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汇又一家报纸的倒掉世界观

一阵秋风吹过,京城处处感受到了寒意。

只是,在纸媒业,这股寒意分明比别处更深一些。

被视为媒体改革市场化标志之一的《京华时报》,曾经的市场状元,在创刊15周年之际,传出即将停刊,并入《北京晨报》的消息。这是继今年《东方早报》被传停刊,全员并入澎湃新闻后,又一具有重大指标意义的媒体事件。

《京华时报》的官方微博,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回应了这一事件:

当事方没有否认,消息为真的可能性比较大了。但17、18日,《京华时报》仍在正常出版,像大多数纸媒一样,头版在报道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最新消息。看来停刊并转一事即便是箭在弦上,恐怕仍处于商讨细节阶段,具体时间仍待有关方面公布。

界面新闻网站在报道这一消息的时候,不无遗憾地回忆了创刊于年的《京华时报》当年的辉煌:

创刊只有10个月,《京华时报》便从32版扩充为48版,直至72版,由一叠变为二叠、三叠,成为北京新闻分量最足、本地资讯最多、新闻时效最强的早报;

刚刚1岁的《京华时报》,已巍然跃居京城报业市场综合性日报发行量第一,市场零售量第一,自费订阅量第一。

吊客还是很多的。媒体人王小山或许是喝了酒?写的微博都不太成句子了:

清华大学传媒学院教授陈昌凤就冷静的多:

发出这条微博后四小时,陈昌凤又发出一条:

“资金链严重断裂”,多么无奈的表述。刺猬公社采访了知情人,“停刊并转的真实原因是经营困难,亏损”,但也表示,“除此之外,据刺猬公社了解,也跟报社主要领导的变更有很大关系”。

如果被并属实,《京华时报》并非第一家走到这一步的报纸,但反响却如此之大,盖因为《京华时报》绝对不是一家守旧的纸媒,而是自诞生起就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新报纸。一句在很多媒体从业者心中回旋,却没有人有勇气说出的话是:如果市场化报纸都倒了,别的纸媒怎么办?

如同资深传媒人郭全中所说:

当《京华时报》进入已经有《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等报纸的北京市场时,依然依靠其超强的市场化能力攻城拔寨,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其发行量就稳居北京早报市场第一名。

《京华时报》出生于市场也成于市场,很早就有了忧患意识,其社长吴海民基于北青传媒业绩的大幅度下滑,在年提出了“报业拐点论”,认为中国报业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此后,有些人认为中国报业未来将面临严重困境,而绝大多数人则认为持“报业寒冬论”者杞人忧天,甚至把这些人称之为中国传媒业的“乌鸦嘴”。

虽然历经转型,纸媒的处境依然不太乐观。

搜狐评论今日头条也注意到“断崖式下跌”,这五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字:

到了年,中国报业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温水中的青蛙已经基本煮熟,自此命运基本注定,报业开始出现关停并转。从一定程度上说,《京华时报》的停刊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市场化能力的弱化,另一方面则是转型无望而经营难以为继。

而展望中国报业乃至传统媒体业,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相信,它都正在崩盘的路上狂飙猛进。在市场大幅度萎缩的背景下,《京华时报》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停刊的,今后会有大量的传统媒体倒闭,不仅有报纸而且也会有广播电台电视台。

资深媒体人杰罗姆曾经的一句断语,也在被疯传:

报纸的生存空间在最近的将来将始终存在。但是,空间狭窄,活下来的是不是你,并不确定。无论是市场的无形之手,还是行政的人工干预,都在并将导向存量保值的不断、持续关停。

纸媒是死去,还是浴火重生?

当大家都在为一份报纸的倒掉而惋惜时,刺猬公社报道后附的评论用一种回忆光荣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告别:

GameOver!——但此前,多少企业因你这份报纸倒掉!注水猪肉、牙防组、通州副镇长涉黑、神婆村、出租车行业垄断........此时,你会想起哪个报道?感谢这个承载当年新闻梦想的平台,致敬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同道!再见!

同为纸媒人,我们就用刺猬公社的一句结语送别《京华时报》吧:

报纸记录过这个时代,它的死又有谁来记录?

点击链接,查看往期精彩推送

温州塌楼,别让鸡汤掩盖真相

陈光标的倒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







































治疗白癜风应到北京那家治最好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x/6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