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报大王精选300份泛黄报纸,讲述4

一名退休老工人也能办展览?今天上午,北京东城区就特意为这名50多年来不间断收藏报纸的老工人办起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报展”。展览展出的多份珍贵报纸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是特意从10万多份报纸从精选而出的,其中不乏异形报、金属报、巨型报等罕见的孤品。今天上午,体育馆路街道举办以“寻迹·传承·展望”为主题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报展活动,中国集报大王李铁光“现场为社区居民和中学学生讲解自己几十年收藏包括《北京晚报》在内的3万多件全国报纸的故事。家住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四块玉社区的居民李铁光曾是北京人民机器总厂的一名老工人,而他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响亮称号——“集报大王”。提起收藏报纸的故事,李铁光坦言,自己能和报纸结下数十年的缘分,还是因为《北京晚报》呢。那是在年左右,自己还是十几岁的学生,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生活不富裕。为了补贴家用,特别向街道申请,每天放学后上街卖《北京晚报》。有时候遇上刮风下雨,剩下几份报纸没卖出去,别看每份报纸只有2分钱,却也舍不得丢掉,细心地把每一份报纸都珍藏起来。从那时起,自己便萌发了收藏报纸的念头,而一份不落全部收藏下来的便是《北京晚报》。在50年多年的时间里,李铁光从未间断过报纸收藏,一个月就赚48块6的年代,生活过得再紧巴,也要勒紧裤腰带买报纸收藏。如今,在他的家中,藏有报纸3万多种,10万多份,很多报纸都是孤本。“在我家专门有一个屋子放我收藏的报纸,整整齐齐都摆在专门的柜子里头。”走进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报展现场,展厅的墙壁两侧密密麻麻贴满了一张张历史感十足的报纸。“先看看第一张报纸吧,这是一张《人民日报》,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这张报纸是《深圳特区报》,上面报道的是深圳改革开放吸引世界目光,但是深圳的报纸我在北京买不着,怎么办啊?深圳的一个朋友听说了这事,特意寄过来送给我的。再看看这张《北京日报》,是不是跟普通的纸质报纸看起来不太一样,这是一张铁铝金属报,金属的报纸平时见不着吧,这是京报集团在展览馆做宣传的时候,我赶到展览的现场,工作人员得知我收藏报纸,特意用现场的机器打印出了一份珍贵的金属报送给我留作纪念,就这么一份,属于异形报。”每一张报纸的收藏过程,似乎都深深印在李铁光的脑海中,每一张报纸都能让他讲出一个历史故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一个个标志性人物,一件件影响深远的大事,都通过报纸在讲述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收藏报纸,就是收藏历史。今天的新闻,明天就变成历史。”当得知自己能够将收藏的报纸在公众面前展出后,李铁光忙活起来,经过反复研讨、爬梳,最终从10万多份报纸中,精选出多份与改革开放40年息息相关的精品。又按照类别,分为经济、改革、文化、社会、科技、体育六大专题进行展出,把40年伟大变革中的人、事、物,通过报纸解读的方式向观众呈现。在展厅中,记者还发现了几个透明的玻璃展柜,里面展示出百余封红色家书、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布票、肥皂票、工资条、海鸥牌照相机等老物件。“这些都是几十年来,我自己亲自用过的老物件,特别有时代感,这次也一起拿出来展览。”李铁光笑着说,要是让敞开讲这些报纸和老物件的故事,能讲上一天都不带停的。记者了解到,此次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报展将一直持续到12日,展览地点位于东城区法华寺街德必WE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市民可免费参观。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张楠摄影:胡铁湘编辑:郭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ls/17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