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4日一大早,区作协刘泽林主席来电,说是苏老爷子走了!我脑袋嗡一下子,怎么会那?前半个月,我们爷俩还通电话着那!那是头一天,我给老爷子去送《燕鼎》杂志,当时老人家正在午休,大婶说,叫醒老苏吧。我说,别介,让苏老师好好睡会吧!第二天,老爷子就给我打来电话,说《燕鼎》办得不错,泽林办了一件大事!还问:《燕鼎》的销售怎么样?叮嘱道:质量好,还要抓住市场需求,有人需要,才能发展!万没想到,苏老师就突然走了,真是接受不了!悲呼!
近些天,苏老师的音容笑貌总显现在我的脑海里——老人家精瘦的身影,快速的步伐,慈善的笑容,乡音浓重的话语,坚毅深邃的目光……一幕幕在我心头展现!
苏宝敦先生我做苏老师的学生是在年,苏老师是张坊“五.七”农业大学当语文教师,我是第一期的学生,共招了两个班,名左右的学生。当时正值“文革”的后期,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故此,张坊公社“革委会”创办了这所学校。校长和教师都是从公社管辖范围内抽到的优秀骨干,专职教师很少。校长是赵宏存,副校长是周海。政治教师田玉清(专职),语文教师苏宝敦,数学教师蔡仕斌,农技教师穆希英,农机教师李玉章。公社“革委会”的主任是程占元,他是带领张坊人民修建“胜天渠”的英雄。革委会及程主任建立这所学校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农业专业技能的“接班人”。在当时是个创举!
我的初中是在南白岱中学上的,南白岱中学当时的教学师资非常强,许多老师都是从城里下放来的,非常优秀。比如:王明真老师、刘铁梁老师、崔孝先老师、陈恩有老师、郭福有老师、王建老师、郭志刚老师、田玉清老师等。我的班级是五班,初一的班主任是许依莲老师,初二、初三的班主任是王建老师。我在班里的学习一直排前三,第一的是周有文,第二、第三名是贾克忠和我轮换。所以,我升学的目标是张坊高中,但由于名额被人顶替(这个同学家是军属),才被迫上的“农大”,导致了我年高考名落孙山——这是我终生的遗憾。
“五七农业大学”实际是农业高中的规格,文化课只占到课程的二分之一,一半的时间是学习农机和农技。学校有果园,有各种果树,供学生们学习剪枝、除虫打农药等。再有就是搞校园建设,搬砖和泥;或者到后山上挖鱼鳞坑,栽种松柏树。文化课方面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政治课同学们都不感兴趣,数学课多数都听不懂,只有语文课,大家都喜欢上。这主要得益于讲课的苏老师。
苏老师是张坊当地的名人,乡亲们都传颂着“苏秀才”能在报纸上登文章的“美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都不高。由于认识程度以及家庭条件所限,大多数都在上初中前就辍学,帮助家里挣“工分”,能上到房山县城的“高中”,一个村里也没有几个。在大家写封信都要求人的年代,大峪沟村的“苏秀才”竟然能在报纸上等文章,这可是轰动乡里的大事,苏老师也自然成为了另人瞩目的“人物”。这也是没有上过师范的苏老师能够成为语文老师的原因。也得益于革委会程主任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魄力。
在上语文课时,苏老师不像其他专业老师那样死扣课本,他讲得非常活,即讲课本,也讲风土人情、天文地理;语法修辞讲得少,作文是重点。由于我初中阶段看过许多书,大多是又旧又破的书,象父亲看过的“三国”、“水浒”“聊斋”、“黄历”;从驻军部队垃圾堆上捡来的“雷雨”;同学间传看的“隋唐演义”等。所以,作文写得还可以,就受到苏老师的北京哪能治疗白癜风北京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9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