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晚报金力维
今晚,《琅琊榜》播出大结局,从开播时的默默无闻,深陷收视泥潭,到曲终稳坐榜首,收获交口称赞。速食时代,一部电视剧敢用长达20集缓缓铺陈聚拢观众已是大胆,而又在在故事走向高潮时舍得收敛,不渲染情绪为观众营造泪点,保持着全剧一以贯之的克制,最是难得。
导演李雪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多的两个字是“平衡”,他说《琅琊榜》拍摄过程中一直在探讨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找到一种平衡,使情节的烈度不会伤害到品质本身。
一直偏好克制的情感线
热爱《琅琊榜》的观众,尤其是女观众,对它唯一的不满在于剧中仅有的一条爱情线都没有完全展开,霓凰郡主与梅长苏的感情到最后也只是全剧一个点缀,可有可无的分量,让人意犹未尽。另有观众提出异议,说《琅琊榜》的感情戏重点是在梅长苏与靖王之间,可是,一直勾着大家等了快50集才等到靖王知道梅长苏的真实身份,却没有期待中的相拥而泣,只是一颗珠子,一抹淡笑,就这样了?
采访中言及于此,竟是导演李雪的心中得意处。他说:“梅长苏与靖王的感情,我们是自觉的在克制,谨慎别拍得过于泼辣或尖锐。”
李雪解释,这是《琅琊榜》,乃至整个制作团队从《闯关东》、《生死线》、《钢铁年代》、《知青》、《温州一家人》、《北平无战事》……这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审美取向,“我们不会因为观众对人物的偏好,就对情节的情感浓度与烈度的处理得特别放肆。
说回到《琅琊榜》,中国古人的传统个性中,尤其是士绅阶级,讲究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说话做事是节制有度的。”至于霓凰郡主与梅长苏在观众看来没有展开的情感故事,李雪认为,已经足够。
让观众感觉舒服最重要
《琅琊榜》由李雪和孔笙联合执导,孔笙又是李雪和制片人侯鸿亮的老师,这三人组成的铁三角十年来尝试拍摄了各类题材庞杂的电视剧,有大获成功者如《闯关东》、《温州一家人》、《北平无战事》、《伪装者》,也有在收视上并不拔尖,但业内口碑不输的《知青》、《生死线》。他们的出品有一个共同特征:稳定,从商业的角度,如制片人侯鸿亮所说,“都不赔钱”,从艺术的角度,则如李雪所说,追求平衡,让人看了舒服。李雪说,这是老师孔笙的教导。
现在,年轻观众热衷于用一大堆技术名词解析《琅琊榜》精致的画面构图,称像教科书式的,采用了花样对称、黄金螺旋、黄金分割等……李雪笑说没有那么悬,“我是孔导的徒弟,《琅琊榜》的摄影又是我的徒弟,孔导老跟我们讲平衡,无论构图还是叙事,大到戏剧结构、人物情感走向;小到器物摆置、光线处理是不是能达到平衡很关键。如果哪条线特别飞扬,或者哪条线掉下去了,都是失衡,失衡的东西不会让人看了舒服,不舒服观众也就不会认同,简单说就是个道理。”
遗憾没有把故事落到具体年代
仅有大道理还只是个架子,“品质”二字最后要落实到细节,小处的坚持上。很多网友扒出《琅琊榜》的细节点赞,比如前后情节连贯互为铺陈,梅长苏在第2集里就有搓手指的小动作,这是为第13集里被靖王发现做铺垫;还有第10集里随意地说了件小事,兰台县有怪兽出现,到16集时怪兽探出个影子来,也没了下文,直到第45集才揭开,原来是夏冬的丈夫聂锋。《琅琊榜》中的礼仪也做得功架十足,尤其是不为人注意的细节部分,如今再回头看,处处一丝不苟。
而李雪所在乎的细节,比观众看到的更细小。他说:“我们所坚持的除了风格,还有品质。比如拍摄时地上有一颗泡沫板掉下来的白点,要马上捡起来,不然后期也得用特技抹掉;再比如画面里的帐帘一定要对称整齐,两边的帐帘不能一边多一点,一边少一点。宫女拉帘的动作,手举的幅度高一点也不行,就得再来一条。还有礼仪,有一场戏,黎刚在靖王走进来时要一边拱手一边向后退,当时演员问我躬身到什么幅度,用多大的步幅向后退,这都是经过细致确认的,为了把他后退的动作和靖王与梅长苏的动作有主次地收入画面,是多次的走位才走出来的。”
最后,言及遗憾,李雪坦言《琅琊榜》的遗憾在于没能把故事背景扎实地落实到具体年代,这是筹备剧本时想解决而最终未能解决的问题。只大概划了个范围,把年代设定于魏晋之后,唐之前。他解释说:“我们也尝试过,但后来还是没有做到,一来,原小说大量用到的官制是后面朝代的,而把这些官制完全改掉或模糊很难做到;二来,也担心历史学者和历史爱好者们究根问底,这样会束缚创作,而《琅琊榜》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传奇性而非历史写真。”
过誉也是一种伤害
《琅琊榜》靠口碑逆袭收视,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各种关于构图的技术解读、服装道具置景的深究,还有关于情节连贯、有铺垫有伏笔的惊叹,最终结论是将《琅琊榜》捧上了“亘古未有”的神坛。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往死里夸,不得要领;往死里骂,一无是处。好在,《琅琊榜》的制片人、导演还足够清醒,没被夸晕,诚如其所说,这部剧只是回归审美的常识,而没能落到历史的实处是大遗憾。
这个遗憾,在很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看来是不以为然的,恐怕很多人还特别欣赏这种架空历史的格局,天马行空有什么不好,何必非要老学究似的追求字字句句有史有证?《琅琊榜》原著是一部相当有人气的网络小说,单作为故事看相当精彩,但改编成剧就不一样了,导演李雪说,筹拍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故事嵌入进具体年代,才能实现各方面的从无到有。
往具体里说,服饰穿戴礼制建筑,混搭了不细究也罢;然而往更深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独有的风貌,人的精神气质、行为方式与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外在呈现的服饰、建筑都是统一的,这要如何混搭起来?禁不住细看细想,处处都会不伦不类。记得王世襄的徒弟回忆王世襄甄别古董不用看细处,一眼过去望其气,元代的东西和明代的东西气韵不同,更不是现代人可以仿制得出来的。说来有些玄,但的确如此。
回到古装剧,唐代富足强盛,所以金粉艳丽,女人着装大胆开放,素雅再美也不伦不类;魏晋战乱频仍,人才会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肆意豪放,推崇真性情;而宋明以后,城市、商业兴起,人们的日常生活器具才越来越精巧细致。由此说,《琅琊榜》没能把年代落到实处,不是小遗憾,细节处想再考究些便无所依凭了,且与整体的精神气质难统一和谐。从器物推及人,就像饰演靖王的王凯所说,靖王对梅长苏那种纵然不为帝王也甘为君抛头颅的赤诚友情只能存在于想象,进入到现实中是无法理解的。《琅琊榜》里一番让心之向往的正气风骨,赤子之心在中国古代是确实有过的,但架空历史后,精神也跟着由实变虚,空成了理想。
有评论说,《琅琊榜》的成功还可以为古装正剧带来一丝希望,使得正统的、规矩的、严肃的东西看上去也有了打通年轻观众审美的可能。的确如此,这部电视剧以唯美的意境吸引年轻人,但后来种种关于画面技术的深挖却是过誉,过誉也是一种伤害,对细节的过誉会让人忽略真正值得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nr/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