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39.net/pf/a_5941745.html
本报9月8日刊发“京城养老大调研”系列报道,聚焦老年人的康复治疗,引起了相关方面的重视。针对报道中提到的智能化康复设备占比不高的问题,医院表示,近期已同高校、企业开展了智能化康复设备研发合作;针对老人康复意识普遍较弱的问题,医院表示将积极组织义诊,深入社区为居民科普康复知识。
新增智能康复治疗设备
“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出院后我会向身边的老人推荐!”87岁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孙桂莲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着下肢功能训练。等速肌力训练系统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老人训练的次数、速率等指标。谈及康复治疗的效果,老人颇为感慨:“起初我对康复治疗尚存疑虑,在接受康复师和智能化设备的专业治疗后,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快。”
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副主任仇莹莹说,受“京城养老大调研”的启发,医院的发展规划和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的重点工作内容,积极推动康复医工结合工作,正在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和相关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在精准运动评估、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外骨骼机器人、远程康复等领域进行研发与临床试用,力争一到两年内依托相关科研项目取得成果,同时新增一批智能化康复治疗设备服务患者。
“面向患者开展的康复治疗项目,目前已有八成纳入医保报销,但支具、拐杖、轮椅等器具的购买费用尚未纳入医保范围。”仇莹莹说,针对这个问题,医院将按照相关医保政策指导,规范康复支具、辅具类自主定价的价目表,确保康复患者以合理的价格使用所需器具。
走进社区开展康复义诊
医院团队最近来到海淀区航材院社区为老人们开展康复义诊。航材院社区共有约名老人,其中80岁以上的将近人。“我们社区是典型的老年人社区,京城养老大调研的康复报道,贴合了我们社区的实际康复需求。”社区居委会主任景建红说。
“我父亲半年前摔跤之后就一直卧床了,这种情况怎么办?”石先生替83岁的父亲前来咨询,“之前没重视康复,在骨科治疗结束后就让老人回家了,结果一直恢复不好。”他说,原以为替老人请个护工就能帮老人重新站立、行走,谁知护工怕老人摔跤,就让老父亲长时间卧床。半年后,原本能短时间站立的老人彻底下不了床了。“您这种情况需要带老人到康复医学科门诊来做个康复评估,评估后才能给出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高亚南与石先生约好了门诊时间。
高亚南说,老年人如果错过了康复的黄金时间,身体功能不进反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医院康复科与其他科室深入交流与合作,通过临床医生向老人科普康复理念。“现在我们每周都有康复医学科医生同骨科医生一起查病房,这样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有康复需求的病人,及时进行宣教和指导。”高亚南说,在“京城养老大调研”报道发出后,医院也将更积极地组织义诊、讲座活动,深入社区向居民直接科普康复医疗的重要性。
(原标题:老人康复治疗用上智能设备)
来源:北京晚报实习记者王瑶琦柴嵘
流程编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