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和朋友聊天,说起国歌的诞生过程,竟然听到这样的趣事。
说国歌的歌词竟是田汉写在一个烟盒上的?还是从监狱中传递出来的?当时聂耳作好了曲,无奈田汉被捕入狱,聂耳便找来了小号在狱外靠近田汉监狱的山坡上,将作好的曲子吹给田汉听,田汉便由此灵感大发奋笔疾书,将国歌的歌词写在一张香烟盒的锡纸背面从监狱里传出来给当时电影有名的词作家孙师毅的……
《义勇军进行曲》词曲作者田汉(右)与聂耳(左)
坊间大众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它的场景激活了大众对于传奇与浪漫的想象。就像腾讯视频《见字如面2》里的解读嘉宾蒋方舟说的那样:“田汉是可以成为一个传奇式的人,对于这样的一个传奇去神话他会很有意义,大众喜欢这种故事。”但也因此,大众对于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真正的创作过程,却知之甚少。庆幸的是,在第五期以“热血”为主题的腾讯视频《见字如面2》中,著名表演艺术家杨立新朗读了夏衍写给《背景晚报》的一封信,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真实历程还原,让观众触碰到了节目“真实”的力量。
《见字如面2》著名艺术家杨立新
1.夏衍:这么重要的事情,不要以讹传讹。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每当国歌响起的时候,都给人一种无比鼓舞的感觉。听者对于这首歌也会不自觉的唱起来。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9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外来的侵略,去解放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然而对于国歌的诞生过程,一直流传着很多版本,或偏戏剧化,或偏坊间奇闻。年,一位国歌诞生过程的重要亲历者——夏衍先生,给《北京晚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信中详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真实创作过程。
夏衍(-),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年,夏衍根据田汉的提纲,编写了电影《风云儿女》的文学剧本。影片拍成后所用主题歌,即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年9月27日,《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代国歌。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年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年3月14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在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恢复为国歌后,媒体对于国歌创作经过的报道,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传讹之处。夏衍为此给《北京晚报》编辑部写了下面这封信,信中详述《义勇军进行曲》的真实创作过程。以此提醒大众:“这么重要的事情,不要以讹传讹。”
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夏衍
2.为什么说“夏衍先生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真实”?
“他基本上是在否定一些通俗的更浪漫、更神话的、更英雄式的讲法。所有的事情都要经过事实的考验。我觉得这封信表面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腾讯视频《见字如面2》解读嘉宾梁文道
《见字如面2》解读嘉宾梁文道
著名表演艺术家杨立新老师在腾讯视频《见字如面2》中,用饱满的热情朗读了夏衍写给《北京晚报》为国歌创作过程“正名”的信件,用当代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将信件内容现代化,为大众还原历史的“真实”。
在信中,夏衍先生还原了整个国歌的创作过程,并为之前的“以讹传讹”进行了纠正。他说,年,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写了十余页纸的大纲,《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的主题歌写在原稿的最后一页。年2月,田汉同志被捕,时隔《风云儿女》剧本大纲的完成已经过去将近一年,所以不存在“《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同志被捕后在狱中所作”这一说法,更别提说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锡纸的衬纸上了。夏衍先生还提到,田汉在狱中的的确确在香烟衬纸上写过一首诗,那是在田汉同志被押送去南京前,林维中同志带了女儿田野去监狱看他,他将这首诗交给林伟中,让他带给孙师毅和夏衍。那首诗就是后来流传很广的那句“生平一掬忧时泪,此日从容作楚囚”的七律,而并不是国歌的歌词。
而对于《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夏衍还补充说,在田汉被捕后这首歌的确修改过一次。因为当时《风云儿女》的剧本在孙师毅同志的书桌上搁置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让最后一页的歌词被茶水不小心濡湿,有几个字看不清楚。而当时田汉已经入狱,所以作为电影插曲作词能手的孙师毅根据歌词内容,对那几个看不清的字进行了填补。实际上也只不过改了两三个字,即原词的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而关于聂耳小号吹奏一事,夏衍先生也做出了纠正。当时聂耳正在准备去日本,知道了《风云儿女》有一首主题歌时,就主动请缨谱曲。后来聂耳拿到文学剧本及主题歌后,曾和导演许幸之讨论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没有谱成曲子,就到日本去了。这首歌的曲子是聂耳到日本后谱出并寄回国内的……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故事的戏剧性以“精彩”来致胜,所以对于过往的一些传闻以及奇闻也有了更多精彩的“杜撰”,任何平淡的故事在戏剧化的张力面前都带上了一种令人神往的“流量”色彩,而腾讯视频《见字如面2》在这样的喧嚣下以“事实”发声,还原着事件的真实。《见字如面2》的主持人翟毓红在听完杨立新的朗读后发出感概:“夏衍先生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真实。”
3.关于历史:我们可不能被“戏说”蒙蔽!
“因为它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所以夏衍他觉得要用一个非常严肃的态度去对待它。所以他用的这样的词是非常重的,他说希望不要以讹传讹,严肃的事情就要以一种更加真实的态度,更加审慎的态度去对待它。”
——腾讯视频《见字如面2》解读嘉宾蒋方舟
《见字如面2》解读嘉宾蒋方舟
真实性往往让历史或者是事件带了写严肃的态度在里头,这也决定了其在内容生产过程中的厚度和深度。一封书信、一段历史,这些被传递出来的文化带上了点“戏剧性”的元素,便很容易被大众传播。然而大众在茶余饭后闲聊话题时,对于文化的真实可不能被“戏说”蒙蔽。就像腾讯视频的《见字如面2》,将夏衍对于《义勇军进行曲》真实创作过程的还原朗读。其不同于娱乐综艺嬉笑打闹的夸张式表达,一桌一信一人的简单化表达模式,就足见其内容的诚恳与真实。
“国歌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用一个非常严肃的态度去对待他。”《见字如面2》里面的解读嘉宾蒋方舟如实说。不得不说,蒋方舟的解说很有道理。《见字如面2》用简单的一封信件端正了大众对于历史戏剧性的误解,传递了文化中的“真实”,是一档十分有意义的文化综艺。一期一主题,一期一现象,《见字如面》通过内容传达出来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共鸣,更是让年轻受众更加真实和清晰的领悟到书信里的文化深度,传承“真实”的文化精髓。所以希望有更多像腾讯视频这样的节目让大家更生动地品读历史,品读文字的力量。
赞赏
长按白癜风治好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