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疏解北京将实现区区有高校

全文字,预计阅读3分钟

北京目前16个区,有1个区还没有高校。

(网络图片)

01

提高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中比重

以往因教师学术成果不足无法提高职称而不得不转岗的消息持续引发社会争议,未来,这一局面将得以改变。

《意见》指出,未来本市将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机制,提高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比重。完善教师分类评价机制,在强化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制定体现不同教师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促进教师分类发展。

同时,通过健全高等学校评价体系,推动高等学校在政策制定、经费支持、考核评价等方面突出教学、强化育人。

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教学奖励项目与科研奖励项目、教学人才项目与科研人才项目、教育教学成果与科学研究成果同等重要、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对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特级教学名师、教学名师、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及教学效果达到相应要求后,按照一定标准给予激励。

北京还将加大教育教学人才引进力度,为优秀引进人才租赁或购买人才住房提供支持。同时探索将市级教学项目经费一定比例用于人员绩效支出,市级教学经费一定比例用于人员绩效、师资培养及国际交流支出。

02

开展高校之间学分认定和转换

按照《意见》要求,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将进一步创新:通过探索在部分专业开展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培养,为不同类型人才成长提供多样化发展路径。同时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探索建立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开展高等学校之间学分认定和转换。

在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分类支持、分类评价的基础上,逐一研究并明确市属高校办学定位,推动其在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具体来看:

支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拥有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或在国际排名中达到一流水平学科的市属高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支持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主,特色优势鲜明的市属高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

支持以培养技术应用人才为主的市属高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支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市属高校建设高水平技能型大学。

03

推动高校疏解实现区区有高校

对于未来高等教育空间布局,《意见》也做了明确要求:未来本市将推动高等教育资源有序疏解,实现区区有高校。结合实际,统筹推动解决部分高等学校多点办学问题。优化海淀区高等学校集聚区、良乡高教园区、沙河高教园区发展环境,打造世界一流的高教园区,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为使高校发展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北京将引导高等学校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重点建设一批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动态调整一批与首都城市发展契合度不高的学科和专业。通过开展专业监测、评价、预警和调整,引导高等学校对就业率较低、社会需求较小的学科专业进行调整或减少招生规模。

《意见》表示:

支持北京市属高校发挥在医药卫生、基础教育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发展契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专业:

支持部分高等学校深度联合行业企业培养实验室高级技工等复合型工程人才;

支持医学类院校灵活设置专业培养方向,开设高级护理等专业,满足社会对各类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

支持师范类院校按照“高质量、专业化”标准,培养更多“四有”好教师。

04

推动教师双向流动

《意见》指出,未来北京将推动教师双向流动:

一方面,引导高等学校吸引教育系统外及国外高水平专家、高技能人才在学校开展中长期教学,将最新科技成果、职业规范、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支持高等学校选派专职教师到对口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将实践问题及成果转变为研究课题、教学案例。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北京将完善高等学校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体系,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同时实施高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项目,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充分发挥海聚工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计划、高精尖创新中心及卓越青年科学家等项目优势,建设国际领先、国内一流、规模适度、结构优化、作用突出的优秀杰出高校人才队伍。

在加强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北京将:

实施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

建立基础课教师共享平台,促进优秀基础课教师在高等学校间互聘流动。

支持高等学校聘任优秀博士生担任基础课助教,促进基础课教学质量提升。

鼓励优秀基础课教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优质课程资源校际间共享。

05

北京年成世界一流大学高地

按照《意见》规划,到年,北京高等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教学为主业、科学研究为支撑的管理运行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优势特色更加突出、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效提升。

到年,北京高等教育率先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整体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到年,北京高等学校综合实力实现跨越提升,北京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地,一流高等教育资源的协同效应充分释放,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全面彰显。

延伸阅读

试行仅7个月后就要改,北京市教委为何“朝令夕改”?

重磅!雄安新区要建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

直击会场:雄安教育的未来在哪里?

5年“双一流”工作经历+高级职称=北京落户资格?

一周读3.23

钱不是万能的:地方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冷思考”

本期作者

《北京晚报》记者牛伟坤

一读EDU编辑部

牛伟坤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去哪家医院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x/10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