临其境,这种新鲜感不难想象。

一次比赛两点收获

促进了记者素质的提高。搞今日新闻,从采访到截稿,往往只有几个小时的余地,这对记者是全方位的考验。“搞今日新闻可真够要劲儿的!”从一些记者的这种感叹中,不难看到抓今日新闻对锻炼记者队伍所起的作用。

密切了同读者的联系。“今日新闻”比赛开办后,特别是今日新闻值班电话公布后,晚报新闻部每天来报线索的电话不断。根据群众来电多的现象,我们还新辟了“今晨来电摘发”的栏目,增加了本报今日新闻的信息量。

诚然,这次“今日新闻比赛”毕竟已是跨越30年的“过去时”了。况且晚报的“今日新闻”优势,也主要是就纸媒等传统媒体而言的。现如今,以网络新闻为标志的新媒体发展迅猛,“两微一端”强势锐增。“晚报新闻贵在‘今’”的理念,无疑亦须与时俱进,顺势调整和扩展其内涵和外延,并付诸新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高级记者、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晚报副总编辑)

晚报一甲子等您讲故事

24小时征集、

电子邮箱:wanbaorxian

vip.sina.







































新媒体运营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x/9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