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
教育部年首场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来啦!
本次发布会介绍了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有关情况
我们知道,
9月1日,新编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就要在全国投入使用了
新编三科教材特点是什么?它们“新”在哪里?
小编带你了解一下
语文:一年级学拼音推后一个月
《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介绍,《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每册6至8个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七至九年级每册6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各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
温儒敏说,《语文》教材适度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把拼音的教学往后推了一个多月,教材一开始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接着就是“金、木、水、火、土”,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汉字原初的感觉,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置,强调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进一步激发孩子认字读书的兴趣。
认写分流、多用少写、多元识字,现在常用字,低学段的原来是字,现在减少到字,而且以前是会读、会写、会认,现在强调多认少写,这字里有个字会写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全都会写。总的目标是希望到二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大致上独立阅读。此外,衍生阅读的量大增,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生活延伸。
历史:讲述钓鱼岛、南海诸岛的历史渊源
《历史》教材执行主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小兵介绍,和《语文》一样,《历史》教材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涉及历史文化名人40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
教材系统介绍了中华民族近代斗争史,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分别介绍了40多位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同时教材还注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以史实为依托讲述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
课本具体呈现是单元—课—目结构。每课以正文为主体,辅以功能性栏目,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
道德与法治:六、八年级各设法治教育专册
《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高德胜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涉及了50多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和司法解释,六年级和八年级设置了法治教育专册。此外教材还有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主题,并专门设置了中国梦、总体国家全观等专题。
不存在鲁迅文章“大撤退”的情况
温儒敏表示,新《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确有加强,小学篇,初中篇,包括诗词、文言文等。如果从课文篇数来统计,小学增幅多一些,有30%左右,初中跟以前差不多。他表示,篇目增加一个是传统文化的加强,二也是教学的需要,小学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多读多记,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对于媒体报道的“80%”是怎么来的。温儒敏说,一个原因是课文总数减少,小学课文总数从多篇减少到了多篇。此外,课文以外的延伸部分,古诗文比重是比较大的。
对于新教材中是否有鲁迅文章“大撤退”的情况,温儒敏也表示并不存在,他说《语文》新教材中小学阶段有两篇鲁迅的作品,如《少年闰土》,初中阶段有7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数量与过去相比是差不多的。
具体每科教材编写原则和思路是什么
主要内容又有哪些
一起来抢“鲜”了解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介绍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体系结构和主题教育落实情况。
落实主题教育情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
一是增加古诗文。小学语文有古诗文篇,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篇篇。选文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人诗作,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现。
二是增设专题栏目。如小学的“日积月累”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初中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友”“信”“和”等传统文化关键词,设计了一系列专题活动。
三是大量编选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如《纸的发明》《中国石拱桥》》等,赞颂古代劳动人民智慧;《邓稼先》》《黄河颂》等,弘扬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等中华传统美德。
(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
主要以选文来体现。既有反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经历的篇目和他们的作品,也有反映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如狼牙山五壮士、江姐、黄继光等。
小学教材中有《朱德的扁担》《金色的鱼钩》等革命传统选文约40篇,初中教材中有《纪念白求恩》《回忆我的母亲》等革命传统选文30多篇。同时,指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红色经典名著。
(三)国家主权教育方面
主要以选文来体现。或者描绘祖国山川的秀美与雄壮,以美丽的景物感染学生,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或者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以铿锵的话语激励学生,如《黄河颂》《壶口瀑布》;或者讲述各族人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守卫祖国海疆的英雄事迹,以感人的故事滋养学生,如《无名岛》《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初中历史统编教材
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执行总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介绍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体系结构和主题教育落实情况。
主要内容
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展现,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感悟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现。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主要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体现,内容涵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涉及的历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它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二)革命传统教育
教材系统介绍了中华民族近代斗争史,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决定作用给予了充分叙述,分别介绍了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40多位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三)民族团结教育
在中国古代史中,揭示出自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在中国近代史中,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中国现代史中,介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民族大团结。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到中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
教材十分注重加强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教育,以史实为依托,讲述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
(五)国际理解教育
在世界史中,重点介绍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各个地区、各主要国家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高德胜介绍义务教育道德与法制教材体系结构和主题教育落实情况。
主题教育的落实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主题内容,并专门设置了中国梦、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专题。
(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
介绍了传统节日、民歌民谣、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辉煌科技成就等内容,小学阶段通过春节、清明节等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和传统礼仪,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古代科技成就等,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
初中阶段在不同类型活动中引用、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观念、人物、故事等,以此引导学生感受自身成长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
(二)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
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珍视祖国的历史。例如,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等生活细节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如,选取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史实,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建党、建军和建国等重大革命事件,邱少云、雷锋等典型英雄人物,突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在法治教育方面
有机融入法治知识,注重培养法治意识,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把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其他册次教材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小学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和司法解释。
来源:综合北京晚报、微言教育
选编:康玉平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下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推荐阅读下水道堵了,她随手丢进两块药片,不到1分钟就疏通了!
河北中小学最早8月21日开学!这些收心技巧家长要早知道
河北又一大批学生要去住校了!“新空巢家庭”即将诞生,你还好吗?
赞赏
长按中医白癜风的治疗儿童白癜风的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s/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