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的多核果石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是古代的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关早已经毁了。古代,汉民族集中在黄河流域,号称“中原”,《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东接汉,扼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玉门关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的分界地。至于其何以被叫做“玉门”,有人以为,今新疆和田是著名的和田玉的产地,和田玉很早以前就通过丝绸之路运入中原,并成为中原人的至爱和珍宝,和田玉经玉门关进关,于是这个关卡就被叫做“玉门关”。此只是传闻,是故事,但也有一定的可信度。伊朗德黑库里斯坦皇家图书馆藏15世纪初绘画《草地上的牛》,绘有开花石榴树。(来源:北京晚报)至迟在汉代或汉代以前,中原的商品、货物经玉门关运往西域,欧洲及西域的物品也经玉门关运入中原。今果品中的石榴就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舶来品”。石榴的英文为pomegranate,而其学名则为Punicgranatum,拉丁文是“迦太基的多核果”之意。一般认为石榴原产于伊朗及相邻的地区,很早就被引种到地中海地区。迦太基是古代非洲北部(相当于今突尼斯)的奴隶制国家,约建于公元前年,约公元前2世纪灭亡。可以知道,石榴至迟在二千多年前已被地中海地区引种,此后又被引种到更远的地方。《圣经》中也讲了一个与石榴有关的故事:所罗门王有一座石榴园,以色列的子孙们在旷野里徘徊,叹息曾经在埃及有过的舒适生活丰裕财富时,总会怀念石榴园的石榴。几世纪后,先知穆罕默德说:“吃吃石榴吧,它可以使身体涤除妒忌和憎恨”。希腊神话中也有关于石榴的故事:哈得斯以抓阄的方式取得了冥界的主宰权而成了冥王,他又强行将他的兄弟,即众神之神的宙斯与丰收女神生的女儿帕尔塞福涅拉进了冥界,同时成为地狱的主宰。丰收女神十分伤心,就从此不再赐给人类丰收,于是,宙斯责令冥王哈得斯交还帕尔塞福涅。无奈之下,哈得斯只得表示同意,但临别时他给妻子吞下了6粒石榴子,就这样,帕尔塞福涅每年只有8个月可以与母亲在一起,另4个月又得在冥界和丈夫生活在一起。看来,石榴在古代西方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神以为吃石榴可以涤除身上不该有的思想,而鬼又以石榴为诅咒,使人不得翻身。《持石榴的圣母》桑德罗·波提切利石榴也通过西域传入中国并被引种成功。在论及石榴传入中国历史的著述中,大多会引用《初学记》二八引晋代张华《博物志》中的一段记录:张骞使西域还,得安石榴、胡桃(核桃)、蒲桃(葡萄)。此“安石榴”即“石榴”。不过,《博物志》的原文为:张骞使西域还,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看来,古代西域有一个叫“安石”的小国,“安石榴”就是张骞从那里引种的,后来人们不知这个故事,就省呼之为“石榴”了。在诸果品中,石榴是形制比较特殊的一种,其果实有蜡质较硬的果皮,撕开果皮后,里面才是一粒粒晶莹剔透的果实,也就是果里装满了无数的子,而中国人又以“多子”为“多福”,石榴由此也被视为“多子”的象征,成为“祈子”的偶像。《北齐书?魏收传》中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安德王延宗纳赵郡李祖收女为妃,后帝幸李宅宴,而妃母宋氏荐二石榴于帝前。……(魏)收曰:“石榴房中多子,王婚,妃母欲子孙众多。”帝大喜。可能由于皇家的故事容易被传播和推广,于是,石榴祈子之风在全国很普遍,其中“榴开百子”是中国最常见的吉祥图案之一。石榴对土地、气候的要求不高,石榴的花开得茻,花色艳,当石榴传入中原后就在全国推广种植。可能是石榴进入中原后最早在今陕西临潼一带种植,也可能那里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石榴生长和挂果,所以,中国的石榴以陕西为佳,而陕西石榴又以临潼为佳,于是民间有“提到临潼,先吃石榴”之说。石榴于仲夏开花,秋中结果,由于石果实外有富含蜡质和质地结实的果皮,一些石榴在完全成熟后,果实长得老结时果皮会开裂,但仍有一部分可以存放到来年开春,于是,人们会选择一些石榴存放到新年,视它为“榴开百子”的“送子观音”吉祥物。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一般讲,作为果品的精品石榴大多产于长江以北,如陕西临潼的红蛋石榴、软籽石榴,安徽怀远的玛瑙子石榴等,我们也可以根据石榴花瓣判断挂果情况,一般,花瓣多的不结果,而单瓣者挂果。南朝梁王筠有《摘安石榴赠刘孝威》诗,诗曰:中庭有奇树,当户发华滋。素茎表朱实,绿叶厕红蕤。既标太冲赋,复见安仁诗。宗生仁寿殿,族代河阳湄。有美清淮北,如玉又如龟。退书写虫篆,进对多好辞。我家新置侧,可求不能识。相望阻盈盈,相思满胸臆。高枝为君采,请寄西飞翼。诗的前四句描写石榴,后四句为诗人的借题发挥。“太冲”即西晋文学家左思,代表作有《三都赋》;“安仁”为西晋文学家潘安,字安仁,有《秋兴》诗,均提到了石榴。潘安是荥阳中牟(今河南)人,少以奇才见称,号为“奇童”,曾出任河阳令,还为太子舍人,陪太子在仁寿殿读书。潘安还是个“美男子”,据记载,潘安有时到洛阳郊外游玩,妇女们闻讯后就会追随潘安,一睹他的丰姿。妇女们甚至手牵手将潘安围起来,还用果子抛向他,潘安只得开启车窗接果子,所以潘安每次外出住往满载果子而归。此故事后作为成语——“掷果潘安”或“掷果潘郎”,比喻“美男子”。且不说该成语所表示的正确意义,我想,古代的“果子”往往与妇女的祈子风俗有关,妇女们把果子抛给那位既有文才又有美貌的潘安,也许就是想借潘安的灵气,来年生一个聪明漂亮的小宝宝。而这里讲的“果子”中,一定会有石榴。年11月郭晶晶、霍启刚婚礼身后后挂满的红石榴穗寓意“多子多福”陈廷敬,字子瑞,山西泽州人。清顺治十五年(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顺治皇帝赐了他一只石榴,他激动不已,感恩不尽,就写了一首《赐石榴》诗:安石种栽红豆蔻,火珠光迸赤玻璃。风霜历后含苞实,只有赤心老不米。表示一定要像石榴子的“赤心”一样,永远忠于皇帝。这和当年毛主席送给林彪一只芒果,林彪牛哄哄、大吹大擂情况差不多。石榴果实的表面为朱红色,于是近似石榴的颜色称“石榴红”,这也是古代妇女衣饰的流行色,后来“石榴裙”泛指妇女的裙子。南朝齐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诗:风卷蒲桃带,日照石榴君。武则天《如意娘》诗:不信此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到了后来,“石榴裙”就成了一种妇女的代词,人们把被女人迷倒、控制,就讲作“拜倒在某某人的石榴裙下”。我长期生活在江南,江南人家的许多庭院种植石榴,盆栽作为观赏的石榴也很多,石榴花很艳丽好看,但江南的石榴皮厚、核大水分少,所以我一直认为石榴不好吃。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中,我赴西北一带采风,才见到和吃到西北石榴,真的是个大、皮薄、核小(无核)、水分足、口感甜,才感受到皮日休《石榴歌》的真谛: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色染紫鹦粟,黄蜡纸裏红瓠房。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本文选自薛理勇《谈瓜论果》,配图来自网络,如有冒犯,敬请联系。关于水果,我们最近还写了:幸免妃子污—龙眼不属桃子的猕猴桃和杨桃枇杷不是那琵琶车厘子就是樱桃青青梅子及时摘,黄熟梅子无人要一骑红尘妃子笑——荔枝

薛理勇

年9月出生于上海。年大学毕业后即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加筹建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约六十余本;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词典》《上海掌故大词典》等。薛理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yx/12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