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评论安检白名单是信任更是考验

记者甘南摄资料图

据本报报道,今年,北京将在天通苑、天通苑北、天通苑南、霍营、回龙观东大街等多座地铁站,率先试点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安检新模式。新模式将基于“常旅客白名单”实现,经常通勤的乘客可以主动申请加入“白名单”,从而简化安检流程,提高进站效率。

安检是地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去年9月,北京地铁发布消息称,自年以来,北京地铁共查获违禁品59.6万件,其中不乏子弹、陶瓷刀、易燃易爆品,安检的必要性可见一斑。不过,目前北京地铁日均客流量达千万人次,安检环节耗时较长。尤其是早晚高峰,不少地铁站外都会出现排队长龙。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如何大幅提升通勤效率,成为摆在北京地铁乃至多座大城市轨道交通面前的一道难题。

优化安检的呼声越来越多。近年来,包括政协委员、交通专家在内的各界人士纷纷支招。早在年,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就提出了建立“白名单”及快速安检通道制度,实现乘客分类安检的思路。去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也建议,加快实行“白名单”制。如今,北京试点这一新模式,通过对乘客的信用进行分级,设置安检“白名单”,再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名单乘客快速进站,有望减少安检等候时长。同时,改全员、全过程安检为巡检、抽检,也提高了全员通勤的效率,且有利于加强乘客信用体系建设。这一试点值得期待。

不过,网上也存在不少对于“白名单”制度的争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ls/15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