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小学语文教材今秋大变脸这部分内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23日举办的语文版义务教育修订版教材使用暨培训工作会上表示,今年秋季,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辽宁、宁夏、山西、四川、云南、浙江等地多万中小学生将开始使用语文出版社新修订的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

新修订的教材全套共计18册,供义务教育一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使用,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15%,40%的课文被更换,增加了古诗文及中华传统文化比重,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超30%。

记者昨天从江苏教育出版社了解到,从今年9月份开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初中语文教材也将“变脸”。

向传统文化倾斜古诗文占比超30%

“目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足是语文课本普遍存在的问题。”王旭明说,此次语文版修订教材重视古诗文学习,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的30%,每册最后一个单元集中安排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七至九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的40%,每册安排两个单元的古诗文。

此外,新修订教材还特别注意通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设计,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一至六年级《百花园》中的“读读背背”栏目,安排的内容都是古诗文;全套教材在《百花园》中安排读背古诗文82篇,比此前教材增加了40%。另外,七至九年级口语交际中的《交流座右铭》、《谈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写作中的《我看古人的苦读精神》,综合性学习中的《诸子百家初探》、《现代社会与儒家思想》等,都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语言文字运用题 占课后练习一半以上

在课后练习上,修订版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做到既有一定数量的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练习,又有较大比例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练习,还有不少则是二者兼顾。比如,修订版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了较多的读写结合题;同时,练习中多次出现“用自己的话说说”、“用自己的话写写”等题目,以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的能力。

据统计,全套教材当中,语言文字运用题,即用语文来说现象,分析、解释各种问题的题目,占到50%以上。体现在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上,话题的形式更加考虑学生的需要。据王旭明介绍,修订后的教材想利用这样一些环节,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社会、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学“空语文”、不学“死语文”,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减量增质,课文数量减少15%

据了解,在教材修订的时候,教育部曾召开专门会议,要求这一次教材修订要体现的精神之一就是“减负”。那么,怎么减轻学生负担?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量。

据统计,新修订后的语文版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了大约15%。但王旭明表示,减量并不是减负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提质’,即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把练习设计得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精心考虑学生的接受度,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把非语文的或者说语文学习价值低下的内容筛选出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会学语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教材更换大约40%的课文

据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介绍,修订版教材和之前版本相比,大约更换了40%的课文,其更换标准就是是否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修订版教材除了拼音、识字单元外,以诗歌为主构架全书,共有13首诗。“诗歌是人类最早抒情表意的形式,也是语文体裁之一。虽然小学语文明线是以话题组元,但暗线是体裁,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首先,一些优秀的传统篇目得到了保留。比如,保留了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小英雄王二小》、《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其次,修订版教材更加强调时代性。王旭明表示,有些篇目虽然内容很好,文字也不错,但是由于和时代要求不符,还是被撤换。“比如《谁勇敢》一文,有些老师教过,而且特别爱教,希望能留下来,但我们还是拿下来了。为什么呢?一个孩子为了保护其他孩子不受马蜂蜇,用身体扑向马蜂窝,虽然保护了别人,但自己却受伤了,文本的结论是这个孩子最勇敢。我们认为,对孩子来说,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应倡导这种行为。怎么办最好?那不是语文要讲的事,至少在选文时我们不选这种文章。”此外,中学课本里的《洲际导弹自述》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以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于与现代和谐社会导向不符,被换为《智取生辰纲》。

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也将“变脸”!

昨天,“中小学语文教材更换40%的课文”的消息网络热传。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要做这么大的改动,那么苏教版教材是否会发生变化?记者昨天从江苏教育出版社了解到,从今年9月份开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初中语文教材也将“变脸”。

今年秋季苏教版起始年级将使用新版语文教材

昨天,记者联系上了江苏教育出版社总编办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经过谨慎确认后给了记者确切回复:“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今年秋季,苏教版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将使用新版语文教材,苏教版新版语文教材依据版《语文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已通过教育部的审查。作为专业教材出版社,我们会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和课程标准对中小学新教材内容进行慎重调整和修改。”

但具体的课文篇目调整,该负责人表示依然处在“保密阶段”。据悉,省内目前有十多个大市在使用苏教版教材。省外包括江苏在内,共有29个省份,多个实验区,0多万人使用苏教版中小学教材。

一线语文老师:教材文学性有待加强,是该调整

“换教材”成了昨天晚上各大社交媒介的热词。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部分学校的一线语文老师。一位拥有多年教龄的资深小学语文老师表示,现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存在着文学性不够的缺点,的确存在着调整的空间。“语文需要文质兼美,期待教材在调整时,可以在篇目选择上更加注意文学性一些。”该老师认为,语文课本调整和修改的周期应该保持在5年到10年左右,“让课本中加入新鲜的元素,语文老师在教学时也会更加卖力。”

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认为,目前的中学语文教材存着课文篇目过多的问题,像语文版教材此次的改革那样,减少教材中课文的篇目,对于语文老师的教学来说也是一种“减负”,“语文毕竟是一门需要拓展的学科,不用注重篇目的数量,我们可以在具体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拓展的更开一些。”

语文教材撤掉《南京大屠杀》?

官方:只是换了片段

昨天,有消息称,即将投入使用的语文出版社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更换了40%的课文。其中,有关“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内容被撤下。这一消息在网上引起广泛的讨论,新浪微博上还发起了投票调查。

针对网上所传语文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修订教材将《南京大屠杀》题材撤下之事,昨晚,语文出版社的官方网站发出相关声明,王旭明的新浪微博也转载了声明全文。

纯文字版如下:

语文出版社语文教材没有撤掉南京大屠杀题材的课文

网上所传我社九年义务教育修订教材将南京大屠杀题材撤下之事,与事实严重不符,混淆视听,特此严正声明。

我社自年起,对年审定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进行了修订。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将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一文换成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节选,课文题目为《死里逃生》。更换的原因主要是张纯如所写《南京大屠杀》片段《死里逃生》,不仅写了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道,而且刻画了一个普通中国妇女李秀英在日本鬼子惨无人道的暴行面前智勇双全、勇敢反抗的事迹,感人至深,反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因此,我社教材中不存在将南京大屠杀题材撤掉的问题。

特此声明。

语文出版社

年5月23日

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好价格便宜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69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