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
阅读大约需10分钟
从传统纸媒到门户网站,再到目前各大媒体比拼新闻客户端的时代,短短十几年间媒体行业受到了互联网的极大冲击,行业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
艾瑞咨询《年中国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创新研究报告》曾指出,新闻资讯行业人口红利期已过,各大媒体进入了用户黏性之战,互相博弈。
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是相似的,既要有流量,又要有用户。如何圈住用户的心,增加用户黏性?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当下,国内外主流媒体纷纷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开发可持续产品,让用户与媒体产生更强的情感联系。圈地用户市场的同时,也为媒体自身带来长期收益。
品牌公信力吸引用户服务附加值最大化
媒体品牌那么多,如何让用户认准你一家?近年来,国内外主流媒体纷纷在“服务”上做文章,提升媒体附加价值。
国外主流媒体多采用“会员制”体系,通过品牌自身的影响力为用户带来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便利,让用户从被动到自愿成为媒体的“粉丝”。
英国《卫报》面对中高端读者群推行的附加服务包括赠书、高阶沙龙等内容。线下沙龙活动每期都会邀请名家来分享观点,和读者交流,让参与读者可以自由与专家进行主题探讨和对话。此外,卫报推出的“大师课堂”项目,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项目可供用户学习。
(卫报“大师课堂”项目相关截图)
和《卫报》的服务策略不同,《华盛顿邮报》则渗入线下生活场景,通过PostPoints积分来引起用户注意,用户可以通过在与《华盛顿邮报》有合作的商场、药店、生鲜店等购物获得积分。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消费并不是负担,反而可以用顺手得来的积分在媒体平台换取礼品,如和专栏作者交流的机会,由媒体提供的冰岛高尔夫派对入场券等。这种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在让用户感受到便利的同时,也可以探索全新的营收渠道。
(华盛顿邮报PostPoints项目相关截图)
而在国内,今年不少省级党报也将“服务”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如今很多党报旗下的新闻客户端提供的早已不只是新闻,更有各式服务。而且和国外媒体相比,这些“服务”基本都是免费的。
8月20日,荔枝新闻客户端上线五周年之际,推出全新知识分享版块——“荔枝问答”。“荔枝问答”针对用户和网友最感兴趣的问题和领域,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邀请专家入驻,在线权威答疑;事实上,这一形式澎湃新闻客户端年就有所尝试,受到用户喜爱;北京日报客户端10月9日上线2.0版本,专门设立“民声”频道,让北京日报“党报帮您办”栏目和北京晚报“日夜在聆听”栏目从此有了新的移动平台;羊城晚报旗下“羊城派”则主打生活维权,定位在为本地百姓解决在市场消费、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无力感”。
(荔枝新闻、澎湃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相关截图)
此外,作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省市级党报,也充分发挥了其党报优势,推出“新闻+政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政务服务,如在客户端或网站上搭建问政平台,构筑用户和党政机关的沟通桥梁。
媒体纷纷做“跨界”强强联手服务再升级
借助品牌光环,媒体的跨界可谓风生水起,这样的跨界,让媒体品牌渗透到用户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吸引用户眼球,加强用户对媒体的品牌认同。
新闻媒体涉足电商行业推出线上商店,开发衍生系列周边产品在国外已经有了不少尝试和案例,如《纽约时报》建立了自身品牌的线上商店,出售打包售卖的文章,精选图片集甚至雨伞、卫衣等带有品牌印记的周边产品;BuzzFeed年推出了线上网站ShopBuzzFeed,推出一些自带话题性、争议性、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具有较强传播性的商品,如“Homesick”蜡烛、特朗普“pileofgarbage”系列生活用品等,受到用户的喜爱;全球最著名的生活方式杂志《Mmonocle》不仅与各个品牌开发联名商品,还有24小时播放的电台和咖啡杂志便利店,该咖啡杂志便利店目前已在伦敦、东京等多地开设分店,不仅帮助媒体打开全球的扩展版图,也让全球各地的人在喝咖啡的同时,北京中科白颠风医院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s/1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