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加宁从国家资产负债表等角度看中国财政

首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theChinaEconomicForuminYesanpo)于年10月15日在保定野三坡隆重召开,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任论坛名誉主席,许善达先生任论坛主席。

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是以世界视野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经济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为宗旨的非官方高端思想交流平台。

魏加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对于公共服务,政府既不能推卸责任,亦不能完全垄断。一方面,要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减少政府职责以外的支出;另一方面,要改革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从补供方转变为补需方。

从国家资产负债表等角度看中国财政的可持续风险

魏加宁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从国家资产负债表等角度看中国财政的可持续风险》。为什么我把重点研究放在研究财政的可持续性?在做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的过程中,当时在与MF的专家交流的时候,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涉及到哪些东西可以算资产啊?我们注意到国外,有些发达国家把文物算作资产。美国几百年,中国历史几千年,中国的文物多值钱。中国的熊猫很值钱,发生危机时,能卖吗?

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研究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从负债的角度,国有企业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市场风险很自然。很多企业是国有企业,风险变成了政府的风险。加强党的领导,党又冲在前面,又变成了与政府的风险,党的风险。聪明的领导者,离市场越远,风险越小。观念需要改变,把什么都攥在手里相当于把风险攥在手里。比如房地产,房地产泡沫各国破裂有的是,别的国家泡沫破裂以后政府可以不管。但是中国呢?大家想想,谁在那卖地,地方政府;谁在那买地,当帝王?国有企业;拿谁的钱买?国有银行。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候,你说政府躲得了吗?!就跟去年的股市一个道理呀,政府如果把它托起来,出了问题能跑得了吗?!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落脚点必须是在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上。

首先从国家资产负债表角度看中国财政可持续风险。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最流行编制投入产出表,这个工具非常好使。今天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我认为是一个进步。但研究过程中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权威部门定期公布,研究口径不一样,没有办法做历史的比较;再一个是各国在编制时口径也不一样,比如文物、森林算不算等等,没法横向比较,能不能推一个G20主要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能不能做一个各国负债风险表的连接,是可以探讨的。关于国家资产负债表,有几个团队在编制:一个是马骏团队,提出了养老金的缺口等问题,据说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李杨他们编了一个表,关于宽口径、窄口径。杜金富团队做得比较细,有三个口径:窄口径、广义政府、公共部门,基础工作做得非常细,政府相关人员算不算财政雇养人口,从这个角度去算。杨志勇团队也做了中国政府的资产增速的统计,得出中国政府的资产增速远低于负债增速。其实国家统计局也一直在编,但是国家统计局保密,不拿出来,不公布,没法做比较。我们对这些表也做了一个比较,比如口径范围,工具的范围,对表的结构,非金融资产占比,金融资产占比,金融资产负债率。金融资产不同的表每一款数字进行比较,也做了综合,有的夸大了,有的缩小了,最后做了一个调整表。

第二部分从财政收支状况可以看出来这些年一般公共预算的一些基本特征: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支出增速不稳定,起伏较大;年以来,财政支出增速快于财政收入增速;收支缺口在逐年拉大。这是公共预算的一个角度。

第三部分从政府债务负担的角度做一些试算,我们做了一些假定,从假定角度来看资产负债率,未来问题还不大,还可以。资产负债率通过各种假设,不同的GDP增速,不同的赤字率,债务的负债率是不一样的。

第四部分公共服务或从民生的角度。养老问题讨论的比较多,养老收支状况不容乐观,从年以来,不同机构对养老金收支缺口有测算,不同的口径,不同的年份,有一个测算。医疗费用也有测算。还要考虑环境污染,医疗费用的上升。还有教育缺口,教育经费年就提出要占GDP的4%,到年只达到了2.56%,到年的时候,达到了3.93%,到年都没有达到4%这个标准。国家总的比例4%,不等于各地都是平均的比例。但总的来讲,有缺口,教育有缺口。与OECD国家4.7%相比,显著高于我们3.9%的水平。每个学生获得公共教育的支出,与OECD的水平也差的很远。

总的来讲,财政收支困难越来越大,教育、医疗、养老的需求快速增长。教育需求供不应求,医疗缺口太大,老龄化,医保的改进,需求在快速膨胀,但是供给呢?政府医院,或者说不医院,不让民间资本进来,也不让外资进来,让医院自己挣钱,医患矛盾一定会尖锐,这是根儿上出了问题。再说养老,《北京晚报》登的,在北京上官方的养老院要排队年,排一百年,还用去养老院吗?需求膨胀,供给严重不足。在测算的过程中,完全靠财政,永远不能让大家满意。政府不能推卸责任,也不能垄断。医院,我就不看病;政府不办学校,我就不上学。一个基本的思路是:能不能把过去的补供方转变为补需方,既实现了平等,又给消费者一定的选择权。在满足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加点钱就可以上更好的学校,医院。这样做最重要的好处,把供给方放开,社会资本进来,第一增加供给量,第二提高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谁办的越好,政府支持的力度越大。

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为魏加宁先生在首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上的演讲内容,论坛组委会根据速记内容整理发布,未经本人审定)

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

打造中国的“达沃斯”

an

长按,识别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
根治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x/5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