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那些年家里修电器,首先想到的

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v.360xh.com/show-htm-itemid-66346.html

西四地区,是北京最大的平房文保区,每条胡同里都有不少文物院落。

而西四也曾经是北方最有名的电子市场之一:这里出售的电子产品相比中关村更“零件化”,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一度成为电器生产、维修行业的集中采购地。

用摊主的话说,“那些年您家里修电器,多半得用过西四卖出去的零配件。”

日前,西四地区开始整治开墙打洞,位于西四北二条的不少小店已重新砌成了红砖墙。

据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街道在一个星期内完成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处开墙打洞、违建整治,主要包括理发店、百货店和电子市场。

  

眼看着同行的小店在开墙打洞整治中关张,“网购发展了,电器质量好了、售后服务也更正规了,这些年生意有了明显下降。”

  

商户们在努力地开拓着新的市场,但也在感叹西四的“冬天”难熬。

一条街边有上百家专业店

西四路口至平安里路口之间的西四北大街,总长度约千米。

  

记者沿着马路西侧数了一遍,仅路西侧不算胡同里“延伸”的店铺,就有着近家大小不等的电子市场和电子类店铺。

靠近大街一侧的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口里面,也都有着少则一两家、多则五六家店铺。

  

其中大的如“宝莱特电子配套市场”、“西四电子电器配套市场”,里面又包含着上百个摊位。

  

一些临街的小店不过三五米宽,左右两边的柜台货架分别摆放着两家甚至更多家的货物。

  

“就拿空调说吧。小到您家空调坏了个元件儿,大到您盖栋楼要安装中央空调,都能从咱这条街上找到货源。

一位“制冷设备”店主说,“坐落在北京市中心、各种产品都能买到,十几年前这里还是北方地区最大的电子产品、电器维修设备集散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站化采购’。”

  

据西四北二条等附近居民说,前些天这里已有工人前来整治过一次,拆掉了一部分店铺的牌匾,有几家小店也已被砖墙封上。

  

另据一位杂货店店主说,他和旁边的音响、电缆商铺都已接到通知,店铺即将被封,恢复成胡同原样。

  

“如果改成窗口还能经营,就再干一段时间。”而旁边的音响工程、电缆电线店铺,已经大门紧锁。

  

“西四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位店主说。

一下午卖了十多块钱

下午时分,宝莱特电子配套市场的摊主曹孝诚迎来了一位买电阻的顾客。

  

“电阻,47、、、1k……都要1/2瓦的,每样来10个。”人家报出了一串十多种规格,曹孝诚转过身,一个个拳头大的小盒子里数出豆芽大小的电阻。

他的摊位不过是2米多见方,除了迎接顾客的一面摆着柜台,其余三面都是2米多高的货架。

  

每种电阻装在一个巴掌大的小塑料袋里,用订书机封口,又用黑色的水笔在袋子上写好规格,交到顾客手中。

  

如此忙活一番花了十多分钟,卖了多个电阻,结账只是几块钱。

  

在市场里记者发现,一些来买电子元件的人只是在寻找某一个规格的元件,即便他们只要一两个,店主们也都听耐心地接待。

“在库房,您帮我看摊,我去拿。”不远处一个商户,在为客人要的两个小集成电路快步走向库房,这两个元件的价格是4块钱。

  

“这么多年,我们都习惯了。有时候看到人家挺着急地寻找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电路,能帮人家找到,我们也挺高兴,没准人家急着用呢。”

  

这位摊主说,“如果自己家没有,我们也能帮助人家介绍到相邻的商户去,让顾客觉得市场东西全,生意才好做。”

  半个下午的时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来到曹孝诚这里买东西。曹孝诚一共数出了几百个电阻电容,一算营业额,不过十来块钱。也曾赫赫有名

有老居民说,西四市场集散地形成在80年代中后期,最初被一些国营的冷冻设备维修单位带动,“当时副食品市场开始丰富,商店商场都需要冷库,所以制冷维修行业也发展起来。”

  

西四的电子专业店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至上世纪90年代街边已是随处可见,涉及的行业也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扩展到通讯、空调配件等许多门类。

  

“早年间西四路口南、缸瓦市教堂旁边有个电子元件市场,那里也有不少店,后来往北发展到路口北;骡马市大街也曾经是个电器配件的集散地,但市场还有需求,一些商户来西四开店,就把西四也带动起来了。”曹孝诚说。

  

据《北京晚报》的报道,年4月,西四北大街号就开设了一个点子元件“处理店”。

  

至年,几乎每个星期的晚报上都能见到西四地区电器维修、电器配件商铺的广告。

  

而上世纪90年代初开业的宝莱特电子配套市场的一部分面积,曾经是糖业烟酒公司的仓库。

那时的曹孝诚还是个小伙子。他老家在张家口,16岁来北京闯荡,年落脚在西四路口南侧羊肉胡同口的一家电子元件小店帮工。

  

工作中他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因岳父本是首钢退休的老电工,妻子借着老人传下来的“学问”,更早就在西四做些电子元件生意。

  

后来妻子下岗,夫妻在宝莱特市场租了摊位,凭借出售低至几分钱一只的电子元件赚钱生活。“别看利润小,销售量可大了。”

  

曹孝诚回忆,西四的兴起与电器普及但质量参差有着密切关系。

  

“当年买件电器不容易,故障率还挺高。坏了就得修,但售后服务不完善,去修好几次又不一定能修好,所以电子元件产品有市场。乡镇企业生产大小家电的也挺多,临近省市的厂家采购员都会来西四,很多有名的厂家都在西四街边办售后服务站,同时出售他们的零配件,形成了很好的市场。”

  

加上京城街边开修理店的店主、无线电爱好者这样的零散顾客,那段时间曹孝诚能有十多万元的年收入。

多种原因让西四衰落

如今使用的手电筒,常用到高亮度发光二极管。

  

曹孝诚记得年前后,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刚刚出现在市场上,一只筷子头大小的就能卖到五六块钱,“又有装饰效果,高档电器才舍得用它当个指示灯。我一次进货只进几百个,小小一把。”

  

十多年过去,曹孝诚的仓库里已有各种型号、大小的高亮二极管,“算起来不下10万个。零售一两毛钱一个,批发才几分钱。”

  

他感受到生意变差是在年,“以前那些来采购的电器厂很多都不来了,即便来,也只是来买少量接短儿的东西。现在想明白啦,手机、互联网都普及了,人家找货源很方便,不再指望着西四这块地方。”

  

他说,很多曾经“高档”的集成电路已经国产化,价格低产量大,让市场利润更小;信息普及让交易不再指望西四这块集散地,因此近年的生意只能算是凑合维持。

  

“现在的电器质量好,干维修的人少了,一般都是直接更换电路板,用不着从我们这儿采购配件。”他认为是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让西四衰落下来。

客户仍有西四还有价值

  

虽然生意少了一些,“但我发现了新的顾客。隔三差五能遇到一些中小学老师和做少儿培训的人,他们来这里买一批东西,说是带着孩子们上课学做些小电器。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一些学校开设了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会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也许将来他们都能有无线电方面的爱好,能自己动手,社会对这些电子元件还有需求。”

  

还有为数不多的电器维修者、老无线电爱好者常来光顾。“块儿八毛的东西,不值得上网买掏运费;帮人家找到需要的东西,我们做生意的也高兴。”

  

来这里买东西的武先生,今年35岁,“上中学的时候开始玩无线电,很多动手的能力是相通的,所以越玩越杂。西四很方便啊,不仅是电子元件,什么螺丝、轴承,也都能买到。”

  

周围的一些居民则认为,店铺太多,便道上、自行车道上随处可见乱停放的小三轮,确实应该整治,让胡同恢复本来的面貌。“咱这儿是文保区,应该有个古城的样子。”

  

几天前整治时,宝莱特市场旁边的几家小店被重新砌成砖墙,曹孝诚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几家小店搬走了,心里挺不是滋味。

  

好在身边还能见到新顾客、老朋友,让曹孝诚并不担心自己那一库房的存货——很多货都是多年前一批购进的,现在还没卖完呢。

北晚记者:张硕

新媒体编辑:白鸽

北京晚报

wxbjwb

长按识别左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nr/14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