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墙黄瓦上,感受工匠精神、营造技艺;在珍宝陶瓷里,了解精湛技术、审美价值;从书画楹联中,探寻古代思想、文化内涵。让我们给故宫写信吧!……”
11月27日,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大剧院联合主办,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教育新闻中心、北京市教育融媒体中心、故宫博物院宣教部共同承办的“见字如面·对话故宫”书信交流活动在故宫博物院报告厅启动。
启动仪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向青少年发出邀请:未来,故宫欢迎更多学生走进故宫,了解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拿起纸笔记录心中感悟,让古老的故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王晓燕表示,“见字如面”活动是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先行探索,希望通过更多类似的实践教育活动,引领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成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全面开启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创新教育教学、优化育人方式的改革。
最后,9位学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期待我们一起,见字如面,对话故宫!”
《见字如面·对话故宫》倡议书
(滑动阅读)
见过高耸入云的大厦,看过古香古色的四合院,览过气势磅礴的长城,却是否深入走进过故宫?饱览过它的典雅壮丽?
它是屹立于华夏大地上,映射盛世辉煌的宝城。
它是驻足在千年古都里,璀璨华夏的一颗明珠。
它是铺展在千亩石砖上,绵延六百年的历史画卷。
它是流淌在千座殿宇间,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文明。
它在静默中等待,等待诉说,等待倾听。
在此,我们向全国的同学们发出倡议
让我们走进故宫吧!
实地探访,线上相约,看古代建筑,学历史文化,游文物展馆。
从朱墙黄瓦上,感受工匠精神、营造技艺;在珍宝陶瓷里,了解精湛技术、审美价值;从书画楹联中,探寻古代思想、文化内涵。
让我们给故宫写信吧!
写给书画器物、花园丽宫,写给历史人物、学者藏家;写给宫廷建筑、瑞兽祥云;我们可以探究问题、分享知识,也可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静静倾听,娓娓道来,用温暖的笔触,呈现一个创新、未来、凝聚中国梦的故宫。
让我们更自信自豪吧!
我们拥有这般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这般深厚久远的传统文化,这般屹立不朽的民族精神,这般挺秀千载的铮铮风骨。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
传承中国精神,厚植文化自信,对话时代新人,开创更加美好的家国未来!
期待我们一起,见字如面,对话故宫!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宇辉表示,在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举办“见字如面?对话故宫”书信交流活动目的在于,一是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使青少年形成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和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通过文物活化利用,丰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拓宽育人渠道,提升育人效果;三是落实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日前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精神,将书信交流与走进博物馆开展综合实践相结合,依托教育融媒体平台,探索馆校合作、融合育人。
疫情期间,北京市7位初中生发起了“拿起纸笔?见字如面”书信交流活动,号召同学们以书信形式交流,弘扬传统文化,感受独特魅力。年9月10日,市教委发出第二期活动通知,鼓励倡议同学们远离手机,拿起纸笔,参与书信交流和朗诵活动。如今,“见字如面”书信交流活动已经愈发成熟!
目前,已有26所北京市中小学校入选“见字如面”书信交流活动试点单位。未来,将有更多中小学生提笔写信,感受“见字如面”的力量!
相关内容敬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ls/12940.html