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左颖)记者今天从北京市邮政投递局了解到,从7月份开始的《北京晚报》收订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收订11万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在工作中不在乎辛苦,不计较得失,不怠慢用户,不怕碰钉子就能做好报刊收订工作”王海梁的一番话也代表了很多晚报收订员的心声j170 刘洁摄 j220
在工作中除了一天正常投递三次以外,到了晚上姚平还经常带上白天没有投出去的挂号信再投一次,她告诉记者:“白天用户的家中基本上没人,晚上差不多都回来了孩子上整托了,我也没什么事在送挂号信的同时,一来可以擦擦信报箱,二来还能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质量,一举三得吧”正是由于姚平在工作中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也赢得了很多新老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姚北京晚报订报电话平,北京邮政投递局东四投递部的一名女投递员,虽然从事投递工作才两年多的时间,但在她所负责的街道社区里,“亲闺女”这三个字却已经成为了人们对这个高高个子、热心开朗的女投递员最亲切的称呼而在刚刚开始的北京晚报2010年征订工作中,姚平更是用自己的热情和勤奋赢得了很多新老用户的信任,成为了订阅量名列前茅的“标兵”投递员
提到自己的收订工作,王海梁的语气中充满了坚持与执著,“记得有一次在下班后的收订中,我来到百旺家苑西区收订报费,收到最后只剩下28号楼的四户人家,我迈着疲惫的步伐,敲开了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的门,用户们都很热情,都在我这儿订阅了晚报,让我感觉十分欣慰和高兴,可是到了最后一家,却使我犯了难,开门的是北京晚报联系电话位大姐,她只说了句‘现在订报太早了,年底再订’就把门关上了”
提起姚平,虽然她干投递工作的时间不长,但道段上许多北京晚报的用户对她都十分熟悉“在我投递的道段上有许多空巢老人,生活上常遇到些困难,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朴实的姚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话语中充满了真诚,“入局不久,正好赶上过年,我想给老人们包顿饺子吃,就自己花钱买来了面粉、白菜和韭菜当我把饺子端到老人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可高兴了”其实姚平每月的工资也就1000多块钱,除了生活以外,还要负担这些额外的支出面对周围很多人不解的目光,姚平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心里真的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看待”
王海梁:执著的晚报收订“状元”
提到自北京晚报晚报电子版己在收订工作中的经验时,性格有些腼腆的王海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报刊收订工作要锲而不舍,不怕碰钉子”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订阅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不过姚平仍然用自己的“亲情服务”走通了一条充满温情的征订之路在她服务的街道社区里,大事小情只要是能帮上手的,就不会袖手旁观,甚至她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那些空巢老人,以便他们有困难时能随叫随到
姚平:晚报订户心里的“亲闺女”
王海梁告诉记者,在报刊收订市场日趋激烈的今天,特别是在报刊的收订初期,谁早一步去用户家,就意味着谁有可能收到更多的报刊如果光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日去收订肯定是要落后的,为了赶在别人前面,他在每天下班后,都会全力扑在收订工作上北京晚报数字报收订的路上,经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吃苦我不怕,我就怕辛苦出去几个小时收不到报费”
王海梁是北京市海淀区邮政投递局农大南路投递部的一名替班员,虽然真正干上投递和收订的工作没几年,但能干的王海梁却是北京市邮政投递局去年评选出的收订状元,而今年截至目前他已经完成收订2010年的《北京晚报》近300份
为了能打动这位大姐,王海梁连续五天每天都会到大姐家送递晚报的同时介绍晚报的收订活动,终于在第五天的时候,那位大姐一边开门一边说:“一猜就是你,什么都不说了,给我订份晚报吧,小伙子你做事可真执著,收订的工作你确实是做到家了,看在你做事这么有毅力,不怕吃苦的分上,报费交给你,我也很放心”
从7月份开始征订工作至今,姚平北京晚报广告报价已经征订了各类报刊近200份,她的收订户数和报刊费流转额,在全投递局也名列前茅很多新老用户都是被她的朴实和热心深深打动,正如家住大豆腐巷26号的原大妈所说:“小姚的服务真是到家了,前一阵我得病住进了医院,可我家的报纸一直都由她给我留着她还经常给我送吃的,帮我搬煤、烧火我就琢磨,我也没有什么好回报小姚的,只有坚持订报,继续得到她的服务吧!”
据投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单位在今年纷纷压缩开支,对完成报刊收订目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投递局从8月开始便组织开展了“比收订份数、比收订进度、比增长幅度、比收订流转额贡献率、比发展新订户、比实事求是”的专项竞赛活动,并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收订创新奖和收北京晚报报订创新金点子评选活动,鼓励职工在报刊收订中勇于创新而且,在短短两个月的收订工作中,还涌现出了表现突出的收订“状元”和“标兵”,这些典型人物不仅深获晚报用户的好评,而且他们的事迹还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广大投递员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讲判断标准白癜风对耳部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