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胡饼与烧饼同为西域传入的烤制食品,既然与烧饼有别,并又普遍为人当作主食,应该是烤制成的素饼,即今天新疆少数民族日常的主食“馕”。馕的制作看似简单,实际上从制作炉灶到烤制成馕,是要经过既费事且讲究的制作工序。先是要在平坦的地方用潮湿的沙土拍打出一具模型,形状如倒扣在地的水缸,馕炉的大小根据需要酌定。然后,将碾成细末的硝碱按比例与粘土混合,揉成泥团备用。模具上泥时由四周底围开始,底边留有一处通风口,由下而上,采取敷贴方式细心墁抹。硝碱的厚薄适中均匀,硝碱超厚,烤制的馕会外煳里生,反之,烤出的馕十分干硬。馕炉顶部留有圆形炉口,硝碱贴毕以沙土围护,以馕炉为中心,垒筑一个方形土台,待稍干后,由通风口及炉口将沙土模具掏尽。烤馕时将炉内干柴烧至成火炭,炉壁上均匀喷洒盐水,适温将馕面贴于炉壁,通常馕炉烘烧一次可以烤制出70千克馕。走在乡间,常看到几户人家的主妇聚在馕炉前。此刻,一座馕炉便成为沟通邻里情感的场所,同时,又能节省不少木柴。
各种式样的馕在生活中也有不同用途,细分起来,有家用馕、商品馕、待客馕、旅行馕。系列化的馕不仅表现馕的实用性,也反映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的习俗。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用馕坑(吐努尔)烤制,馕坑呈圆形,以土烧制而成。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沫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便是馕,是馕帮助他走完充满艰辛的旅途。通过这个美好的传说,各族人民把馕看做日常生活必备的食品。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新疆干燥的气候;加之烤馕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各族人民喜爱烤馕就不足为怪了。每年乌鲁木齐的美食节上,来自全疆各地的做馕商家,都各显身手,拿出自己的绝活,改变馕的制作工艺、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展示最具特色的馕制品来吸引食客。这是美食节上展出种类最多的馕。这是展出的世界上最大的馕。这种馕叫做“窝窝馕”,这种馕的特点是比较厚实,存储时间久,刚烤出来味道香脆。这是小油馕,也是我最喜欢吃的一种馕,这种馕里面加入了牛奶、鸡蛋,所以无论放多久吃起来都会比较干酥可口,营养价值也比较高。它的售价是按照公斤来计量,大约是20元一公斤,位置在乌鲁木齐南门文物商店旁边的巷子里面,就此一家非常好找。这种馕叫做“肉馕”,是在面粉里面加入了羊肉、羊油烤制而成,肉香浓郁,这种的营养价值也很好,但是要趁热吃,缺点是这种馕如果凉了就不是很好吃了。这种馕的地方也是在南门文物商店旁的巷子里。新疆抓饭新疆抓饭也叫手抓饭,顾名思义就是用手直接抓着吃,这种饮食方式最早来自于古印度及阿拉伯地区的吃饭方式,传到新疆后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传承。当然,由于社会的进步,现在抓饭很少再用手抓着去吃了,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传统意义上的维吾尔族依然用手抓着吃。同样,智慧的维吾尔族在传统羊肉抓饭的基础上,又创新出了甜抓饭(里面方有葡萄干、杏干)、瓜脯抓饭,从而丰富了新疆抓饭的多样性。抓饭熟了抓饭是维吾尔族最喜欢的美食之一,维吾尔语叫“波罗”。抓饭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和清油,做出来的抓饭油亮生辉,香飘四溢,味道可口,营养丰富。相传一千多年前有个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纳的学者,晚年的时候身体虚弱,吃了很多药都无济于事,后来他研究了一种饭,进行食疗。他选用胡萝卜、洋葱、大米、羊肉等做饭。其中,胡萝卜是营养价值十分高的补品,日本人叫它“地参”,中医俗称“小人参”,具有补气生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妙用,洋葱则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钙镁等多种成分。另外,大米和油也都是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加工,当然可以称作“十全大补饭”了。所以那位学者吃了这种饭就很快康复了。抓饭不仅是营养丰富的“大补”之饭,同时也是省力、省时,饭菜俱全、众口好调的理想食品,特别是在招待上百客人时,抓饭能使人人满意,所以维吾尔族人在举行婚礼或者过节时多用抓饭来招待来宾。最大的抓饭锅
抓饭制作方法:配料:大米、连骨肥羊肉、胡萝卜、清油、羊尾油各一半,洋葱、精盐、孜然粉等适量。制作方法:大米洗净,用水泡上。羊肉则剁成大块(连骨头一起剁),胡萝卜洗净后切成细丝,洋葱剥皮后切碎。抓饭一般用生铁锅。锅洗净后,下油,烧热去沫,撒少许盐水去辣味,然后加入羊尾油,溶化后,放洋葱稍炸,这时在肉块,炸成暗红色,再倒入切好的胡萝卜丝炒至半熟,加精盐、孜然粉翻搅几下,倒入清水要满过锅中的肉和菜,用火焖30分钟,再将泡好的大米捞出倒入锅中,扒平,切记不要搅动,使肉块、胡萝卜在锅的最底层。水要放得满过大米层,水的量与做米饭差不多,同时也要考虑大米的吸水性。大米放好后,盖搡锅盖,煮上10分钟左右,将上面的大米翻搅一遍(只翻大米层,下同),用筷子扎上十几个眼再放上锅盖焖,煮上10分钟后再搅一次,使夹生的米翻到下面去,再加盖到见不到水时,抽出明火,用余火慢慢焖,约30分钟后即熟。食用时,将羊肉块拣出来,盛饭时放在饭的上面。将胡萝卜和大米搅拌均匀后即可食用。做好的抓饭白里有黄、油亮生辉、饭香肉烂、美味可口。新疆烤羊肉新疆的烤羊肉串风味独具,肥香热辣,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风味小吃,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喀瓦甫,是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小吃。据古书记载,烤羊肉串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历史。同样在新疆的吐鲁番考古人员在阿斯塔纳古墓群中考古时发现的烤羊排,也是最为重要的实物证明。好吃的烤羊肉串在食材的选择上也是很有讲究,选择的羊肉首先要保证新鲜,最好选择羊羔肉或者是比较小的羊,这样的羊肉烤出来的肉会比较细嫩可口。通常在乌鲁木齐的夜市上会有维吾尔烤肉师傅这样的叫卖声:“新鲜的羊肉,没有结婚的羊缸子肉”(羊缸子是只结婚的女子,此为新疆杂话)。新疆维吾尔民间传统的串烤肉,既是街头的风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肴。正宗的串烤肉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肉嫩可口。正宗好吃的烤羊肉串除此之外,选择调料的时候也是会非常讲究的,比如提味的茴香、孜然等等香料也是决定烤羊肉串口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新疆烤羊肉串不仅仅在新疆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美食,且不同的区域对于羊肉串的烤制过程,以及选择食材方面都各有不同。现如今,只要我们身处中国任何一个省份,只要是县级以上城镇都会看到新疆维吾尔族同胞街头烤制羊肉串的场面。当然,真正地道的美食一旦离开了故土,味道在一定程度上就大打折扣了,从选用食材到烤制方式等等众多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吃正宗地道烤羊肉还是需要回到新疆来。羊肉串的烤制方法:烤羊肉串是在特制的烤肉铁槽上烤灸而成的。铁槽分上下两层,中间隔板成孔状,用无烟煤作燃料。烤羊肉串用的铁钎子,长30厘米,一头装有木柄。制做时,先将精羊肉切成3平方厘米见方的薄片,依次穿上铁钎,然后置放在烤肉槽上,一边在无烟煤上火烤,一边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等佐料,3~5分钟左右翻烤另一面,几分钟后烤羊肉串扑鼻的香味迎面袭来,此时的羊肉串已经烤熟,赶快趁热食用,如果等烤羊肉串放凉了就会失去烤羊肉串特有的鲜味。同样在新疆很多地方,烤羊肉串之所以还特别好吃的一个特点就是除了对于羊肉本身的选材之外,还有就是对于燃烧物的选材,通常传统比较常见的就是无烟煤,但是,有些商家采用梭梭柴(新疆南疆比较多见的一种戈壁植被)进行烧烤,味道比无烟煤烤制出来的要好很多,随着环境的日益破坏,梭梭柴已经很难再找到用来做燃料了。但是采用胡杨或者其他的木材烤制出来的烤羊肉串,一样独具特色,香味犹存。在烤羊肉串的扦子上,聪明的商家为了达到追求原始的美味,也采用了坚硬耐火的红柳树枝条,削尖取代铁质扦子,更显与自然的浑然天成。烤羊肉串的种类:除了烤羊肉串,通常烤肉师傅也会放一些诸如:羊腰子、羊板筋、羊肝等羊杂,根据客人的不同喜好进行烤制,特别是羊腰子更是滋补之佳品,很受当地人的喜好。通常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在都市的大街小巷,人们三五成群,要上几瓶啤酒,几十串烤羊肉串、烤些羊杂,再烤几个热馕,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美食烤羊肉串,一边寒暄优哉游哉。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风景线。烤羊肉串虽然是风味小吃,如今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在自治区举行的一些高级宴会上,烤羊肉串成了人们赞不绝口的高级名肴,其做法也有很大的改进和创新。原来的肉片改成了肉末,并加入蛋清、淀粉、孜然、辣椒面、精盐做成丸子,穿上竹钎。在油里炸或在电烤箱里烤,讲究的还在丸子外面包上一层网油,称之为“网油羊肉串”,其风味更上一层楼。此外,近年来,新疆人还发明了一种“炒烤肉”,由烤为炒,更加卫生和方便,关键还是作料——孜然。只在爆炒的月巴瘦适中的羊肉片中,加适量的孜然、辣椒面和精盐,其昧便与烤羊肉无异,所以炒烤肉又成新疆居家食用的一种佳肴,在一些清真餐馆中,也把这种创新的菜肴列入了菜单。新疆拌面新疆拌面俗称拉条子,一种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的面食,几乎成了人们在新疆餐馆用餐时必点的一道主食。新疆拌面的吃法并不烦琐。一般就两种吃法。一是菜面合一,二是菜面分离。新疆拌面最能体现的新疆风情,大碗大盘,大吃大喝,全身出汗,通体透气,好不痛快! 新疆拌面是我国面条家族中一个成员,因其制法独特,并拌以菜食而得名。属清真食品,为维,回,哈,汉等民族所喜食。 新疆拌面作为一种先煮制成熟后再炒菜拌制而食的面食品种,已有很久的历史,它本身的发展就反映出维吾尔族人从牧业生产到农业生产的一个转化过程。因此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南疆巴扎上的拌面摊拌面的制作方法配料:面粉、羊肉、胡麻油、西红柿、鲜辣椒、洋葱、大蒜、茄子、豆角、等蔬菜。制作方法:用盐水和面,做成剂子,饧30分钟备用。将羊肉切成薄片,拌入芡粉和酱油、洋葱、大蒜备用;将西红柿、鲜辣椒切成小块或者细丝(也可以切成小方块)备用。锅里放胡麻油,油热七八成时,放入羊肉片过油,肉熟后捞出。再把鲜辣椒过油稍炸即捞出。油倒出,稍放一点油炒西红柿、洋葱、胡椒粉等,这时把羊肉片和鲜辣椒同时放入锅里,加盐翻炒几下即盛盘。把饧的剂子拉成长条面,即俗称拉条子,下入滚开的热水锅里,熟后捞出盛盘。食用时,将过油肉拌入面中即成。特点:色悦目,味香可口,实惠经济,可满足不同人的口味。过油肉拌面味道好坏在菜上。夏季过油肉里所选用的菜大多为西红柿、辣椒、芹菜、茄子、蒜苔等新鲜蔬菜。在冬季多用大白菜、干辣皮子、西红柿做辅料。由于季节的变化,所选用的蔬菜也不一样。但无论何时何地,在新疆的任何的一个地方都可以吃到过油肉拌面。但是,新疆过油肉拌面之所以好吃还有非常一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新疆小麦具有一定的黏性,拉起来不易断,吃起来劲道味觉可口。二是新疆水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做出来的饭菜都会有特殊的效果
乌鲁木齐街头小吃
喷香的烤肉
新鲜的食材
特大烤包子
烤鸡
烤全羊
抓饭
街头小吃
街头叫卖的新鲜和田沙漠黄金——大芸
自制羊奶冰激凌
自制汽水
夜市一角
巴扎上,改良后的“串串香”,外道,外形全都变了样。
年:5月1日,罗布泊-塔克拉玛干沙漠大穿越摄影行,行程确定已经成行(现已开始报名,总第22期)
第一期:年5月1日——5月8日
第二期:年5月10日——5月17日
第三期:年10月1日——10月8日
第四期:年10月10日——10月17日
年盛夏,大美新疆之伊犁(跟着摄影师去旅行)
时间:6月14日——8月23日(不间断预订行程)
年,金秋喀纳斯摄影行(跟着摄影师去旅行)
时间:年9月22日——9月29日
年,金秋南疆胡杨沙漠帕米尔高原摄影行(跟着摄影师去旅行)
时间:10月20日——11月4日
年,伊朗高原民俗摄影行(跟着摄影师去旅行)
时间:11月8日——11月22日
年,走进喀拉昆仑山公益之旅
时间:11月28日——12月8日(全程纯公益行为,不收取任何费用)
领队刘英智:(野骆驼、艺术人生)国际楼兰学会会员新疆驼行天下探险有限公司创始人,摄影师、知名领队、画家、探险家,常年从事西域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研究。并常年组织带领摄影团队进入罗布泊、阿尔金山、西藏、昆仑山等广袤无人区。以及周边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曾经在多家疆内外刊物发表摄影作品及文章,出版图书《图解彭加木》等著作。
年10月:带队纪念中瑞探险科考80年“重走斯文?¤赫定探险路”—新疆哈密至内蒙古额济纳旗沙漠探险历时6天
年10月:带队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探险
年6月:发现疑似彭加木第一人(全国上下数十多家媒体跟踪报道)
年10月中旬:新疆北疆深度探险旅游
年6月:在罗布泊探险时救援即将遇难的湖南青年肖永科(湖南卫视剧组跟踪拍摄并制作成专题片)
年4月:带队中央电视台“纪念彭加木遇难30周年纪念活动
年5月带领《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在罗布泊进行考察活动。
年2月带队佛教之旅摄影团在尼泊尔、印度进行摄影考察活动历时28天。
年5月28日在苏州科技学院举办《掀弃你的盖头来》刘英智个人摄影作品展
年6月8日在武汉体育大学举办《掀弃你的盖头来》刘英智个人摄影作品展。
《国内主流媒体报道驼行天下原野骆驼俱乐部活动情况》
湖南卫视年专题报道人与社会栏目参加纪念彭加木遇难30周年纪念活动北京哪间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7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