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北京晚报》

老黄说,那应该是1999年的一个周六,他跟往常一样,再次来到潘家园旧货市场的旧书报交易区

闲暇时翻阅藏报是黄玉庆每天最惬意的时光

老黄系统性地收集报纸是从1997年开始,他在收藏过程中特别喜欢关注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尤其是关于老北京的更让他百读不厌那些文章唤起了老黄儿时的记忆,与他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也最终让他立志围绕”老北京“这个关键词在收藏之路上“大做文章”

老黄说,如今的北京城,变化太大了,很难找到儿时的记忆“别说小时候了,就连少年、青年、甚至我的中年时期的很多记忆都找不到了”说到这里,老黄一脸的无奈,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集报不仅靠朋友也要靠运气

从邮迷变报迷一发不可收拾

聊起老黄收藏报纸的经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北京晚报订阅电话90年代初老黄说,那时候他酷爱集邮,“当集邮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增长知识,我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集邮》杂志和《中国集邮报》随后我又接触到一些介绍报纸收藏的文章,我的兴趣就从集邮转移到集报上了”

黄玉庆收藏的“雷锋专题”取材于国内所有报纸

“我当时激动极了,但还得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老黄回忆起当初的场景,虽然时隔多年,依然喜形于色为了不“惊动”摊主,老黄当时多了个心眼,花了100元将一摞报纸都给买了下来买下后,老黄只留下《北京晚报》的创刊号,剩下的旧报纸全部送朋友了

为了能尽可能地留住老北京的记忆,老黄全身心地投入到集报之中,他觉得收藏与北京有关的报纸,以及书籍和杂志等等,都是在收藏老北京,都是在保护北京的历史北京晚报订阅电话和文化

通过藏报延续”老北京“的记忆

老黄的住所只有一室一厅,但据老黄统计,这里大概存放了5000多种、数万份报纸以及上千册书籍杂志他把这里命名为“京报坊”老黄说,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和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作为老北京人的他特别热爱北京,从而就把在京出版的书报杂志作为了收藏的重点

黄玉庆家中一角,他家中几乎所有的空间都被书报所占用

据老黄回忆,那是1997年的夏天,罗老特意登门跟他交流集报的心得当老黄看到罗老一瘸一拐的行走才知道,原来罗老曾经上过战场,他小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受过伤罗老不顾行动不便,坐公交车远道而来,让老黄非常感动

愿藏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那天我俩聊得特别投机,从上午一直聊到傍晚罗老特别跟我强调,集报应看北京晚报手机报重它的史料价值,看淡它的经济价值,只有这样,才符合集报的本源,才最有意义”老黄说,别看一晃都快20年了,罗老对他的叮嘱一直铭记在心

老黄说,京报坊“镇坊之宝”的得来离不开圈内好友的帮忙“2001年左右,通州的一位朋友从河北收到了清末的《北京晚报》我当时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赶紧联系他并最终花了一千多块将其收入囊中”老黄说到这里,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声音微微发颤起来

谈起老黄的老北京情节,他说跟他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黄老从小生长在西单民丰胡同的舍饭寺如今,民丰胡同已经没了,舍饭寺更是无处可寻

老黄告诉记者,由于他父亲身体不好需要有人长期陪护,他已辞职多年同时,老黄也没什么积蓄,也就是无力改善目前“京报坊”的硬件北京晚报电话条件所以他特别希望能有企业伸出援手,让他多年来的收藏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老黄认为,对于一个老北京人来说,能淘到《北京晚报》的创刊号,真是莫大的荣幸

黄玉庆的藏报和家庭藏报馆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谈起《北京晚报》,广大北京市民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我跟您说,目前已知的以“北京晚报”命名的报纸最早可追溯到清末的宣统元年,也就是公元1909年,您是否非常惊奇?谈到这份古董版《北京晚报》,就必须提到它的主人,他就是心怀浓厚老北京情节的集报家黄玉庆

“我特别希望,将来能有个宽敞的地方可以完全地展示这些藏品,这样就能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过去的老北京,了解过去北京人民的衣食住行……”老黄说到这里,眼圈有些湿润北京晚报数字,他站起身,远眺窗外,仿佛过去的“老北京”又回来了……(文并摄/千龙网记者 常菁)

对于珍贵的藏品,老黄都会用塑料册加以保护他家的书柜玻璃也用纸张贴上了,为了是避免户外阳关的照射老黄说,老报纸非常娇气,怕光、怕风、还怕潮,妥善保管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儿在老黄眼里,他收藏的旧书报都是他的心肝宝贝儿,哪个宝贝儿受点儿委屈他都会心疼不已

由于老黄的居住条件有限,所以他越来越发愁未来更多的书报类收藏品该如何存放和保护

三月上旬的一天,北京乍暖还寒在北三环皇姑坟一间普通的民宅内,千龙网记者见到了黄玉庆黄玉庆今年将满53岁,一脸长髯特有文艺范儿,一口地道的京腔透露出他是个标准的“老北京”

为什么叫舍饭寺呢?据老黄介绍,原来老北京晚报电子阅读北京的一些寺庙逢农历初一、十五都要舍饭,以救济城市的贫民,其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舍饭寺

记者从老黄手中接过这份清末的《北京晚报》,发现由于岁月过于久远,报纸已经泛黄明显,但整体品相还是很不错的这是16开的小报,在头版右上方竖排“北京晚报”四个楷书大字,内容包括”京内新闻“和”紧要新闻“等

黄玉庆向记者展示“京报坊”的“镇坊之宝”

每当闲暇时刻,老黄都会在家中泡上一壶茶,慢慢翻开一份份藏报,一边品茶一边追忆远去的“老北京”老黄说,虽然很多事物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它们的影像被报纸保留了下来,记录它们的文字还在,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

“集报不仅要靠朋友,还要靠运气”老黄刚谈完他的“镇坊之北京晚报电子阅读宝”,又给记者讲起了他“巧遇”《北京晚报》创刊号的经历在一个摊位上,老黄无意中从一摞旧报纸中翻出了一份1958年3月15日发行的《北京晚报》创刊号

老黄说,如今他能在集报方面小有成就,离不开圈中朋友们的热心帮忙,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名誉会长罗同松罗老今年已经八十有余,他原来是《人民日报》的高级编辑

黄玉庆的床头也堆满了书报,便于他随时取阅


白癜风对年轻人会有什么影响
白癜风的危害你都了解了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