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里约奥运赛场热点不断,中国女排进决赛,林李大战,美国接力赖皮复活,今天的报纸有点遴选鱼和熊掌的意思。看看聪明的编辑是怎么干的。
热点一起上头版鱼和熊掌二者兼得,有报纸选择了热点赛况一起上头版的策略。
武汉晨报:头版头条给了女排,主打图片给了林李。辽沈晚报:分别用了三个小标题——“惊天逆转、经典对决、违背公平”把女排、林李大战和美国接力闹剧串起来,一起上头版。新闻晨报:用“触动人心的远不止输赢”串连中国女排和林李大战。也挺巧。
新文化报:用“伟大的传承”和“伟大的约定”并列女排和林李大战。
需要补充的是,该报在每张图的下面各配了几句话,很到位。
中国女排:
年4月1日,和郎平一起创造女排“五连冠”伟业的主力球员陈招娣因病离世,“女排精神”再度被人们广泛提起,郎平对袁伟民说:“我应该是老女排最后一个还在一线的了,应该为中国女排传承一点东西。女排的东西再不传承,就可惜了。”
同月,郎平正式出任女排主教练。(这就叫担当和传承)林李大战:
年,面对“亚运会后退役”的传闻,李宗伟表示,“不管是运动员,还是全世界的观众,都希望看我跟林丹继续打比赛吧。”
林丹则在随后表示,只要李宗伟还在打,他就会继续打下去。“我知道李宗伟要坚持下去,既然他要去(里约),比他小的我为什么不去呢?”(这就是两个高手的约定)
爱你,中国女排昨天,很多人在看女排比赛时哭了,那是心灵被震撼之后的泪水,也是喜悦的泪水。看看今天各报怎么赞女排,赞郎平。
江淮晨报这标题准啊!“论拼劲儿只服女排”。那是中国女排的基因,在郎平调教下被激发出来的。不能不服。
钱江晚报为中国女排做了一组报道,头版头条标题“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潮澎湃”。内页关于郎平的报道的标题借用了网友的话:“看到郎导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啥意思?说的是看到郎平心里有数,镇定自若就放心了。更有意思的是,该报还针对“女排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做个小调查。不知你会怎么答,反正我的答案是:拼搏、勇气、斗志和团结,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郎平。
辽沈晚报:如此女排怎能不胜;如此女排怎能不爱京华时报:“女排姑娘怎么爱你都不嫌多。”中国女排就是中国人的红苹果。解放军报:泪水,为拼搏而流。军报的标题就是硬朗。江淮晨报:“妈妈,我终于知道您为什么爱女排了”。(中国女排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满满都是正能量。)合肥晚报的标题很另类:你压力大吗?女排姑娘们想跟你谈谈。(谁有她们的压力大?)广州日报:上下一心随郎指导冲金北京青年报:当年铁榔头如今梦依旧。(看女排踏实就因为人人身上都有那股拼劲儿。)郑州晚报:膜拜郎平,她总能创造奇迹!(没错没错。)新闻晨报:骄傲的女排她们一直在那里(几十年来中国三球项目,或者说大集体的项目全靠女排撑着。)新文化报:东北人的幽默体现在这个标题里:看女排血拼杀进决赛小心脏被虐得不行不行的。新京报:生如夏花灿烂绽放深圳晚报:铁榔头成“狼图腾”取胜之匙“神换人”。(比赛中,郎平把12个人都用足了,用到位了,激发了每个队员的潜能,堪称神算。)人民日报呼吁:为女排,掌声响起来(十三亿人的掌声,送给女排,连外星人都听得到。)与其他报纸不同,中国青年报的这篇《郎平“妈妈”最平凡的伟大》一文选择了别样的切入点,平实,细腻,感人。摘几段分享:
当中国女排以3∶1战胜荷兰队之后,已经是里约当地时间8月19日凌晨近1点。
走下赛场,郎平的脸上很难看到兴奋与喜悦,在几分钟前激动地与队员们一一拥抱并对每个人都说了一句鼓励的话后,郎平似乎用尽了自己最后一丝气力。
依照惯例,此时郎平还要参加新闻发布会,虽然很疲惫,但她知道配合记者完成采访也是一项必须的工作。她会像平时的指导、训练一样,耐心解答记者的问题,尽管有些问题她可能已经回答过了很多遍。
在走进新闻发布会现场后,郎平先找了一个角落,背对着媒体快速地换了一件T恤。刚才两个多小时高强度的比赛让郎平身心俱疲,临场指挥穿的那件T恤早已被汗水浸透。
角落里,换衣服的郎平,疲惫甚至显得有些苍老的背影,让所有在场的记者动容。
郎平是承载着国人厚望的中国女排主教练,同时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位妻子,一个母亲。但在排球赛场上,她从不轻易流露一个女人可能会有的软弱,她用她坚强的意志,扛起了亿万人民对一支怀有特殊感情的队伍的期待。
.......自从年赴美担任新墨西哥大学排球队助理教练起,郎平在美国的生活时间总计长达15年,但是让美国媒体感到吃惊的是,以郎平的条件,基本上是随时提出入籍美国的申请,随时就能获得批准,这是多少在美工作、学习的外籍人士梦寐以求的,但郎平竟然不为所动,或者她从来也没有产生过放弃中国国籍的想法.......从一些不太被人注意的细节入手,读起来令人动容。林李的约定今天很多报纸选用了这张图。一场对决结束了,一个时代结束了;一段佳话流传开,一生的友谊留下来。人民日报:林李大战超越胜负北京日报:这场对决超越了胜负(党报与党报心有灵犀)北京青年报:虽然很可惜但这就是比赛京华时报:一生的对手永远的朋友钱江晚报:奥运再无“林李会”但江湖将留下他们永久的传说晶报:好对手好兄弟武汉晨报:有一种对手叫李宗伟现代快报:这场史诗及“林李大战”超越胜负新京报:相惜晶报:至少这最后一战亲手送你进决赛(浓浓的悲剧味道)晶报:左林右李感谢有你信息时报:这一次,谁也没留下遗憾信息时报:最后1次?谁都开不了口美国队两枪孤独跑进决赛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美国女子接力队在里约奥会4*决赛中取得冠军,但这改变不了她们成为“笑柄”的事实。因为,原本她们是没有资格出现在决赛场上的。她们的冠军是国际田联“特许”的结果。简要回顾一下,美国队神奇“复活”的桥段吧。人民日报《一次无人喝彩的独自上场》是这么写的:当地时间18日晚7点,当美国选手巴托莱塔手执接力棒准备起跑时,这已是她同一天中第二次以同样的姿势出现在同样的位置上准备开始同一场比赛。唯一不同的,是此时偌大的阿维兰热体育场跑道上,只剩下了包括巴托莱塔在内的4名美国选手。7个多小时前,里约奥运会女子4×米第二组预赛中的那次掉棒不仅没有给美国队带来惩罚,反而给她们提供了这样一次毫无对手干扰情况下的重赛机会。正是凭借着这一次“独自上场”,美国队以41秒77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并将决赛的入场券从此前以42秒70排名第八晋级的中国队手中硬生生夺走。再来看看国内其他各报对此的报道吧。人民日报:一次无人喝彩的独自上场现代快报的标题最干脆:“笑柄!”武汉晚报:闻所未闻的大笑话奥运会美国队单独重赛中国女队接力决赛资格“被偷”(这说法跟史东鹏的说法不谋而合,中国田径运动员史冬鹏:“她们偷走了中国接力队女孩的梦想,根本就不应该有这样的判罚,太不合理了!”)新京报:“单独重赛”闻所未闻京华时报:里约跑道成了盗梦空间(这比喻恰到好处)北京青年报:美国队独自上场缔造“世界第一”(够辛辣。如果算上这个第一,美国女子接力队拿了两个“第一”)。辽沈晚报:一个队PK七条空跑道这是比赛?还是训练?(这么跑有劲吗?)信息时报:失而复得,美国女队“两枪”出线得而复失,中国女队“躺枪”出局(这标题对仗得有意思,“两枪”与“躺枪”也很生动。)合肥晚报:你关键时刻掉棒子为什么棒子却打在我身上?(是啊,凭什么?!)北京晚报电子号外:美国队复活凭什么?!广州日报的标题最给力,矛头直指国际田联:国际田联在“犯罪”路上狂奔。(国际田联两次驳回中国田径队的申诉意见,一意孤行,践踏了公平竞赛的基本原则,成为里约奥运会的污点。相比之下,里约的安全问题还算问题吗?)其他赛场神图神表情中国女排3比1力挫荷兰女排,闯入最终的决赛,全场表现最抢眼的队员当属朱婷。
朱婷全场独得33分,高居两队所有队员之首。
霸气侧露的朱婷在比赛中的一次庆祝动作在网络上走红。当时比赛进行到第四局,双方战成4比4平。朱婷连续四次发起攻势,终于靠强攻取下宝贵的一分,得手后她摇了摇手指,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得分。当时她的有情实在霸道,被无数网友捕获,制成了爆款表情包。今天,有报纸专门报道了此事,看看这款表情包是不是特给劲。
女王剑已出鞘,专灭各种不服!中国女排以3比1力克荷兰队,时隔12年后重返奥运会女排决赛赛场。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现场见证中国女排傲然晋级后感慨道,“团队精神是一个队伍走向成功、取得胜利的基础,中国女排和乒乓球队正是团队精神的代表。”蔡局与中国羽毛球大当家的李永波的表情放在一起很有深意,你懂的。蔡振华望着场下欢呼的女排姑娘动情地说,“之所以我认为女排精神,包括乒乓精神能够影响几代人,是因为他们通过比赛能够折射出许多积极向上的元素。女排队员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尽各种办法,尽自己最大能力,以集体的力量来扭转(不利局面),绝不放弃,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说的体育精神。运动员顺利的时候应该保持冷静,遇到挫折的时候,更需要坚持,也许你坚持一下,再一下,最后就带来了胜利。可惜往往我们有些队伍,没有这股韧劲儿。”有些队伍,说的是谁?不说你也知道。据北京日报报道,当天蔡振华亲临赛场观战,赛后第一时间表扬了中国女排,“女排赢球,依靠的是团队协作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认为,郎平的用人至关重要,“她让每个球员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做到了有勇有谋。”对于女排精神,蔡振华直言“真伟大”,同时对比指出,“不像某些队伍不团结、没韧劲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