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晚报》(记者李福莹)
如何看待梁启超这个“改良派”?在不同历史时期他为何如此“多变”?他的思想演变历程是怎样的?昨日下午,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批评家解玺璋做客深圳越众产业园·越众历史影像馆,以“梁启超的革命观”为主题还原近代史中的梁启超。本活动为“知而行”越众学堂之“季我努”沙龙第二期,由越众历史影像馆携手“季我努学社”联合主办,深圳晚报作为深圳独家平面媒体支持,全程跟踪报道。
(解玺璋在越众历史影像馆讲述多面梁启超。深圳晚报记者冯明摄)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主张
解玺璋研究梁启超过30年了,当出版社邀他写一部《梁启超传》时,他打破之前以时间顺序来写传记的惯例,以梁启超与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的交往横向铺展,以点带面、以人带史,重新评估梁启超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当梁启超面对某个人时,体现的是一个侧面;我把他与曾在近代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的关系都写出来,体现的就是一个多面梁启超。”
解玺璋从年“公车上书”时期的梁启超讲起,认为梁启超最初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办报。他的《变法通议》明目张胆地批评晚清朝廷,要求改制变法,抑制君权,伸张民权,说出了当时人人所欲言而未能言说的议论。
年至年是梁启超思想最为激进、革命激情最高涨的时期。“戊戌变法”失败后,年,梁启超流亡日本。尽管此时他仍跟着康有为力倡保皇,但实际上,他的革命激情正日益高涨,表现之一就是欲与孙中山的革命派联合,并曾与孙中山融洽亲密地辩论革命之道。康有为曾责备梁启超,过于轻信卢梭学说,鼓吹破坏主义。这时的梁启超与其说是“改良派”,不如说是“革命派”。
骨子里不变的家国情怀
梁启超的改良方案,最早是年提出来的,尤其年回国后,言论大变,告别革命,坚持改良主张,强调要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年,梁启超的改良方案被清政府所采纳。
解玺璋说,历史是由人构成的,每个人的经历都构成历史的一个面相,这些人物的经历又相互纠缠在一起。梁启超的重要性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他和当下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紧密。梁启超的“善变”只是表面现象,骨子里他有不变的东西,就是家国情怀,他宁肯背负一个“善变”的恶名,也不愿意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个人简介
解玺璋,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北京晚报》编辑部主任、《北京日报》文艺图刊主编、同心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等。年,他出版上下两册《梁启超传》,在学界引起极大影响。
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nr/1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