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或许要离开北京了。”轰轰烈烈的“开墙打洞”整治行动,迫使众多小商户重新考虑生计,他们有的选择离开北京或转行,但仍有不少人决定留守。
《财经》记者熊平平/文朱弢/编辑
“这次或许要离开北京了。”北京市东城区东板桥街上的快递店老板吴迪(化名)正在考虑何去何从。这条街道面临着整治,大批通过“开墙打洞”方式改造出的商铺将被封堵,吴迪的店面正在封堵之列。
不仅东城区,自年初以来,北京全市都对住宅的“开墙打洞”现象大力整治,并纳入市政府“疏解整治促提升”三年规划。
按照北京市的计划,年将整治约1.6万处“开墙打洞”商铺。
封堵“开墙打洞”的商铺,将本属于建筑的窗户、墙体还给建筑,既有对建筑安全因素的考虑,也有对古城文建、市容秩序的维护,而究其深层原因,则再次体现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思路。
《财经》记者对多地走访发现,因店铺被封堵,从事零售、餐饮的不少小商户被迫重新考虑生计,他们有的选择离开北京或转行,但仍有不少人决定留守。
封堵小门店
北京东城区黄化门街9号。大门紧锁,门口贴着“封”、“拆”字条醒目,提示该屋属于违法建设、违规“开墙打洞”小门店,字条落款“景山街道办事处”。
这种情景在黄化门街上并非个例,街道另一端63号的三个门脸,水泥的封堵痕迹清晰可见。墙壁上的政府文件显示,景山街道办在3月3日时就已发出拆封通知,要求违规开墙打洞居民15日内自行拆除、封堵,逾期未改者,街道办将组织执法部门整治,并于5月2日后开展大规模封堵行动。
黄化门街是北京市整治“开墙打洞”的一个缩影。年初,市政府决定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封堵“开墙打洞”是一项重要内容。
“开墙打洞”指住宅楼一楼居民拆除窗下砖体、部分墙体,将墙壁、窗户改成商铺门脸。
北京居民楼的“开墙打洞”随处可见,且由来已久,这些被改造出来的商铺大多被业主出租获益,承租经营者多为外来人口。据时任市人大代表、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工委书记张永红在年的一份议案中透露,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临街首层,全市“开墙打洞”商铺就有20万处。
“开墙打洞”的历史不短,治理也一直没有间断。政府文件显示,早期对“开墙打洞”的治理只是个案,个别严重影响建筑安全、区域治安的才会被封堵。朝阳区政府北京治疗白癜风找哪家医院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