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需要不断涌入新鲜血液。当有前浪向你吹嘘,这个行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只需要看看从业人员的年龄就知道,他面对的是朝阳、还是夕阳了。
夕阳产业里的挣扎者五万亿体育产业。
年,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被提出来的时候,体育从业者们还是相当兴奋的。
那时候的国内体育市场蒸蒸日上。
国务院46号文件让人们看到了体育产业的希望
年体奥动力80亿豪购中超版权,更是让中国体育人们看到了“钢产量超英赶美”的希望。
年之前,到处都有资金进来,希望跟风对赌一把体育市场。
一年之后,这样的豪情就迅速冷却了下来。
虽然中国的品牌们第一次集团出海,在俄罗斯世界杯上秀了一把存在感,但是每个人的鼻梁上,都飘落了冰期到来前的雪花。
改制为协会后,体制内的体育赛事想找赞助越来越难,
只能从各个地方体育局的发展基金里想办法。
而类似搏击这样最紧密依靠市场的职业赛事,在年也已经快速萎缩,要揭不开锅了。
从体育记者——这个体育吹鼓手行业的凋敝,便可看出。
体育市场远非形势一片大好。
消失了红塔也就消失了足记年法国世界杯到年韩日世界杯,是中国体育媒体的寒武纪(寒武纪在历史上是一个生命大爆发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中,诞生了诸多的体育报纸,也养活了诸多的体育记者。
所谓足记下海埂,这个“梗"有点夸张。
但是现场几百人还是有的。
盛极而衰,盈满则亏——
年,云南红塔宣布退出中国足坛。
年女足世界杯时的中国记者团
以《春城晚报》为代表的云南足记们,写完最后一个高产月份的稿量,获得几篇悲怆的好稿费后,只过了半年,就感受到了失去自己球队的痛苦。
以往,每个比赛的周末,都会有全国各地的报纸记者前来联络、串稿,互相开个二三百稿费。
但是淡出中国足坛的云南红塔就这么没了,所以云南的足记也就从中国足球版图上消失了。
他们逐渐被调整到了其他部门。
2年后,一诞生就做得艳俗还抓人眼球的《南方体育》停刊了;随即一起手拉手走了的,还有东北以密集字数和教练一句话写字闻名的《球报》;
武汉的《体育周报》坚持到了年;天津的《球迷》报坚持到了年……
昂贵的油墨和纸张印刷,迟滞的新闻信息,都让报纸行业在竞争上面临巨大的难题。
在互联网的洪流中,那本来就是一个逐渐消逝的产业。
年国奥队在成都集训时的记者阵容
现在连PC新闻端都被APP新闻挤兑得快没了立足之地,更别提新闻纸了。
我问美女同行:《体坛》还出么?
“我们还出啊,当然网络也要写。主要是现在没报亭了,所以市面上很难见到。”
你上一次见到《体坛周报》或者《足球》的纸质版是什么时候?
北京奥运会,可能是我最后在国内看到纸质体育新闻。
还记得上一次看报纸是什么时候吗?
现在除了坐飞机,还能在登机口领一份《环球时报》或者《参考消息》外。再接触报纸的机会,就是快递到家的各种包治百病、卖保健品的所谓健康报。
以至于,年到日本看花滑世锦赛,看到日本记者编辑们作出的各种关于铃木一朗退役的版式,还很是感慨。
不禁怀念起当年在排版车间,推开排版员,敲打飞腾5.1系统,给自己文章改错的日子。
现在,我面前的笔记本上,打开的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ys/1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